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臀部肌内注射致局部血肿的护理干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7
/ 2

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臀部肌内注射致局部血肿的护理干预体会

杜燕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邮编:, 重庆 405800


肌内注射是当前临床常见的治疗给药途径,通过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1]。臀部肌内注射的注射部位丰满,大血管及神经干较少,且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与淋巴管网,对药物刺激耐受性较好,患者接受度较高。血液透析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方式,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肌内注射抗过敏等药物,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血肿,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因此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2]

  1. 病例资料

朱某,男性,现年51岁,已婚,因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期),近一天无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就诊我科。

病史:3年前曾因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尿量减少就诊于我院,经院内诊断确诊为“终末期肾病”、“肾病高血压”及“尿毒症心脏病”,予以血液透析后,纳差、乏力等症状有所好转,但尿量仍少。目前患者仍然持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隔3天进行1次。起病以来,患者饮食精神状态可,大便正常,小便每日约20ml,体重无明显改变。

入院查体:T:37 ℃,P:94次/分,R:20次/分,BP:192/124 mmHg,贫血貌,自动体位。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软,颈静脉充盈。双肺闻及哮鸣音及干啰音,无胸膜擦音心率94次/分,心律齐,心音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无脉搏短绌。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存在,克、布、巴氏征阴性。辅助检查:尿酸603.00 μmol/L,尿素氮14.23 mmol/L,肌酐1559.00μmol/L。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2)肾性高血压;(3)肾性心脏病。

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自述中上腹疼痛,于其右侧臀部予以肌内注射强痛定100mg。肌注后第3天患者诉右侧臀部疼痛,活动受限。查体:患者右侧臀部及大腿处可触及长约10cem硬结。沿股四头肌侧肌束分布,有明显痛感。B超示臀部扪及“包块”处皮肤及皮下层增厚,回声增强,最大厚度25 mm。

  1. 临床护理分析

  1. 护理评估

评估发现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1)注射部位出现疼痛,活动受限;(2)皮下血肿,触之质硬。

  1. 护理诊断

1.血液肝素化,与大剂量使用抗凝剂肝素有关;

2.高血压,与原发病有关;

3.操作不规范,与肌内注射手法有关;

4.情绪状态,与疾病有关。

  1. 护理目标

1.改善凝血功能;

2.促进血肿及早消散;

3.制定规范化的注射流程;

4.改善心理状态,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治疗与护理。

  1. 护理措施

  1. 实施消肿、化瘀干预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血液透析4 h内禁止进行穿刺操作;进行肌内注射时应保持动作轻柔,并在拔针后进行长时间的按压,确保局部无出血;可采用芒硝进行外敷,将其敲碎后置于布袋内外敷,再使用超薄敷料敷于血肿处;短时间内避免肌内注射及其他有创性操作;强制制动患者肢体,待血肿消退、疼痛减轻、皮肤温度转为正常后可进行下床活动。

  1. 加强观察

注射后加强穿刺点局部及远离穿刺点部位情况的早期观察,强化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注射后制动的重要性,并注意加强观察,如有出血或血肿的发生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并做好标记;针对患者的高血压情况应实施有效措施进行血压控制。

  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耐心、细心的态度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强化血肿相关知识的宣教,包括其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内容,增强患者安全感受,积极配合各项措施。

  1. 规范化注射流程

行臀部肌内注射时应选取合适的注射器,并选取恰当的注射部位;进针后应固定好针栓后再抽回血,避免换手或晃动注射器;拔针后应延长按压时间,增加按压力度,直至穿刺点不出血。

(五) 护理结果

发生血肿后采取紧急制动、卧床休息及局部冷敷等措施,并应用止血药物,待活动性出血停止后,采取热敷局部、红外线照射以及药物外敷等措施加快血肿吸收,干预2周后,局部血肿完全吸收消散。

三、讨论

血肿是由于血管壁破损致使血液渗出血管外,积聚于皮肤内及皮肤下的情况[3-4]。肌肉注射是临床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臀部注射后出现小片淤血、淤青情况较为常见,如有大片淤血甚至皮下血肿、疼痛等情况应给予积极治疗,以免造成患者身心痛苦,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需注射抗凝剂进行抗凝,凝血功能受到影响,极易造成注射后皮下血肿情况,加之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及患者自身疾病因素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增加注射后皮下血肿发生风险。

本研究中,患者发生皮下血肿后经紧急制动、局部冷敷、红外线照射以及药物外敷等措施进行及时干预后,局部血肿在干预2周后完全吸收消散。针对臀部肌内注射所致的局部血肿,本研究通过分析诱发患者肌内注射血肿发生的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减少诱发血肿的风险因素,减轻血肿情况。大剂量使用抗凝肝素、高血压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均是导致局部血肿发生的原因。针对上述情况,分别采取结合患者凝血功能选择注射时间、积极进行血压控制以及规范注射流程等措施进行针对性干预,促进患者血肿早期消散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能够提升患者血肿认知,减轻错误认知所致的负性情绪,利于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进一步加快血肿的早期消退。针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不一所致的血肿,统一臀部肌内注射步骤与技术,提升护理人员注射技术水平;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进行注射前应加强患者的预见性评估,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并给予早期制动、热敷等措施,促进减轻血肿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臀部肌肉注射时,护理人员应加强评估、规范注射操作,应遵循早预测、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对局部血肿进行干预,进而利于减轻血肿情况及减少血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杜安通,章建林,金永忠,等.臀部肌肉注射感染克雷伯杆菌致坏死性筋膜炎一例[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0,31(3):186-187.

[2] 王佳宇,奚华芳,李云华,等.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新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4):60-62.

[3] 殷贵兰,傅荣,张建蓉.凝爽降温贴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肿初期的应用[J].临床肾脏病杂志,2020,20(5):377-379.

[4] 余柃燃,刘卉,孟令宽,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臀部肌肉注射后肌肉血肿形成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