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浅谈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体会

张凤文

东明县菜园集镇政府

【摘要】: 农业技术人员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执行者,是保障技术推广质量的关键要素。为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确保农业科研成果可以在基层得到高质量运用,各地区加大了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基于此,以云南省富宁县为例,通过介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对人员培训教育体会展开分析,旨在提升技术人员培训教育水平,保证地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 集中办班;培训模式;农业技术人员;基层;人员信息库;云南省富宁县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接壤,处于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是云南省通往广东、广西等地的重要通道。富宁县极为注重农业生产,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设置了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大量的专业科学技术,为当地农业生产作出了卓越贡献。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满足民众对于农科人员的实际需求,富宁县一直极为注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教育。

1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

1.1 集中办班

在实施集中办班时,教育人员会按照农技人员知识结构以及技术推广服务需求,对培训人员展开分期分批教育培训。负责培训人员多是从高等院校精心挑选,拥有熟练实践操作技能以及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员,他们不仅专业知识过硬,且极为了解农民需要,会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帮助基层技术人员掌握最新农业技术与技能,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可达到有效交流,带领学员共同进步的目标。

1.2 现场实训

展开集中办班的同时,还应通过现场实训帮助学员内化所学知识点,以便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由于教育培训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多,部分年龄较大学员学习难度较大,可能会出现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运用现场实训手段,通过组织学员展开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手把手地帮助学员掌握技术应用要求,以便通过现场传技以及现场示范的方式,保证学员学习质量,从而为后续技术精准推广奠定扎实基础[1]。

1.3 异地研修

异地研修是指将基层技术人员骨干统一选送到专门机构参与进修。在科研院所中,基层人员不仅可以学到更多高水平技术,同时也会在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以及科研院所优秀环境的支持下,不断强化自身所学,人员农技推广综合素养以及业务能力会得到切实提升。

1.4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现代新兴的高效培训手段,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培训经济高效以及培训沟通较为有效等方面的优势。将其运用到基层技术人员培训中,会为学员带来更加灵活、自由的学习体验[2]。学员可以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展开知识点学习,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位学员实际学习需求,保证学习针对性与适用性,达到预期课程开展效果。同时在培训完成后,专家以及参训学员还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进行沟通,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沟通有效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不仅学员疑惑会得到及时解答,同时专家也可通过平台及时了解新技术应用情况,会为后续技术优化与改进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2 人员培训教育建议

2.1 完善技术人员工作环境

在改善技术人员工作环境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3点:1)按照具体需要,添置一些必备办公用品,及时更换、升级老旧设备,为技术人员工作提供可靠的工具支持,并为其提供足够科技示范经费,组织其参与各种技术培训,进而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对技术人员工作环境展开优化;2)注重工作氛围营造,优化人员工作环境,提升人员工作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基层工作中,保证人员工作积极性,可通过对各种优惠政策的合理运用,为技术人员带来更加有吸引力的待遇条件;3)设置人员奖励机制,利用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以及升职奖励,对人员主观能动性形成有效带动,进而进一步坚定人员为基层奉献的决心,实现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切实推动。

2.2 构建农技人员信息库

为妥善解决人员分配不均以及不合理等问题,可通过构建技术人员信息库的方式,将技术人员各项信息集中输入到项目库中,进而通过对数据库内各项信息的合理运用,实现对人员管控以及分配工作的有效辅助。同时,信息库内会详细记录人员专业结构、年龄以及学历等内容,所以培训人员也可通过数据库全面了解培训学员具体情况,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可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能够切实保障培训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3]。

2.3 强化人才管理机制与业务水平

为保障培训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需要对现有培训机制展开调整与优化。1)优化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实施技术职务能力与绩效工资挂钩机制,确保人员可以在相应奖惩机制督促下,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2)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机构,增强管理服务机构完善力度,构建服务一体化网络,保证技术人员的价值可以发挥到最大。3)增强人员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力度,通过学习帮助其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意识与思想,坚定人员信仰,确保人员可以真正扎根到基层。4)实施职称评聘分离机制,将职称聘约和工资结合在一起,通过推行竞争上岗模式,对人员形成有效鞭策,确保其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2.4 推进分区域、分类、分级培训模式

现阶段,基层技术人员培训还存在着较为粗放的问题,人员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实施培训模式改革,通過推广分区域、分类以及分级培训模式,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是极为必要的。培训部门需要和地方政府形成有效配合,应通过实际调研明确地方基层农技人员具体培训目标以及需要,掌握参与培训人员基本情况,以便按照具体情况,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展开针对性校正,实现分层次教育模式[4]。但需注意的是,农技培训需要注重培训实效性与实用性,应在实施分行业以及专业培训时,做好培训内容规划,加入特色化内容,以便按照地区具体情况将培训工作真正融入到基层农业生产中。

2.5 完善培训教材与培训资源库

培训教材和培训资源是保证培训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关键与基础,为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在实施培训强化过程中,需要组织好培训资源库建设以及培训教材优化工作。应在聘请专业人员对现有培训内容展开更新,将政府职能部门业务以及专家名师等资源纳入到资源库中,同时还要做好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利用教材对人员展开系统化、规范化培训,进而为人员学习提供精准、完善的材料支持。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将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者以及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生产能手纳入到培训教师资源库中,保证教师专业性以及权威性,从而为学员带来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3 结语

鉴于农技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地区应加大对人员培训工作的关注力度。应在明确培训基本形式的基础上,按照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农民实际技术需求以及农技人员综合情况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规划以及安排,确保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均能与实际情况相符,进而实现理想化教育培训模式,确保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水平可以得到切实提升,从而为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方面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毓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农业,2019(16):38.

[2] 周英.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7):9.

[3] 乌仁陶格斯.浅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状及措施[J].种子科技,2019(4):32.

[4] 侯广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机化,2019(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