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身体锻炼情况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留守儿童身体锻炼情况初探

左江永

贵州省黎平县孟彦镇初级中学 557302

摘要:现阶段关于调查影响留守儿童各种身心因素正是一个热点,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学校体育锻炼现状及课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观察,对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态度、兴趣进行分析,对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参加身体锻炼的时间、次数和运动强度以及进行身体锻炼活动的场地及组织形式的的各种行为进行分析。为以后留守儿童的身体锻炼方式及方法做出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留守儿童;身体锻炼;调查研究

引言

现在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得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科学界各类人才现在也真在努力的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现状并努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各种生活和生理上、身体上的问题。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和物质保障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无法于父母生活在一起,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近几年频繁的出现各种事故,生活起居基本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缺爱的留守儿童性格养成比较特殊,所以导致他们性格会出现自卑,孤僻,不爱与人交流等。身心会出现一系列的不健康问题,身体锻炼也会伴随着性格的养成而逐步减少。

一、留守儿童身体锻炼存在的问题

1、长期的单亲或者无双亲的生活,父母在孩子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若是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却又常常因为自身水平有限而难以胜任辅导孩子学习的重任。同时,农村的运动条件相比城市又有许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教师资源不够、比如孩子接受体育运动的机会等,所以留守儿童的身体锻炼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

2、留守儿童在身体锻炼方面很不科学,多以干农活和平时随意跑跳为主。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家里老人年迈的劳动差,很多时间是在家里帮忙干农活。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没有得到很好的身体锻炼。黎平县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父母基本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家里来,家庭里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有些留守儿童甚至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对身体锻炼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导致后天的骨骼生长不好、身体体质越来越差。

3、留守儿童大部分的动机是良好的,主要是为了身体健康而参加体育锻炼,但是部分留守儿童的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是不符合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的。由于缺少家人的陪同,有时候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会出现动机不纯的现象。留守儿童课内在学校的锻炼场地主要以学校的空地和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课外的锻炼场地很不合理,在田野上、路边空地上、回家的小路上等。参加身体锻炼的组织形式多是自己一个人锻炼和集体一起锻炼,很少结伴一起在课外锻炼。这样的锻炼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关于留守儿童身体锻炼的措施与建议

1 首先在各个学校大力宣传身体体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通过宣传来提升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的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学校可以实行计划对留守儿童群体的体育锻炼进行监督,每天必须完成学校安排的体育锻炼。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氛围。

2 加强农村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出健康的体育环境。学校要从课育课程的改革开始,购买新器材、建设新的运动场。特别对还没有的体育项目的武术等要开课进行教学。课程新颖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多进行游戏等团体的体育活动还有本土的特色项目,让他们在运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寻找到运动的乐趣。

3 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为主,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并在锻炼的形式上多元化,招收具有新时代思想的年轻专业教师,提高留守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留守学生全面发展。

4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子女的身体锻炼情况加以重视,在家里为孩子购买一些小的体育运动器材比如:篮球、足球、跳绳等。让孩子在没有家长在身边的情况下能够自主的进行锻炼。在外的父母经常与家里孩子联系,多多进行沟通,强调身体锻炼的益处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5 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动员工作,加强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防止造成锻炼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监护人要重视运动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让留守儿童树立体育运动的风险意识,避免因体育锻炼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运动中意外骨折等。

结束语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内陆地区收入与发达地区产生了很大区别,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了解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问题 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 教育措施,为留守儿童 营造一个良好的 教育环境,让孩子们 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使其 成为 身心健康 对社会有用的 人才。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就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的担子以后还是要交在他们的肩膀来扛。

参考文献:

[1]范昨先.留守少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2]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3)

[3]王建伟,龙继军.浅析体育在解决留守青少年问题时起到的作用[J].读与写杂志,2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