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困境及出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3

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困境及出路探析

刘敏

成都师范学院 后勤与基建处卫生科,成都 611130

[摘 要]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危及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属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给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陷入问题认识不足、体系不健全、应急机制不健全等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举措包括进一步强化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意识、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体系、丰富教育载体和形式、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后疫情时代”是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去后的时代,这一时代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完全消失,而是疫情可能时有起伏,疫情防控机制进入常态化防控状态。这种“时代”给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带了全新的挑战,也是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新的问题,一方面,从社会来看,疫情没有完全消失,社会生活无法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尤其是国外疫情严峻形势,从外国外地回流风险,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人员接触情况复杂,尤其是节假日行程旅居变化,导致高校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在这种形势下,认真梳理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面临的困境,探寻切实有效的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在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中,有关公共卫生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少,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公共卫生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但由于缺乏对实践环节的深入分析和实施,教师和学生对公共卫生与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尚不能付诸实践,也就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实际问题。显然,这种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当前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也不能满足高校师生公共安全需要。一旦出现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许多学生就会显得无助,不能很好地应对,从而产生恐慌心理。因此,迫切要求高校正确认识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加深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认识[1]

  1. 对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即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落实,更需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对于这一必要性认识是毋庸置疑的。高校公共卫生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公共卫生在高校主要是指公共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和提高师生身体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它又包括公共安全,高校公共安全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外部环境和秩序,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内容[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高校也加强了公共安全方面的管理和教育,但是,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却不容忽视的,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是抓好高校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深入发展。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对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导致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过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当前,高校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体系上,相关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匮乏,集中体现在高校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顶层设计方面还不够完善,未形成分级教育体系。一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以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课程开设为例,目前我国仅有10%左右的院校在非医学专业中开设了公共卫生和健康科学方面的课程,而每年招收的非医学类学生占普通学校总招生人数的 95%以上[3]。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由于高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受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和促进,高校开始行动起来,制定疫情防控的相关规章制度和预防机制,但是由于非医学类高校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门针对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占比还是比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内容中涉及专业的医学知识较多,对于教育工作者专业要求较高所致[4]

(四)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监督机制不健全

高校作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监管不到位,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使得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有些教师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可有可无,没有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中投入较多精力;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忽视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不能正确看待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无法有意识地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导致高校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较多,威胁着高校师生的健康与安全[5]

二、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出路

(一)进一步强化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意识

1.促进健康发展的意识。高校应通过公共卫生教育知识讲座、主题宣传活动针对常见传染病防护知识、进行宣讲,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传染病防治知识,积极倡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

2.培养危机意识。将国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教育内容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全面健全校园应急反应机制,增设相关的公共卫生安全设施设备,与属地医疗机构加强协调配合,通过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演习、帮助学生掌握安全卫生应急知识、技巧,同时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公共安全卫生事件进行预防。

3.树立定期体检和追踪意识。组织师生定期体检,及时将常见传染病纳入体检体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师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做好随访追踪工作。做好学生病因请假的登记工作,从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4.加强合作意识。加强与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的合作,联合属地卫生机构做联防联控措施,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5.建立数据监控意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监控,及时进行更新,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公共卫生安全分级教育制度

1.要建立完善的各级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制度,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体系,明确各级相关负责人的职责,实行专人负责制,科学高效地做好学校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6]

2.学校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公共卫生安全普及知识教育体系,制定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开设公共卫生安全等通识课或公共基础课,推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3.学院层面,要抓好贯彻落实,按照学校的工作规划、部署和要求,制定各学院细化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学院各年级、各班级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

4.班级层面,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工作部署,开展各类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班会活动、团组织生活,让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在学生中扎根。

(三)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机制

1.做好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相关人才的引进工作,建立一支专业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体系和内容涉及较多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客观上要求公共卫生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系统和专业的公共卫生专业的教育,具备专业和丰富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师生传递专业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

2.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科研项目立项应当予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鼓励加强相关人才加强符合大学生实际状况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研究,促进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发展。

3.建立内外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与属地疾控中心、医院、保健机构等医疗卫生部门合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邀请相关卫生、防疫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授课,将医疗相关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时间的安排。

4.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程,开展关于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主题讲座、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等不同主题的知识培训。

5.建立心理咨询平台,结合心理疾病季节性特征,密切关注有基础心理疾病的师生,消除负面影响,缓解精神压力。

(四)进一步丰富教育载体和形式

1.结合微博、微信、官网、短视频、APP、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线上安全教育。

2.线下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节假日及开学前等关键时期进行公共卫生安全主题知识培训活动。做好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形式,在相关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增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运用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来处理问题,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辅导员配合开展主题班会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针对不同的关键时期做好相关的安全教育,例如在流感易发的冬春季节,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育,让学生掌握防控知识,同时传授健康锻炼的等方面知识,在冬季易发生中暑、消化道传染病,因此需要做好学生防暑和食物保存等健康安全饮食的教育,让学生在面对突发卫生事件时能掌握更好的应对措施。

4.将公共卫生安全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多种主题青年志愿者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防护意识。

(五)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及时做好突发应急时间安排的领导、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安排分管领导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充分动员在校师生和工作人员力量,对事件进行分级处理,加强与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形成应急联合管理。

2.完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并对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做好事件的监测和上报工作。建立应急保障机制,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的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及时做好相应的预算管理。应急物资应该常态化供应从而为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3.需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针对当前应急管理组织中存在的不专业、不具体问题,需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及时对整个队伍进行专业性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水平。

4.加强目标监督与考核。设立高校公共安全卫生绩效目标体系,考核指标和标准目标化、具体化,定期开展公共安全卫生工作考核,将目标完成情况与绩效水平挂钩。

(作者:刘敏,1980年9月生,成都师范学院后勤与基建处卫生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 帆,刘言祎,刘 辉,卫学莉,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困境及出路探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0(12).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2).

[3][5].冯小宁,陈占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7).

[4][6]田晏东,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的思考[J].理论观察,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