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秀自制教具的特点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浅析优秀自制教具的特点和方法

韦全奉

龙胜县实验中学 541799

摘要: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型教具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在教学中运用得得心应手的新型教具并不多,所以教师如果能自行研发教具,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里,我想就怎样打造一件优秀的制作教具谈谈个人的心得,也跟老师们就制作教具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希望有所启示。通过介绍自己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传达制作优秀自制教具的方式方法,更好的服务和丰富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制作原则、制作条件、方式方法

为什么要自制教具?自制教具的动机或者说目的是什么,一般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有教学仪器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要不就是现有教具功能不全,跟不上教育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教具本身存在的缺陷,如使用不便,或是配备标准太低,不能满足全部的教育教学需要;二是学校教育经费的有限,不能额外购买更多的新型教具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怎样打造一件优秀的自制教具

(一)教具设计制作的原则要求

教具是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其特征是教育性和直观性。教具的教育性就是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观性就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帮助其形成明确的概念,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总结起来教具设计制作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内容。

  1. 教育性原则。要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教育方法方面,还应体现启发式教学。

  2. 科学性原则。教具的制作要符合科学性,并且在辅助教学时候,能把原理展示得很清楚。除此之外好药考虑一点就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违背科学原理及法则。

3.实用性原则。新的教具要明显优于同类的旧教具,特别是能解决目前教具无法突破的瓶颈问题,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4.简易性原则。主要是指自制教具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操作简单,保管方便。要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教具的各个部件,能直接看出教具所揭示的知识内容。

5.直观性原则。形体尽可能大一些,使用鲜明的颜色,有充分的可见度,特别是重点观察部位要能看得清楚,演示和实验的现象明显,层次分明。这样就能使得坐在后排的同学也能清楚的看到教具的演示过程,而不是只有前排的同学才能看得清楚,距离稍远的就只能看个大概。

6.安全性原则。在选择制作材料是不能选择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材料,比如易燃易碎品;在设计教具的形状时也尽力避免尖锐的形状,这样在使用和展示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危及师生的安全隐患。

7.可靠性原则。性能稳定,教具所需呈现的现象和状态能可靠地反复呈现。

除了以上7个原则之外,对于制作教具的出发点还在于教育教学思想方法改革的需求,制作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制作材料的容易取得就能很好的控制了制作成本,充分考虑了经济性。另外,工艺性也是考虑的范畴之一,教具作品应该尽量美观精致,紧固耐用,尽可能使用廉价的新技术、新材料,以提高作品的性能、提升作品的品位。总结起来自制优秀教具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教师从设计、采购原材料、反复测试、改进、投入使用、再次改进、最终制作完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对教学有益,就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1. 制作教具需要具备的条件

首先是要充分理解教育教学的内容,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点;从多个方法中选取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自己要明确借助教具所要达成的目的、目标;制作设备及材料的选取及购买;掌握教具制作所需的加工、制作的技能、方法。

二、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

1.立项 发现新的教学需要(困难)或者发现现有教具存在的不足,考虑自身的实力(经济、水平、技术等),确认很有可能可以突破的,从而确立研发的目标。

2.立意 设计拟定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逐一列出制作方法,选出最佳制作方案。

3.试制 使用易得的材料和简单的工艺试制,同时兼顾考虑经济成本,多次检验方案的可行性。

4.优化 针对特定的需要,采取更好的材料和工艺,反复试制、检验,试用,广泛征求意见,对成品进行再次优化升级。

5.定型 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认真审视作品从方案到材料、工艺的优劣性,以及产品的耐用性,最终定型成品。

6.美化 仔细审视作品从尺寸到材料、工艺、颜色、质感的外观形象,制定出外观设计。可以有必要的修饰,但不能违背简易性原则,不可画蛇添足或干扰主题。

三、教具制作案例启示

关于教具制作的经验总结并不简单,我经常是:观察,思考,灵机一动,试验(包括在心里的虚拟试验),否定或肯定,如此反复,获得一系列方案。再从中择优。但确有一些思想方法是有用的。我只能列出一些关键词:大胆设想、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类比、简化、仿生、借用、组合、集优、放大、缩小、增添、删减、方位变化、材料变化、程序变化、功能变化、结构优化、系统化等等。

以我经历过的一个教具制作为例,跟大家分享以下整体制作和研发的过程。我们都是知道学习数学有乘法口诀表、加减乘除表等,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一张表上的内容太多,他们看不全,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且除非把表格缩小很多,才能方便携带,所以在反复训练上这样的大表格还是不太实用,达不到反复检测掌握知识与否的要求。教师受到抽奖转盘的启发,创新设计了一种训练学生口算的简易学具——数学计算盘。数学计算盘的设计理念是兼具便携性、趣味性、实用性,材料非常简单,就是圆规、硬纸片、剪刀、油性笔、扣子等即可。制作流程就是利用圆规划出两个不同大小的圆圈,然后裁出硬纸片;用油性笔(不易掉色)在两个圆片的边缘上写出不同的数值,最后用两颗扣子在圆心的正反处将两各圆片固定在一起,并可以自由转动。该项教具原理简单,制作方便,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升级和美化教具,因为低龄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卡通或者漫画,色彩鲜艳的东西比较容易让他们“爱不释手”和“目不转睛”。教师可以尝试将硬纸换成彩色的卡纸,在数值以外的区域可以增加一些彩绘贴纸或者是动漫贴纸。圆盘可以做很多个,根据教学需要在边缘处写上不同的数,组成不同的计算盘。加减计算盘、乘除计算盘等,根据需求做成多个计算盘,然后再给整个计算盘制作一个精美的类似于信封那样的“外衣”,用于平时存放计算盘。

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做20以内数加减法计个盘、乘法盘、除法盘等。这个教具的优点就是孩子们可以人手一个,在使用时将计算盘随意转到一个位置,内盘和外盘相对应的数就可以组成不同的算式。如:2×4、6×3、5×2等等,另一个圆盘上就可以自己手动转到正确答案(数值)。学生利用计算表盘多次反复的可以进行口算训练,教师甚至还可以利用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等活动。

结语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偏重动脑创造性地动手很少,制作教具更加不是常态,都是按需出发,因此主管创造性思维的右脑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其实教师通过自制简易教具,不仅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还要把这种创造性思维物化,在动手过程中,还要不断对原有设计进行修正调整,这样就使动手动脑更加协同,大大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对教育教学起到了深入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不光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和动手,教师也要身体力行,可以自己多研发教具,也可以像做课题一样带领高年级的孩子一起动手做教具。合作的过程中既增加了师生的情感,也能激发学生爱思考,爱学习,爱动手。

参考文献

[1]凌忠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自制教具[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