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3

浅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尚天林

甘肃省景泰县第二中学 73040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倡导采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随着新课程理念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不断深入人心,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即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也得以培养,能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从而达到读史明智的学习层面,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以熏陶。

1 高中历史科目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科目的核心素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的能力和个人思维品质,让高中生通过学习对历史知识和历史需要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其中包括历史情操、历史价值观、历史观念与历史的核心理论等多个方面。而历史的核心理论主要是希望学生可以利用历史知识,揭示我国历史人类的发展旅程和人类的发展规律,其次,历史的核心理论也包括历史客观基础,其中主要凸显的是核心思维、科学关系、方法论,它们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如果需要对历史的核心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内容分析,可以利用历史材料进行证明,通过可靠性的、准确的历史材料重新展现历史真实的历史观念与历史态度。把历史作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基础,就要对历史的核心伦理和历史事物进行客观的、理性的分析与评判。

2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比较大

很多教师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受到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比较大,依然选择灌输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历史学习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丧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有些学生会放弃历史学习。面对这种情况,若是教师没有及时地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创新教学的方式,那么会给学生历史学习信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2.2 学生自主性方面的问题

从当前的历史教学情况来看,有一部分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无法在历史课堂中第一时间进行适应并跟上进度,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知识掌握受到影响。传统的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会使部分学生会出现过度积极的状态,将会导致课堂纪律被干扰,部分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依赖的学生也有可能无法融入课堂,因此,针对学习自主性问题需要突破传统寻找平衡点。

3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3.1 调整教学方式

从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中历史教学都是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为主,毫无疑问这是为了应对高考考试,采取的一种机械化的高中历史授课模式,其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解题能力。但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却将历史这门人文学科,变成了老师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灌输过程,从而让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因此,新高考对历史学科的改革,做出了要求,教师要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在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老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态度,转变自身的教学心态,要时刻提醒自己,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育面向的不仅仅只是一次高考,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要转移对学生背书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视,将目光放到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例如,在对英国制度的创新的课程的讲解中,老师就不要过度的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而是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模拟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理解。第二,老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打破原有课堂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自身实践和唯物史观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3.2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熟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还应该根据课程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教学标准与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引入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制作图文并茂的预习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做好提前预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3 调整习题训练方式

现在学生在进行习题练习时采取的做题方法,普遍是先浏览题目,然后将题目中的问题转变为与自己所学内容相近的知识点,根据自己的硬性记忆来默写题目答案,这样的答题方法过于依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并没有能够运用学习历史学科所要求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只是死板的模式化的对知识的重复。因此,老师要尽快帮助学生摆脱这一机械化的答题模式,转变学生的答题态度,调整习题训练方式的重点,不要让学生只是盲目的追求标准答案和高分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自主化的问题思考,这样更能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3.4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单独讲授的方式教学,较少涉及到生动情境的创设,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具有针对性,也就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故事性的特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间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的主题选择相应的历史资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探究得出相关历史知识,进而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另外在高中历史的学科教学中,历史情境体验是一种基本元素,也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历史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历史事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构,教师可以借助音视频等渲染历史氛围,指导学生更为真实感受历史场景,形成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的情感认知。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渗透历史价值观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史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3.5 客观分析历史,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只有形成了一定的唯物史观,才能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才能对历史形成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认识,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借助哲学的观点,引导学生用联系发展、辩证、挖掘本质等形式,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首先,在历史教学中,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而出现的,之间存在诸多的联系。据此,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某一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历史现象分析中,明确历史的联系性。其次,在历史教学中,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明确历史现象也是存在辩证的关系。

3.6 进行拓展性的活动历史,为学生普及历史文化

课堂中也应该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进行拓展性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有了初步的看法,对历史有着自己的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辩论比赛,针对有争议的历史观点进行辩论,其余同学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观点,赢得比赛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在文化单元讲解时,教师可以模拟情景,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欢的一些作品,用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将教室当做博物馆,学生是博物馆内的讲解员,为教师与其他同学讲解作品的前世今生,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代表了人们的什么诉求。尤其针对我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以将中国艺术作品与欧洲艺术作品进行对比。这种情景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使用历史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文化节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传统节日的历史故事,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学生普及历史文化。

3.7 组织各小组积极合作探究

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课程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质的问题,让各个小组深入探析与解答,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合作教学的方式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小组的前提下开展讨论,并且共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答。开展合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并充分有效地将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并在小组组合的前提下进行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全面推进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历史资料搜集的时候,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史料实证及分析的能力培养,并推进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3.8 融入思想感情,树立正确价值观

历史是生活的镜子,在新高考的要求下,高中生们学习历史就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高考的试卷上,而是要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给自己的现实生活提供借鉴,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史为鉴,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在讲解历史课程时,就要适当的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丰富和引申历史事件的情感表现方式,从而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学生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培养自身的历史学习核心素养。例如,我们在学习内忧外患中华民族的奋起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被列强入侵的原因时,就可以适当的融入悲痛和怒其不争的情感,来激发学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代入感。除此之外,老师在为同学们讲课时还可以适当的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同学播放相应时期的历史素材和图片,让同学们根据图片结合自身的想象进行历史情境再现,激发同学们更深层的情感共鸣。

3.9 利用互联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历史学科也同样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之外的互联网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养成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良好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性,调动其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我国古代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并让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利用互联网收集我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土地政策,并建立以土地政策为核心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收集、思考和讨论,清晰的了解到各个朝代制定土地政策的原因,并将其进行归纳和整理,了解每个政策的内容、制定背景以及其最终的结果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内容的探究和学习,在进行资料收集时接受到更多的信息量,拓展其知识面,并从中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高考政策的改革必然会带动一系列学科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为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高中历史老师也要顺应发展潮流,及时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琴.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A5):141-142.

[2]陈琳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23-24.

[3]周进.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9(36):72.

[4]林静.新时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中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29):123-124.

[5]闫海冰.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0.

[6]梁仁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