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浅谈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李文志

常宁市庙前镇中心幼儿园,湖南 衡阳 421500

摘要:幼儿阶段对事物认知和意识都处于懵懂发育阶段,一切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很重要的,这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成长发育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幼儿园教育;良好行为习惯;习惯培养策略

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正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注重教育的科学化,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通过日常培养幼儿德育教育形成良好行为

幼儿的良好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在于日常的积累。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利用提醒、指导等方法,让幼儿懂得日常良好的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

比如,早晨来园,我要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早;比如,排队做操,发现有拖拉现象的,我要及时指出,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重新站好队伍;比如,发现有幼儿乱摘花花草草,我要及时制止,并教育幼儿“花儿好看我不摘”;比如,下雨后幼儿看见蚯蚓出现在水泥操场上,我要引导幼儿将蚯蚓放回泥土里,不让蚯蚓晒死,学习拯救蚯蚓,培养幼儿的爱心。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对于幼儿的未来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思想、行为指导者,其必须要做好对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

二、利用晨间谈话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每天早操后,教师要组织晨间谈话,就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与行为上的纠正。

比如,晨间活动时,我发现琪琪抢玩具了,我针对琪琪的事情,让大家展开讨论“抢玩具对不对”“想玩他人的玩具,应该用什么礼貌语言”,幼儿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可以有礼貌地向他人借玩具,如“可以把玩具借给我玩一会儿吗”“我们可以交换玩具玩吗”……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使幼儿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减少了班级矛盾的发生。

三、在情感体验中提升道德行为品质

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让幼儿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比如,明明生病了,很久了都没来上课,我发动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同伴。有的幼儿主动给明明打电话,联络感情,使明明在家也能感受到同伴的温暖。离明明家近的幼儿则利用双休日去看望明明,陪明明说说话,与明明做游戏。当明明病好来园时,明明对大伙说:“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我的病全好了,谢谢大家。”明明接着说:“以后谁有困难,我也会尽力帮助他。”我笑着说:“对啊,好朋友之间就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希望大家友好相处,快乐长大。”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亲情、友情,学习珍惜情感,促使幼儿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幼儿良好行为

家长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有力的支持者,教师要利用好家长的力量,和家长一起帮助幼儿改掉坏习惯,让幼儿的思想与行为与社会要求一致,符合社会需求。有的幼儿在园时有礼貌、讲卫生,行为举止有度,但是一到家里,刁蛮任性,乱丢垃圾,就像变了一个人。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要求幼儿在园在家一个样,在园有礼貌,在家也要做一个文明人;在园自己吃饭,自己收拾整理碗筷,在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当然,做父母的也不能溺爱孩子,用家庭规则约束孩子,使其改掉不良习惯。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要一致,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要求幼儿改正。

五、良好社交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社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对幼儿良好社交习惯的培养也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让幼儿进行社交体验,例如到商店买东西、向别人问路、请求别人帮助等情境,让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学会如何正确地社交,学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您”等基本用语,为他们良好交际能力的培养带来支持。

提高幼儿是非判断能力

一个明辨是非的幼儿遇事时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行为的对与错,知道能不能做,会有什么后果。幼儿若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就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减少矛盾冲突,并更好地化解矛盾。但是幼儿若是是非不分,就容易陷入“知错不改”的恶性循环,会逐渐成为他人眼中的“坏孩子”。幼儿对于是非的判断经验,来自周围人对于是非的评判态度。教师是幼儿的精神导师,自从幼儿进入幼儿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幼儿产生极大影响。幼儿好模仿,教师在谈话的时候告诉幼儿不能打人,打人、抓人是不对的,幼儿就会形成既定概念—不能打人。他们在看到同伴打人时会主动向教师报告“某某打人了”,希望打人者得到教师的批评。当教师了解事实经过,公平公正地判断对错的时候,幼儿会有样学样,掌握是非判断经验,在今后遇到类似事情,会模仿性地评判。幼儿的生活充满着生机,但由于幼儿是非判断能力不完善常常引发各种矛盾。很多幼儿间的冲突行为,是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逐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幼儿真正明白什么事情是对的,能做,什么事情是错的,不能做,一旦做了,就会伤害到他人。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教师的告知、教师对事情的评价与引导,能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是非观念。这样,幼儿就能利用掌握的是非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利用日常的具体事例让幼儿提高认知行为水平,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好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够为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思想、行为上的引领者,其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对一些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彩桃.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家长,2020(29)

[2]袁香.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

[3]王燕平.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