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审核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2

食品标签审核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李朋

枣庄市市场监管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枣庄 277800

摘要:食品标签是消费者行使知情权购买食品的有效方式。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复杂的食品市场中,因食品标签不规范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健全食品标签审核工作机制,严格监管,提出一系列规范食品标签的对策,以解决其产生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食品标签;问题;对策

引言

食品标签是指在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食品预包装上的标签信息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了解食品信息与特点的主要途径。因此,预包装食品上的标签信息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某一种食品的购买欲望。然而,我国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标注还存在较多的不规范现象,据调查报告,单是营养标签不合格率就高达40.5%[2],严重误导了消费者。文章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结合在日常检验检测工作中常见案例,对食品标签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一方面,能提高食品监督监管人员标签审核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食品生产或经营企业规范食品标签标注内容,提高标签标注规范性及真实性,同时标签审核也是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成部分,有利于维护进出口贸易。

1食品标签现存问题

1.1食品名称标注不规范

食品标签是体现食品健康安全的有效途径,其就像我国公民的身份证。若标签不说明食品真实名称,则消费者无法获取食品种类,影响消费者购买,例如,产品标签是“蓝莓味夹心”,包装内的食品是饼干,食品名称却没有“饼干”这两个字。还存在产品的关键字眼名称字体很小,消费者无法识别的情况,不清楚的名称标签使消费者不能正确买到想要的食品。

1.2日期的标示不规范情况

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日期标注不清晰、标注位置不明显、日期标注错误。如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标注在瓶底、包装袋封口处等不显眼的位置,消费者很难发现这些信息。进口的食品,由于一些国家地区不要求食品标签标注生产日期,只要求标注保质期,有些标注的方式跟我国的要求不一致,如有些规定保质期只需标注到月,或者没有按照年、月、日顺序排列,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且应按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如果不按此顺序标示,应注明日期标示顺序。

1.3净含量标注不规范

净含量和定量不规范是食品标签标注不规范的常见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净含量和食品名称应在同一面,其有利于消费者查看标签说明购买,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些生产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将净含量和食品名称放在包装同一面,更有固态产品和液体产品中重量标注不正确,单位使用错误的情况下,如千克单位书写不规范,将千克大写或者用汉字标注,同时净含量的字符高度也不规范,生产商经常忽视净含量的字符高度规范,不按照相关规定标注。

1.4产品标准的要求

产品标准中对标签方面规定的,应当执行。如GB2757-2012《蒸馏酒及其配制酒》[13]4.2级4.3要求,应以“%vol”为单位标示酒精度,应标示“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不可随意更改该警示语,但可同时标示其他警示语。如标示为“过量饮酒危害健康”“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均属于不规范。同时GB4927-2008《啤酒》[14]8.1.1规定用玻璃瓶包装的啤酒,还应在标签、附表或外包装上印有警示语“切勿撞击,防止爆瓶”。GB/T29602-2013《固体饮料》[15]8.1c)规定,复合蛋白固体饮料应标注不同蛋白来源的混合比例,如果配料表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来源蛋白质,则应标示其比例。标准明确规定质量等级的,应严格按照标准予以标示。

2食品标签审核问题应对策略

2.1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部门应积极地将《食品安全法》等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应用于现实的执法中,保证执法部门有法必依。针对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执法部门应根据执法权限、执法内容和部门的实际情况等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的各项规定进行细化,进而使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更符合新时期的需求。

2.2完善监管流程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应当对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监察。原材料在生产完成之后要进行身份编码的登记,这时食品监管部门就要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再利用身份编码追查相关品,然后在系统中进行登记,及时追回并处理相关产品。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对身份编码信息进行更新后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每个环节都可以对安全信息进行检测,还能够实现高效的追溯性。最终商品的身份编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该商品的全部生产及运输信息,便于消费者对商品的真伪进行判别,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对监察结果进行评价,从而促进监察机构的不断改进,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高效进行

2.3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预警能力

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对危机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食品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和产品性质科学建设质量监测点和监察网络,做好各生产加工环节的记录,并对监测和记录的信息进行定期的汇总分析,逐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评估机制,使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

2.4政府对法规标准条款进行细化

各级立法部门应尽快修订和完善预包装食品包装标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现有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加深研究,对现行条款中可操作性差的部分重新修订,根据食品不同特性制定更加细致、具体、可量化的规定。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进行限制,并加大对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

2.5 提升检测人员素质及能力

在食品检测环节中,应该注意检测人员的相关素质以及工作能力,因此应对食品质量检测环节高度重视,食品标签可能存在的错误较多,若检测相关人员素养不高,且对食品营养标签相关知识不了解,则无法检测出不合格食品;或在检测环节,检测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不够熟悉,也无法检测出不合格食品,因此,需要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设立培训体制,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能力培训,提升检测人员对食品标签的重视度,以确保食品审核工作效率的提高,审核出质量不过关的食品,保障食品市场健康发展[3]。

结束语

本文概括了我国关于预包装食品标签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针对目前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监管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剖析,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的规范化,加快我国的食品标签建设,维护我国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思雨.10月1日起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管由备案制转为抽查制[J].中国食品,2019(18):155.

[2]黄亚萍.食品标签切入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方法[J].食品界,2019(08):38.

[3]洪柳静.食品标签审核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9(18):45.

[4]刘志鑫.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要点有哪些?[J].食品安全导刊,2019(13):40-41.

[5].海关总署发布公告:10月1日起,取消首次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备案要求[J].饮料工业,2019,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