改良Sutureless技术治疗小婴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6
/ 1
摘要目的评估运用改良Sutureless技术联合垂直静脉横断扩大吻合口的手术方法来治疗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9年2月所有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外科一期纠治手术的单纯性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58例患儿(已排除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和心房异构等复杂畸形的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4例,女24例;手术年龄范围为1~71 d,手术年龄中位数为9 d;体重范围为1.8~5.8 kg,体重中位数为3.2 kg。将所有患儿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接受改良Sutureless技术联合垂直静脉横断扩大吻合口手术治疗的27例患儿作为A组,接受传统全层缝合吻合技术治疗的31例患儿作为B组。术后门诊通过心脏超声随访肺静脉流速评估肺静脉是否存在狭窄。结果所有患儿中,49例采用心脏上翻法,于心脏后方进行肺静脉与左心房吻合,9例从右侧房间沟处显露共同肺静脉进行吻合。采用深低温停循环25例,其余33例采用低温低流量。两组患儿在手术年龄、术前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出血、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滞留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儿因肺动脉高压危象早期死亡2例,A组患儿无早期死亡病例。B组经心脏超声随访检查发现5例吻合口流速>1.6 m/s,其中2例吻合口流速>2.0 m/s,这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接受了经典的Sutureless手术纠治,术后恢复良好。A组经心脏超声随访检查发现仅1例吻合口流速>1.6 m/s,目前仍在随访中。A组和B组术后肺静脉吻合口流速分别为(1.16±0.24)m/s和(1.41±0.31)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儿在术后3个月、12个月、48个月免于肺静脉再狭窄率均为93.3%;B组患儿在术后3个月、12个月、48个月免于肺静脉再狭窄率分别为88.0%、80.0%、8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肺静脉分支狭窄是术后肺静脉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46,95%CI(3.01,232.36)]。结论改良Sutureless技术联合垂直静脉横断扩大吻合口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降低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吻合口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