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刍议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李琦 于浩

中国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科学的工程施工管理策略可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进度,消除工程安全隐患,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提高质量控制效果。项目经理要做好人力物力的配置,提高各项目部的运行协调水平。科学有效的项目现场运行管理,可以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和效果,节约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会涉及更多的专业交叉作业,这给技术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技术管理实施方案,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达到计划要求。

关键词: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1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越来越复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建设工程量的增加,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也随之提高。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发生工程安全事故。施工技术和结构施工的复杂性增加了工程技术管理的难度。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控制成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大,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施工中各种工程的交叉作业对施工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协调组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的技术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效率。为适应建筑业的发展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项目经理也要加强对管理业务的学习,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工程项目建设中,实现工程项目安全施工责任目标。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足

2.1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我国是建筑大国,各类建筑企业众多。然而,许多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与其规模不相匹配,甚至许多企业有很多隶属关系。有的企业存在人力资源水平低的问题,依靠简单的培训上岗,缺乏对施工技术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或者临时招聘人员成立项目部,但真正懂施工技术管理的人才很少;一些施工单位存在自用、用工难、包干等问题。这些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不仅缺乏系统全面的施工管理知识,而且缺乏制定科学施工管理方案的能力,导致项目缺乏一套完整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这一问题降低了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给事故带来了诸多质量安全隐患。

2.2图纸会审缺乏严谨细致的审查

施工图是整个建设工程的科学依据,图纸会审是建设工程今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找出图纸会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避免中期施工过程中因图纸与现场条件矛盾而引起的设计变更,造成工期延误或工程造价增加。但由于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够,在图纸会审中,未能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或与现场情况不符的问题,造成设计变更或不按图纸施工,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无处不在。

2.3工程施工的管理技术人员水平不够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会发现一些企业在选择管理者时往往有更多的直系亲属。这样的管理者可能没有真正的人才或缺乏管理水平。有的管理者不是建筑行业的,对工程技术不是很了解,而那些有专业背景、有真才实学的管理者却得不到重用。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企业在人才选拔方面存在这样的问题。施工过程的质量水平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给企业和施工带来更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责任心的缺失,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者责任心的缺失,专业水平不足以履行岗位职责,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用工问题不容忽视,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

机械设备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说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那么机械设备的使用则是辅助因素。如果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也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是最重要的动力设备,不仅使用量大,而且成本高。另外,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速机械设备的损坏。二是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工期规划不到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队为了抢工期,争抢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饥饿负荷下运行也是造成设备损坏的原因之一。一些机械设备故障问题可能导致工期延误。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重视设备的维护,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2.5施工期材料管理不到位

材料管理也是工程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物资管理的质量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材料的管理和控制必须从进场开始就进行控制。一些企业由于在这一环节没有严格把关而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离析后,禁止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混凝土。另外,在物料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使用也可能造成物料的浪费或物料损失。这无形中会增加工程造价,而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管理的缺失。

3针对管理问题提出的建议

3.1完善有关建筑工程法律条文

建筑工程涉及面广,其相关法律规定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对法律条文进行了明确的分类,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和章节。首先,施工前有一系列准备阶段。招标的有关法律规定、中标后签署的法律规定、工程初步图纸、预算的有关规定,应细化到每一步。建设项目的准备是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施工中期的劳动合同和施工进度保证是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最后,施工完成后的验收过程应该严格谨慎,因此需要在非常详细的法律条文中加以规定。而在这中间,由于法律规定的信息面广,很可能会出现概念混淆或缺乏严格规定的情况。此时,在制定法律条文时,除了要细致,还要注意明晰。

3.2加强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的衔接

良好的工作分配方式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石。所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分配。建设项目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准备,涉及到大量的人员调配。如何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管理者能知行合一,把工作分配给合适的人,最终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其次,管理者一层一层地执行命令。因此,在建筑工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中,人员的流动和分组都要谨慎、谨慎。同时,在选择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团队时,要考虑到全体人员之间的关系。

3.3保证施工设备质量提升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竣工工程安全的前提。因此,建筑施工中的材料质量必须合格。近年来,建筑物倒塌事故频繁发生,检测结果大多是施工期引起的。因此,施工企业自身要有诚信意识和维护公共安全的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注重质量。其次,建筑公司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要慎重。工厂的优质材料经过严格检验。第三方供应商的材料运至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还应严格检查每批材料,确保第三方供应商不处于良好状态。在安全方面,除了保证材料的质量外,施工设备也要注意安全。这不仅是设备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是操作人员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为了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操作安全,施工规范也要细化,确保任何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另外,施工设备要及时更新,更新后的设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性能和施工效率。

结语

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正常发展和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施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做好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技术管理,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高荣华,冯飞,张前进,周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122.

[2]丁江勇,廖威,吴柏成,刘宇飞,胡长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