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孙建民

山东省潍坊市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幼儿园 261021

摘要:健康的心理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一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本文探究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每日活动中,通过营造温馨家庭氛围,利用动画和故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此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心理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在人们教育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也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期,儿童年龄普遍较小,然而他们也会有一些心理情绪,这些都容易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确保幼儿有健康的心理,必须要了解幼儿日常行为以及实际心理情况,还要及时制定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下文探讨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在幼儿每日活动中的融入

幼儿平时生活中的所有环节都包含着许多教学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需要合理运用每天生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过程中都贯穿游戏幼儿园教育,提倡寓教于乐,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使儿童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教育,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到维护,并从游戏中了解怎样与朋友和谐相处,利用此形象又具体的活动方法,促使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避免一些儿童产生抵触情绪。儿童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信心,有些游戏的规则很强,儿童也可以懂得怎样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1)家庭环境要和谐。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修养。在良好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通常能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懂得基本的礼貌,拥有同理心。这类幼儿往往拥有足够的自信,也懂得尊重他人,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学习。而成长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则往往体现出安全感不足、胆小怕事、爱推卸责任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这类幼儿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存在暴力倾向。

我们班有一位叫贝贝的孩子是一位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感很强的孩子,经家访之后发现贝贝的父母经常吵架,最初,贝贝面对父母吵架的情形时,会非常害怕。长此以往,她开始选择逃避这一切,似乎父母吵架与她无关。在与贝贝的父母展开交流的过程,我们发现:在此之前,贝贝的父母并未意识到吵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但经交流之后,贝贝的父母开始意识到了各自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了解到父母长期吵架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他们对此表示非常懊悔,希望能够有机会弥补。此后,贝贝的父母开始相互包容对方,努力为贝贝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节假日,一家人还经常去郊游。渐渐的,贝贝的性格开始慢慢转变,她不再害怕与他人直视,也不再逃避集体活动,脸上的笑容也日益增多。

要想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优秀领路人,家长就应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让孩子从自己的身上感受到生活的阳光面,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心中充满爱,如此他们才懂得如何积极地面对生活,如何关爱别人。

(2)人际关系要融洽。和谐美满的家庭,永远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避难所,是孩子的港湾。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非常深远的。成长于和谐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往往充满了爱,而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孩子就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够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豁达的处事态度。但倘若孩子成长于不和谐的家庭,那么他们往往长期处于心情压抑的状况,严重的情况下,这类孩子就会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他人来往。成年之后的他们,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让爱成为“融合剂”,才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才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

除了父母之间的关系之外,孩子的性格和心理还会受到父母与同辈、长辈之间关系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父母倘若能够与同辈和长辈之间维持和谐的关系,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往往懂得如何尊重长辈,也能够从长辈那里得到关心与爱。而被亲人的爱所包围着,孩子的内心也能够充满阳光,充满爱,这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三、利用动画和故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来说,幼儿生长过程的年龄特征较为鲜明,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方式。因为他们喜欢动画以及故事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就可以利用动画和故事,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的教育素材,没有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故事《曾参杀猪》以及《舜之孝道》等等,可以对幼儿形成正面的教育作用,通过讲解这些包含教育价值的故事,可以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思想认识,以确保其可以根据故事讲述的正确方向发展。并且多数幼儿都喜欢动画,尤其是喜欢看一些有趣的动画片,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片来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以及《超级飞侠》等,这些动画片中讲述很多积极向上的故事情节,在儿童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动画片内容以及情节,进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其人物魅力,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幼儿的心理特点相对鲜明,其自身表现出来的行为情绪以及心理情绪都会影响其今后的成长,这就要求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识。为了高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结合学习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适合的方式,这样才可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让每个儿童都有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郭铁成,曾凡梅,刘忠义.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0(9):112.

[2]李玮炜,吕映霄.二孩政策下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9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