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服药护理之我见

/ 2

中医服药护理之我见

沈桂荣 徐飞 通讯作者

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 内蒙古 包头市 014000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服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即使医生对疾病的诊断、辨证施治均十分准确,也离不开优质的药物和正确的服用,若忽视了服药关,就会影响其疗效,中医病房的服药护理在治疗上占十分重要位置,浅见如下。

1 服药前后、加强护理

1.1 服药前的护理

病房护士接到煎药房送来的中药汤剂后,在送交病人前,应对病人姓名、对床号,并对容量、色泽、过滤情况、存放时间等进行质量检查,做到一看、二闻、三尝。一看药液内是否有未过滤药渣,色泽是否有异常,若色泽发生变化,如果不属更换处方,则取错药的可能性较大;二闻药汁的气味,如解表药有辛味,如果气味与处方上的药不符,要查明原因,变质的药汁有馊味,不能服用;三尝,尝药汁的味道,若附片、川乌、草乌未煎到所需标准,则有麻口之感。清热解毒药,多数有苦味。健脾药多数是甜味。掌握这些特点,防止差错和事故有重要意义。质量检查无误后,方可送病人服用。

1.2 服药后的护理

内服中药后应定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再根据病人的病情,所服药物的类别、性能、剂量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例如服用解表发汗药,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并添加衣被以助发汗,汗出后应给病人擦干汗液,同时应防止过汗,以勉过汗伤阴亡阳,此乃发汗解表剂护理之要点。又如泻下药,服后可能会有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患者还可能因此出现精神紧张,甚至恐惧,应密切注视病人腹痛、泄泻、呕吐、汗出等变化,观察脉象、呼吸、血压、神色等,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缓解症状。

护理人员应细致了解病房每个病人的诊断治疗,病情变化以及用药情况,同时还应了解药物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等,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各类不同药物和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1. 辨证择时服药、护理须知

服药时间与增强疗效和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密切相关,所以服药的时间护理,应根据疾病的阴阳虚实属性、疾病所在脏腑经络,人体气血运行规律,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身体的老幼强弱、辨证的选择服药时间。

2.1 疾病变化有时、服药亦应有时

祖国医学对服药时间早有深刻的认识。《素问,疏五过论》日:“圣人之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认为病性的变化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旦伏、昼安、久加、夜甚”指的是昼夜之间人体的生理活动呈周期性的变化。应该根据阴阳的虚实,辨证选择服药时间,如阳虚者则白天服药以补阳,阴虚者则夜间服药以滋阴,神疲不寐者则睡前服药以安神,音哑失声者,则以药代茶,不定时饮以润喉等。

2.2 气血流注有规律,服药亦循规律

祖国医学认为气血流注有一定规律,寅时气血灌注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现代研究也证明,人体气血运行具有明显的节律周期性,疾病所在脏腑经络不同,欲使药效直达病所,应根据人体一天内气血运行规律和疾病所在脏腑,选择相应的服药时间,如治疟方剂何人饮(《景岳全书,卷51,新方八阵因阵》)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素问,刺疟篇》也日:“……过之,则失时也,”即为此理。

2.3 病变部位不同,服药时间亦不同

《本草经》曰:“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说的是服药时间与饮食之间的关系,也同时指出了疾病所在脏腑不同时,服药的方法是不同的。对此,后世也有很大发展,有饭前服、饭后服、食中服、食远服、夜半服。胸膈以上乃中上焦疾患,宜饭后服药;心腹以下乃下焦疾患,则饭前服药。鸡鸣散五更时服则遵“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

2.4 急、重,慢性病人,分别择时服药

急、重病人,为达迅速控制病情之目的,应采用重病急服的方法。根据病情可每隔半小时、1小时或2小时连续服用,直至病情缓解,改为常规服药。这是急重病人服药的一大要诀,临床遵之屡建奇功。慢性病人应定时服药,以保证持续不断的发挥药物疗效。

3 服药方法,护理必须掌握

服药方法关系到药物能否进入机体吸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的性质,来决定服药温度,尤其对服药呕吐的病人,应采取防止呕吐的措施.

3.1 疾病属性有寒热,服药温度亦分寒热

服药温度,汤剂多用温服法,但根据病情的不同,也有冷服或热服的区别,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有的病人,寒热格拒,出现阳盛格阴或阴盛格阳的病症,就应采取反佐服药法。即《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真热假寒则寒药热服,真寒假热则热药冷服。

3.2 服药呕吐者,止呕有法

体质虚弱或不耐药味的病人,服药时易产生恶-心、呕吐。护理这类病人,可应采取防止恶心呕吐的方法:①掐捏内关穴,②在药液中加入或先饮少量姜汁,然后再服药;③煎服姜半夏10g,茯苓10g,甘草10g,不吐后,再服药,④在药液温度适中时,先试喝一口,不吐再喝一口,每口间隔片刻,适应后缓缓服下,⑤白芷粉6g以舌舐咽而后服药。如此方法常能收到防呕止吐之效,

危重昏迷的病人或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给药方法。

4 服药心理,护理先作

人们患病后,身心受到极大痛苦,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恐惧、悲观、抑郁、失望、冷漠等各种心理和精神变化。有的病人因急于尽快康复而要求多吃药、吃好药,有的病人可能因丧失生活信心而拒绝服药.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既掌握病性,又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作好护理。

《素问·疏五过论》云:“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心败亡。”程钟龄亦云:“谚有之曰:药补不如食补。我则曰: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节饮食,惜精神,用药得宜,病有不痊焉者寡矣!”强调了心理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首先要调情志,对病人进行精神安慰、劝解、疏导,并尽量给病人创造整洁、安静、优美的环境,使病人心情舒畅,治疗舒心,生活舒适.对急于求成的病人,要鼓励其增强生活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尽快好转。护理要督促,检查服药情况,必要时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有的病人怕苦不愿服中药,甚至服药时出现恶心、呕吐,这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加用止呕药或矫味剂等方法,保证病人顺利服药,为了让病人解除思想顾虑,护理人员还应掌握必要的中药性味知识,随时解答病人的疑问。例如大柴胡汤内有大黄,病人服药后,可能有大便溏泻,泻心汤内有黄连,故味苦,活络止痛散内有乳香,味苦气浊易引起恶心等。如能预先将情况讲明,使其有思想准备,病人多能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在给病人变更处方时,由于药物的变化,可引起药液色泽,气味变化,应及时告之病人,以免引起“拿错药”等不必要的误会’,心理护理做好了,就能顺利的指导和护理病员服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总之:中医服药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我们务必发掘、充实、提高,使之更加完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