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二三年级学生朗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1

提高二三年级学生朗读策略研究

胡玲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怎样培养语感呢?那就是朗读。可见朗读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培养和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之一。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能掌握语言的结构美、节奏美,使其对学的内容获得整体感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在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对孩子朗读能力的指导。对提高二三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努力: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都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我在实践中指导朗读有方法、有梯度,以求最终实现总要求。
一、打好基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指导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朗读要正确,初读时,要强调读准字音,特别是前鼻音、后鼻音,边音、鼻音,平舌音、翘舌音,舌翘舌的读音要读准,这是作为重庆人最容易出错的读音。教师指导时还要注意口型的纠正。发音要做到清楚响亮,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把句子读通顺。
  2、指导把课文读流利。首先指导读好标点符号和段落的停顿:顿号短暂停顿。逗号停顿比逗号稍长。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逗号又稍长。段与段之间的停顿一定要比一句话的停顿长。其次,指导读好长句子。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表达方式比较特殊,要指导孩子先读好句子中的短语,特别是一些带“的”字的短语,再连起来读好句子。

  1. 深入指导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到“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的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可见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在性质上应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指导感情朗读方面,主要用到了以下方法:

  1. 根据句义,读好停顿与重音。重音在句子中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结构重音”,另外一个是“强调重音”。我们在指导有感情朗读时,主要是“强调重音”。根据句子的意思以及上下文的意思读出重音。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花的学校》第三自然段,孩子眼里的花和孩子自己是一样的,也有学校,只不过是地下的学校,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真的”、“地下的”要读成重音。注意重音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地下的”可以重读。“真的”可以处理成慢读来强调。“觉得”后面要停顿。

  2. 关注标点符号,读出心声。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二年级教科书中还提出了“对比读出感叹句和陈述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语气,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的要求。如何引领学生关注标点,结合具体的语境,读出不同语气呢?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八自然段“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这里连续两个感叹号写出了小女孩害怕火柴一灭奶奶就像那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她渴望得到奶奶疼爱,希望奶奶把自己带走,所以此处要读出急切、恳求的语气。

  3. 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人物对话中,我们可以抓住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大多数地方都是通过提示语表明了人物的心情,要注意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比如“读救命啊,救命啊,红桃拼命的叫起来”时,语速要稍微快一些,表现出红头的紧张。读“‘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时,语速要慢,语气要低沉,将红头的悲哀读出来。第九自然段“‘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抓住提示语,急忙,指导学生提高音调,语速快读出青头的着急,“哪儿”语气要上扬。

  4. 借助课文精美插图或想象画面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现在的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学中可借助课文精美的插图或引导学生根据词,句想象画面情景,模仿动作神态,揣摩心理,在朗读想象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把握。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第二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跳舞狂欢时会有什么动作、声音?想象之后,试着读出花儿的兴奋、喜悦,场面的热烈。可以边跳舞边开心地读,语速轻快,语调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