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校专业设置与资源禀赋产业耦合性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内蒙古高校专业设置与资源禀赋产业耦合性调查分析

刘颖

内蒙古党校 010010

摘要:经济结构决定或制约着教育结构,包括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教育结构又具有反作用。当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时,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进而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正向推动作用。反之,则会延缓经济结构的合理构建,延缓经济发展速度。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人才需求与毕业大学生的耦合度调查以及内蒙古现有产业数与高校专业数的耦合性调查并得出结论,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高校专业;耦合性

  1. 绪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由“一、二、三”向“二、三、一”升级,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随之发生显著变化,这就对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业结构不仅决定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还可以直观的表现当地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情况。当下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过渡,然而在高校专业设置与资源禀赋产业的耦合性方面调整的较慢,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蒙古第二、三产业集群的发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数理分析法,在综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算法处理数据信息,以便观察内蒙古高校专业设置与资源禀赋产业耦合性。


二、内蒙古人才需求与毕业大学生的耦合度调查

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整理获得内蒙古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同年内蒙古毕业大学生专业以及人数。

考虑到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误差,因此本文将耦合性做出如下表所示的均匀划分:

表4 耦合区间与耦合性情况的划分

耦合区间

耦合状况

1±0.1

耦合性极强

1±0.2

耦合性较强

1±0.3

耦合性勉强

(0-0.7)∪(1.3-1.99)

耦合性差


结合本文对于耦合性的划分,可以发现内蒙古当地专业耦合性极强的分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酒店/旅游/娱乐和特色生产业,分别类属于第三产业高新技术行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且均是人才培养供略大于需求。这反映出内蒙古当地对于第三产业的转型工作做的较为到位,政府、企业与高校对接状态良好,人才的培养基本能够满足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

基于内蒙古辐原广袤,土地资源丰富,地理环境特殊,特色生产类专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当地各类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也正是因此,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专业的学生招录工作。近年来特色生产类的学生不断扩招,2017年该专业本科以及大专共招收2012人,2018年增加了102人,到2019年已增长至3366人。实现了产业人才的供需关系耦合性较高,体现出内蒙古当地政府对于第三产业以及内蒙古特色产业的重视,表现出政企以及学校之间良好的沟通对接关系。

此外,五类专业在人才供需关系方面表现为耦合性较强,分别是财务/审计/税务、证券/银行/保险、其他共性适应类、地方生产类、新型生活类这五类。其中人才培养供过于求的是财务/审计/税务、证券/银行/保险和新型生活类这三类专业。这从侧面反映出内蒙古在新时代下第三产业的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较好,基础较为扎实。而新型生活类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与企业的需求刺激下,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从2017年的10123人增长到2018年的13316人,又在政策刺激下增长到2019年的15048人,增长近50%。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其他共性适应类和地方生产类等第二产业生产类,学生培养毕业人数与市场需求呈现供不应求。具体来讲,耦合性勉强的为市场营销/公关/销售、人力资源/行政、建筑/机械这三个行业,体现为人才培养紧缺,不能够满足当地发展的需求。

耦合性较差的为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高级管理这两个专业,类属于第二产业服务管理类。人才培养情况体现为供远远小于求,导致专业人才的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综合来看,内蒙古当下的发展特征表现为第三产业的专业培养人才数与市场需求耦合性较好,专业人才供给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第一、二产业的专业培养人才数稍有欠缺。


三、内蒙古现有产业数与高校专业数的耦合性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内蒙古现有资源禀赋的耦合度情况,笔者对于内蒙古现有的产业数与内蒙古高校的专业数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共性适应类的高校专业设置与内蒙古现有产业的耦合性配合极好,而特色生产类、地方生产类、新型生活类、旅游早教服务类的专业数与现有产业数配合都稍有欠缺。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当地高校的专业数量正在逐年递增,对于稀缺职业,专业的增幅较大。例如特色生产类专业,从2017年的13个专业增长到2018年的17个专业,然而由于大类招生等专业合并的政策原因,2019年特色生产类专业的专业数略有减少,专业数量减少至15个。

总体来看,内蒙古现有产业数与高校专业数的耦合性总体较强,为86.82%。这体现为内蒙古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正确。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地政府也应当继续引导并依靠高校开设新型专业,更好地满足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对经济的正向刺激。


四、提高内蒙古高校专业与资源禀赋产业耦合性的措施

(一)制度搭台,统筹规划

当某一热门专业产生时,各高校竞相开设,造成专业设置雷同,可能产生结构性失业。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

(二)释放自主,激活热情

给予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建设热情。高校的专业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有重要影响。新产业的创建、发展需要人才支持。使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三)市场需求为导向

1、行业引导,预测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 “毕业即失业”屡见不鲜。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专业的行业背景如何,将来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已经成为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批准、申报新专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地方高校要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例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主动听取来自行业和企业的意见,培养“适销对路”的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层次上要体现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要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相匹配的基础上适当超前。

2、企业参与,提高人才质量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让相关企业真正参与进来,比如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实践实习的安排等方面,让企业拥有发言权。当然,高校要和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欠缺。


参考文献:

[1]康鹏. 辽宁省大学—产业合作创新的耦合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杨臣华.内蒙古现象的机遇、思路和资源禀赋因素[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7(09):26-28.

[3]焦敏. 内蒙古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刚性及转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