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用电气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7
/ 2

医院医用电气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研究

吴华明

上海成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医用电气设备保养和维护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医院医用电气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研究为题,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对医用电气设备管理和保养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院;电气设备;FDA管理方法


引言: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部门对医疗改革十分重视,将其列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在这一时期,国家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投入持续增加,各大医院纷纷引进了医用电气设备,并且这些设备的应用,促进了医疗效益、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但如果不重视设备管理和保养,会导致设备的使用性能下降,不利于设备作用的发挥。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对于医院而言,医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管理规范中不仅需要立足于实际,同时,还要对实际工作的需求和习惯进行考虑,又要对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考虑,需要对数字化医院建设进行高度关注,从而使卫生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达成。其中,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对医用电气设备进行安全管理。我国医院可以对FDA的管理方法进行借鉴。医用电气设备管理作为系统性工程,其状态主要以物质运动状态和价值运动状态为主。对两种状态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对经济和技术的共同管理[1]

  1. 医用电气设备管理的分类

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把数千种医用装备分成了多个管理层次,其中,1类是指一般性管理;2类是指标准管理;3类是售前批准管理。医用电气设备的管理阶段也可以划分为多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前期管理,这里所说的前期管理主要是医疗器械出售前的使用管理;第二个管理阶段是指使用后的维护、更新和改建;第三个管理阶段是报废。接下来,笔者会对这些管理阶段进行详细分析,如下所述:

  1. 医用电气设备的前期管理

结合上文可知,所谓的前期管理就是指设备正式交付使用前的管理,这个阶段的管理效果与电气设备原始性能存在密切的关联。具体管理内容如下:第一,购置计划:在购置电气设备之前,医院需要做好可行性方案的调查。与此同时,还要在购置电气设备时还要依据可行性方案调查表中的电气设备采购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电气设备采购计划时,应该对先进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原则进行遵循。第二,验收:对电气设备外包装和内在质量进行详细检查,其中,内在质量的检查方式可以为安装和通电实验,同时,还要将说明书内容作为依据,调试电气设备的各项功能,确保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第三,安装调试:在安装调试后,还要根据调试结果,在验收报告中记录设备初始状态,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设备质量得到保证[2]

  1. 医用电气设备的使用管理

使用和维修是医用电气设备使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设备使用前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确保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第二,确保医用电气设备的有效性;第三,使医用电气设备的使用率提升;第四,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五,对其运行费用进行控制,在保证其使用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其运行成本。

想要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质量,应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对医用电气设备各种安全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对于临床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强调安全方面的问题。以电击设备为例,在使用这个设备时,能量过大或分流,都会干扰其他的仪器,甚至会导致这些设备功能停止。站在机械安全的角度上看,机械在落下后,所产生的压迫,尖锐的棱角,接管掉落,橡皮管断裂,血液漏出或超声波过量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化学安全:医用气体和药品使用错误,机器在化学气体的腐蚀作用下受损,材料变质,温度异常上升或无法保持恒温等,都属于化学安全的范畴。

提高对安全性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医用电气设备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操作设备,是确保设备使用质量管理的有效方式。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将使用场所作为依据,对微电击危险进行关注;第二,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电气设备,应提前咨询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第三,在触摸电极或插管末端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避免触电。第四,除内部电源仪器外,其他设备均要接地,并采用ERP系统统一管理。第五,如果设备受损存在故障,应停止使用;第六,对于重要性较高的设备,医院应准备两台,其中一台作为备用。第六,对电源容量进行检查,禁止在超负荷状态下使用。

  1. 医用电气设备的检查和保养

检查和保养应用电气设备,是消除风险隐患的有效举措。检查和保养措施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预防性维护、开关机检查、定期检查和故障检查。具体如下所述:

  1. 预防性维护:所谓的预防性维护是指在故障发生前,对医用电气设备的故障、性能和安全性进行掌握,并遵循及早处理的原则,消除故障隐患,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实施细节: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对医院仪器情况和编号进行全面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医用设备检查和保养计划表,同时将PM周期安排到不同的科室,每次按照级别要求开展工作。其次,对PM工作步骤进行编号,同时,做好标记和记录。与此同时,在进行PM分级时应遵循如下标准:(1)外观检查;(2)外观+性能检查;(3)外观+性能+用电安全检查;(4)外观+性能+电安全+校准检查。上述级别分别用D、C、B和A标识。

  2. 开机检查。开机检查是指在使用医用设备之前,对设备进行基本安全的检查。在医疗设备停止运行后的检查,就是所谓的关机检查。其内容除了检查设备外,还要对患者当前的状态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措施的应用,可以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对于治疗仪器来说尤为关键。实施细节:将设备类型作为依据,做好开关机检查明细表,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检查[3]

  3.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所谓的设备定期检查是指按照检查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早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和性能检查。安全项目检查是指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对相同项目进行测量,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设备当前状态和各项性能进行掌握,从而使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下降,同时,还能准确计算设备下一次更换零件的时间。性能项目检查是指,管理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检查项目进行确定。各种设备的检查项目标准和规格,主要取决于国际或国家相关标准,同时,还可以参照这一标准,对定期检查容许值进行明确。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加强对标准的学习,以减少医用设备检查和维护方面的失误。

  4. 对医用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检查。在医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设备出现的某种故障进行检查,其目的在于及时找出故障,并予以解决。

  5. 修理。医用设备的修理主要以医院内修理和医院外修理为主,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内外修理的标准进行明确。仪器内部零部件的修理,最好以外修为主,因为,内部修理无法把握安全。外修返回后的设备,必须与出厂时相同,在使用前应对其安全性进行检测。

    1. 医用电气设备的保管管理

    首先是医用电气设备保管的安全管理。对于医用电气设备来说,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至关重要,在发生异常情况后,需要对设备进行及时检查和养护,对于接近报废标准的设备应停止使用。其次是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医用设备从采购、使用、检查到管理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而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为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医用电气设备档案管理的作用不仅限于,在科研、医疗和医院管理等领域同样有效,比如:在出现医疗纠纷后,可以将这些资料作为法律文件使用。目前,我国医用电气设备档案管理模式,主要以主管领导负责,专职档案员督导,兼职档案员实施为主。简言之,就是设备使用和维修人员需要共同参与其中。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真实性、客观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同时确保医用电气设备档案管理由筹资资料、设备技术资料和管理资料等内容组成。

    此外,医院电气设备管理还要注重创新,通过先进维修技术、维修工具的引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目前,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设备的要求,为此,建议医院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远程检修。

    结论: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医用电气设备管理和保养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应共同维护设备,以制度和管理水平为切入点,加强对医用电气设备的全方位养护,从而使医用电气设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孙娟,卞希祥.新常态下医用设备维护保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1):170-171+174.

    [2]邹森伟.浅谈医院大型医用设备管理[J].饮食科学,2018(24):201.

    [3]顾余辉.医院大型医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J].医疗装备,2017,29(1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