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王宇 刘永基 杨慧圆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必定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保障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当中,水土保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土保持的措施的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其涉及到的技术包括了工程、生物以及农业等各个方面。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能够更好的改善当前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且更好的进行水土保持,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从而导致土地的荒漠化。虽然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从人均资源来看,其拥有量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因此,在我国,如何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确保自然资源的保护,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之一。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幅员较为辽阔,各个地区的水土状况都存在差异,因此,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时一定要注意措施手段的适宜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从而确保水土的稳固。

关键词:水土保持;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一、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内容

1.1适宜性评价理论

水土保持措施至今已经在实践中发展了多年,其中的适应性评价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实践经验也渐渐总结于现今的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中,而在众多理论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

第一是土地适宜性。从目前的学术界上来讲土地适宜性,便是指某一块土地的类型和其规定用途之间的适应程度,以及这种适应程度能够达到的和谐程度,而这种和谐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地方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确定水土保持措施时须考虑到这些多种因素的作用,即考虑到土地适宜性的作用,挑选出最为适合的运用方式对土地进行使用。通过对环境的综合判断,了解到土地的使用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程度,从农林牧中选择更为适宜的方式使用土地。

第二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切实知晓土地适宜性的条件下,合理实行评价工作就可被确定为首要工作项目,而具体的适宜性评价是重点面向于土地规划合理性和及其伴随因素所做出的判定。同理,土地适宜性评价也就是说结合土地资源的客观条件,来对其使用合理性和长期性做出判定。如此现实评价工作在具体实行中,应当着重考虑到土地的实际状态,及其在水土涵养中的经济发展态势,因为水土资源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防止有土地资源闲置的现象。

1.2适宜性评价方法内容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始增强,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便是为了保持我国水土状况,尽量避免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评价分析理论。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到工程、生物、农业以及土木等多个领域的技术问题,是保证水土环境健康化的重要检测与评价方法。其实,水土保持措施实行环节会体现明显的繁琐性,在具体工作环节,需要思考到一些环境、社会等现实问题,还需考虑地方区域性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到地方经济以及民众实际效益的提升,这样就自然会面对又一个社会与经济间不平衡发展态势的难题,建立采取合理措施促进这二者的体现和平衡化、和谐化发展,就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首要工作项目。

二、当前我国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在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从实际工作展开的情况来看,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即对比分析、成因分析以及模拟分析三种,但是从这三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理论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时候,理论制度还并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工作当中,依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保存率这两个方面,而对于整体的评价工作尚且缺乏一定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没有较为完善的、统一的系统理论作为依据。

2.2执行性相对较弱

目前,我国很多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工作部门在实际工作展开的时候,其执行性相对较差,虽然也采用了以上三种方式,但是更加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反而对实践情况的掌握程度不够,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其整体执行性相对较弱。

2.3预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

对于我国很多地区而言,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工作质量并不高,这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较为全面的预先评价体系,预先评价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相关部门的工作往往是事后开展,在正式工作开始的时候才进行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规划,这也就直接导致这些制度很难在实际工作展开的过程中起到作用。这样一来,评价标准制度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水土保持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护工作。

三、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未来的前进方向

通过对近期以来的状况分析能够了解到,国内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工作在具体实行中,还伴随诸多不同程度的干扰因素。通过以上所述,就能够总结出,具体评价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还需要较长时期的不断探索和大量努力的付出,那么在具体的探索和努力中,专业技术人员就需要持续以高度的积极性和专注力参与到科研和理论实践活动中,进而为国内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工作不断优化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3.1不断完善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标准

在适宜性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环节,应当保证具备关联性专业知识或标准以作为参照,具体理论分析工作会涉及到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也会涉及到地方的土质条件,还可能会涉及到地域性的风土人情及经济条件等,在保证对这些现实信息都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就可以保证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项目的完善。

3.2完善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在以往相关工作开展中,都没能体现出高度、中肯的评价,因此评价体制没能体现全面化和精细化。一般而言,评价主体项目都较为繁杂,应当结合各个项目的客观条件建立适度的评价措施。如此一来,就会切实保证相关工作的高成效开展,基本的评价项目需要涉及到求与供、产与望两项,这样就会集中说明对现实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这些评价项目和努力可为相关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成效开展,也是为现实环境、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语:

对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说,水土保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并且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水土保持措施除了实际的工作开展以外,对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确保日后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玉斌,王昱程,郭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19,21(1):47-55.

[2]郭剑,向万丽,罗婷.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06.

[3]孙丽艳.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

[4]刘刚才,张建辉,杜树汉,周忠浩.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7(0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