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中的水泥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2

建筑工程检测中的水泥检测

谈华博

全过程建设工程检测鉴定中心(海南经济特区)有限公司, 海南 三亚 57202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公路、桥梁、房屋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它保证了水泥质量得到更好的控制,在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检测人员按照试验标准和评定准则进行质量把控,来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的要求及其要素,并提出提高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水平的措施,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今后施工提供宝贵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水泥检测

导言:

在一项建筑工程中往往涉及了多种原材料,其中水泥更是建筑材料中的重点组成环节,因此工作人员更需要加强对水泥材料的有效控制,因为一旦水泥相关要求不能实现准确把握,必然会造成工程质量受到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重点和相关环节能满足建筑工程要求,就应在保证内部环节和外部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对水泥材料的合理选择。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对水泥质量产生影响或是限制性因素的出现。

1 建筑工程施工对水泥检测的基本要求

1.1 水泥需要具备的相关要点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对于质量问题是越来越重视,国家对于建筑的质量问题又是十分看重制定了严格的实施标准,所以我们当前的施工就需要完全的按照相关要求来展开工作,需要遵守很多流程并且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和制度来进行把控,如水泥所需要的化学原料就是需要有严格的成分以及比例要求的所以我们就需要进行严格的遵守然后有关单位就需要对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实地的改善,对于一些原因特殊要求的工程就需要来认真的选择,并且在完全信任的供应方来进行采购然后根据相关标准来进行检测不能完全的放心,才能对于水泥的含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1.2 对水泥数量和有效期进行关注

水泥材料虽然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发挥长达十几年的结构稳定性优势,但是在其正式投入使用前,水泥仍然会受到使用年限的影响,并且储存环境也会对水泥质量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散装水泥和袋装水泥验收过程中需要进行数量限制,分别在500吨和200吨以内。在对水泥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工程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确保在工期要求内进行水泥的使用。此外,还应针对工程进度要求,对单批次水泥采购数量进行灵活调整。在完成上述工作要求后,还需要都会水泥进行分批检验,确保水泥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工程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对水泥作用和价值优势的稳定发挥。

1.3 对水泥质量进行二次检验

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对水泥进行储存的过程中,水泥性质很可能会出现变化,甚至影响后续工程质量的提升。所以有关责任单位也需要将水泥复检工作作为目前检测工作的重点,从而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判断水泥是否满足工作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2 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的相关要素

2.1 水泥批次和保质期检测

结合整体工程情况,始终将水泥生产批次、保质期作为把控要点,确保在工程期限内,各类水泥得到最大限度利用。该背景下,始终把水泥来源、生产批次、保质期作为检测要点。依据工期规划、水泥使用要求,把水泥的单次采购数量、检验标准等确定下来,始终保证材料规格、型号、质量等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要求。

2.2 常规质量检测及标准审核

不同型号的水泥,其质量标准存在差异。结合建筑工程情况及施工要求,把要用到的水泥的标准确定下来。还要依据工况,明确水泥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等各指标,采用专业方法,加以检测,并发挥各类检测器具的优势,使水泥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水泥检测过程专业性强,但并不复杂,通过专业检测,使水泥等各类建筑材料质量达标,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及效益。

2.3 严格审核水泥质量

参照水泥标准,开展检测工作,或者借助相关技术手段,检测水泥质量。该背景下,还要对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及工程成果加以考量。第一,当工程材料处于使用状态时,依据水泥形状,复验其质量,使该项工作更加准确。第二,综合考虑工程竣工后的成果,对水泥质量进行多次检验,以此为参照指标,优选水泥,进行相关采购工作。在水泥检测工作中,复验非常关键,在工程检测基础上,对水泥进行科学检测,从而对其实际效果进行灵活判断,将其作为水泥材料应用过程中的参照指标。

3 提高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的措施

3.1 对比检测法

对比法作为水泥检测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对比法对水泥检测工作可有效改善,但对比法消耗成本一般较高,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操作。在选购水泥时,一般可以将不同经销商的水泥质量进行对比,最大程度上保障水泥质量。选购水泥一定要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认定经销商的资格,在进行选购。在检测水泥细度时,检测设备可选用45微米孔径的筛子,在检测完毕后及时对设备进行清理,避免出现设备堵塞现象,对后续的检测造成不良影响。在水泥黏稠度检测中,严格控制用水量,根据比例添加水,避免水量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在后续的检测中还要严格控制锥模下沉的深度,检测时间一般控制在1min,调整水泥与水的比例进行多次试验,进行对比后提高水泥质量。水泥细度测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特定的筛网以筛余显示,还有一个是通过比表面积测定仪通过一定空隙固定厚度的水泥层根据水泥粉末粗细引起的流速变化来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来判定细度的质量。颗粒越细,硬化的越快,早期强度也越高。

3.2 保证水泥的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在水泥材料的检测工作中采样检测工作结果,对后续水泥材料的整体检测工作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检测工作人员需要将水泥材料,分为两个不同的批次进行分开检测工作。一在检测工作中需要将水泥检测样品进行有效保存,供给后续的检测工作使用;二需要在材料检测工作之前选择质量更好、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进行操作。通过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水泥材料检测工作的精确度和检测工作效率,在水泥材料的采购工作中,可将水泥和水体之间进行充分混合,同时需要保证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条件下来进行检测操作,以此来有效提高水泥材料的检测工作效果,以及精确度为后续的水泥材料使用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制作净浆加入适当的水量

在制作净浆工作过程中需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同时要保证水分的充足性在养护工作过程中需要将水泥砂浆直接放在养护箱当中,经过30min的处理之后,有效保证水泥砂浆的下沉深度控制约在4mm,在使用材料达到第一次凝固工作之后,可将养护的净浆材料翻转180°,并等待水泥材料逐步下沉,将深度控制约在0.5mm,以此来有效保证大量的水泥砂浆可以处于一种聚集的状态。在此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水泥材料,不能出现内部分层现象。在检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对检测工作周围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由于水泥材料自身性质所具有的特殊性,在针对水泥材料进行检测工作中,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如在水泥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等通过这些数据的静态和动态结合分析与研究,有效保证水泥材料的检测工作环境温度,不会对最终的检测工作数据产生影响。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已研发出了更多先进的水泥材料检测工作设备,可有效防止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干扰问题,同时在整个检测工作的精确度上更高。

4 结语

综上,通过对目前我国实际发展情况上看,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情况。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和水平已有了显著提升,但水泥检测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对这项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水泥检测和其他工序相同,在建筑工程中承担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们更需要加强对水泥质量问题的研究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效益的同时,实现建筑质量稳定性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麦家昌.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的要素分析[J].2019.

[2]卢艳琳,聂金纬.水泥质量检测关键环节及应注意的问题[J].2018.

[3]郭冰战.浅谈如何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