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华晓丽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卫生院 吉林 大安 1313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为2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为58.33%,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不仅治疗有效率高,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心脏的主要供血血管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者阻塞致使心脏供血不足坏死在临床中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发病急,有明显的压榨性胸痛,可伴有出汗、恐惧或者濒死感,对患者的心血管。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均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病症较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中对这一病症的治疗原则为介入、溶栓、镇痛、抗休克以及呼吸维持。现就本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对比研究心血管内科规范化治疗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电脑随机数字法,按照1∶1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5-73岁,平均年龄(57.8±2.4)岁;对照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59.1±2.0)岁,两组性别与年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纳入标准:纳入常规检查、心电图以及CT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纳入未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纳入家属对相关内容了解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未完成研究的患者;排除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内容包括吸氧治疗、心理护理和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包括阿提洛尔片,使用方法为2次/d,25mg/次;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采取口服的方式,每天1次,每次300mg,共接受2周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法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降低用量,最少剂量为75mg/d。将10mL的生理盐水与150万U的尿激酶进行溶解,最后在溶解液加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必须要在半个小时内完成。静脉滴注结束12h后,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

1.3观察指标

治疗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测,确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3个指标: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表示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且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表示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得到明显的变化,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表示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均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且临床症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临床并发症,主要统计黑便、皮肤黏膜坏死、心律失常和血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和比较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代替,t检验,通过比较两组的统计学意义较为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周期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60

4

12

44

93.33%

对照组

60

16

16

28

73.33%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总体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组别

例数

黑便

皮肤黏膜坏死

心律失常

血便

总发生率

对照组

60

4

4

9

18

58.33%

实验组

60

2

2

4

8

26.67%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我国人口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通过对老年人死亡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其中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占比较大,近几年来临床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而且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现如今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最初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现象,然后会导致心肌坏死,这个时候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而疼痛是一直持续状态,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甚至会出现休克。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非常快,病情的改变也非常快,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尿激酶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原理就是尿基酶是一种酶蛋白,可以使纤溶酶原进行催化裂解,最终形成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块。此外,还能够有效抑制ADP酶有道血小板的聚集,充分提高ADP酶的活性,防止形成血栓,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症时常规治疗所用药物包括有美托洛尔、氯吡格雷以及拜阿司匹林,这些药物均有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性的治疗功效。另外,本次研究中还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此项治疗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患者机体内纤维蛋白凝块的降解,同时,该药物还可降解患者心脏部位血液循环中的凝血因子,以此提高其血液循环性,改善心肌细胞缺氧及缺血症状,进而对患者临床症状及各机体指标进行缓解。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治疗期间,应加强对其体征指标的关注,要求其绝对卧床休息,此外,还应给予其强心剂以及利尿剂等药物来抑制体内固醇类药物的合成,改善其心脏功能。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的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并发症发生率的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3%,提示与单纯性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利于增强病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的93.33%与程协慧在其文献中试验组患者所取得总有效率的93.33%相差不大,说明本次研究结论科学性值得信赖。

参考文献

[1]郭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8):83-84.

[2]李文英.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116-118.

[3]袁鹏超.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6):99-101.

[4]张孝春,刘秀华,张杰俊.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