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木构之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探究木构之美

施妤 张烨佳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

近年来,“木”元素被广泛运用在环境设计中,木构之美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上,而且蕴含着文化之美。本文主要将木构元素与环境设计相结合,重点分析山西古城、泰国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和上海世博会中木构元素的运用,感悟木构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将环境设计艺术与大自然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彰显木构艺术的功能与美学的统一、自然与人工的联系、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使得“木构”与现代科技相适应,推动环境设计艺术地发展。在欣赏木构之美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对于历史地传承和时代主题凸显的重要性。


【关键词】木构之美、传统文化、山西古城、人文、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文化传承

前言

随着设计思维的变迁和木材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如容易加工、取材方便、材质轻并且可以调节温度、本身具有一定的花纹,在建筑中有其特有的美感等受到古今中外的欢迎。


1.木构元素的解析

何为“木构元素”?“木”即树木。木构指的是用木材构成、建造成的建筑。“木”的材质坚硬结实并且具有装饰的美学特征。实际上,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人类的木材的了解和使用可以追溯到“钻木取火”。“木”元素在建筑上的运用产生于距今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以当时的河姆渡遗址为代表。“木”在古时候象征着忠义、朴实,因此深受古人的喜爱。现如今,木构元素运用最为典型的并且保存最完好的即是有“平遥古城”之称的山西。与此同时,在传承的过程中,木构结构建筑在中西都得以发展和完善,木质工艺品的制作也到达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2.木构元素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现如今,木构元素的利用已经成为设计学中的一大热点。其本身存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对于环境设计而言,在设计中融入木构元素,不仅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能够与时代相结合,弘扬传统的文化。环境设计,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对建筑本身和周围空间的设计。而木构元素的运用,并非仅仅局限于建筑室内,也包含了室外的环境。对于当代环境设计师而言,木构元素能够渲染设计的环境,提升设计的价值。从室内设计来看,木构元素能够作为装饰室内空间的材料,改变室内的布局使其更加美观、舒适、时尚;在景观设计规划中,木元素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起到了分割空间,指引方向的作用;木元素在园林运用中,可作为行道树供游人休憩遮荫同时可绿化环境,缓解视觉疲劳。



3.木构元素的应用

3.1 木构元素的传统建筑

在科技设施落后的数千年前,建造主要采用传统粗放的方式。建筑的打造靠的是人工,而建造手法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在现存的木构建筑位于第三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佛光寺建造材料为木质,同时该建筑在空间处理上具有独特的手法。从外部构造来看,佛光寺位于佛光山的山坡上,该寺依照地势而建造,建于山坡上的一凹处山地,坐东朝西,三面环山,西面地势较低但地形平坦开阔,视野广,利用高差,营造层次感并且具有地形优势形成了空间的转折和起伏。寺庙周围的环境运用了‘龙’、‘虎’等中国传统的元素,外墙和屋檐颜色采用了独具中式特色的‘中国红’。寺庙前方选取棵苍天古木,既体现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又充分展现了时代的韵味。值得一提的是,寺内的唐代木构大殿被誉为“永垂不朽的文化瑰宝”。进入大殿首先看到就是它的屋顶坡度较为平缓,并且出檐深广,这也是唐代建筑的显著特征。东大殿的斗拱较普通寺庙来说较为庞大。其高度超过它的檐柱的一半,看上去非常壮观;不仅如此,檐柱也比寻常来的粗壮。这种构建寺庙的方式只能在唐代的寺庙上才得以一观。


3.2 木构元素的现代建筑

反观现代建筑,诸如泰国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通过木构的构筑,其建筑形态通过水平密檐寻求中国古典建筑的的相关性,正面的中国建筑形态特征体现在水平向的延展,侧面关注垂直向上的重叠,寻找与泰国寺庙建筑的相关性,将木构元素自然融合到现代的文化中心。

在建筑群组中,大型木元素构架结构集合由两组建筑单元错动连接成“Z”形体块,构成二个外部空间:个外向型面向社会和民众的广场;一个内向型静谧的中国园林。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嵌套式的关系使之成为整体。庭院和广场与建筑内部空间的联系,通过内外空间不断地过渡与转化形成具有“东方时空”理念的场所。在这个重构空间的过程中中国式的建构体系在“进化”,仿佛于热带丛林中的造物,架构的空灵、悬挑技艺、生长逻辑,在这片温润的地脉中衍生出股东方的豪劲。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采用大红外观、斗拱造型和中国古代木构的经典榫卯结构,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通过木构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展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传统木构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愈发普遍,除了以上的两个典型建筑,还有:中国工艺美术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山中博物馆,云南设计销售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等建筑。


  1. 木构元素的推广意义

木构元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骨干,可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前者是指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等工作;小木作是指建筑装饰,例如格扇、花罩、屏风、家具等。大小木作都涉及复杂的结构学、力学、美学及工艺等等。当中部份更不需一钉一铆,便能堆栈出坚固异常的建构,鬼斧神工令人叹绝!

梁思成先生说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则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其中木构元素的兴衰就是如此,木构的运用因木材的韧性决定了它的抗震性能的优越,其元素的运用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共存,有亲近、拥抱大自然的旨趣。

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乡野生活的恬淡与祥和。鳞次栉比的梁骨架构,榫卯相接的屋檐下,温暖的明黄色夜灯、教小孙子吟诗作画的将军案、顺水漂流的乌篷船、还有简朴的竹茶具,一幅幅诗情画意的情景,不正是我们心中向往的田园生活吗?


  1. 结论

虽木构建筑在时代上得到了传承,但在社会发展中也衍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大量使用木质建筑,不符合环境保护;木材具有吸湿的特点,不利于长期的保存;木质建筑易燃,生活的安全环境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在探讨木构之美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它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可对其通过结构更新加以改造。


  1. 参考文献

[1]马岸奇.建筑文化瑰宝——唐木质建筑佛光寺[J].瓦,2019(05):15-18.

[2]吴华.佛光寺东大殿,千年不泯的文化瑰宝[J].工会息,2020(12):33-37.



[3]崔宁,张彦博,彭芳.传统木材的现代性建构[J].安徽建筑,2019,26(07):18-19+81.

[4].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结构类型和优势[J].国际木业,2020,50(04):10-11.

[5]王宇旸.浅谈古今木构建筑的营造技术与设计[J].居舍,2021(01):93-94+168.

作者简介:施妤(2000- ),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大学在读学生,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张烨佳(2000- ),女,汉族,浙江绍兴人,大学在读学生,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