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型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型骨折

胡宝德

包头云龙骨科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肱骨髁不稳定型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62例肱骨髁骨折患儿为样本,均为不稳定型骨折,随机分组,A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风险3.23%低于B组16.13%,P<0.05。结论:肱骨髁骨折患儿选取闭合复位方式开展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切口,减少出血,降低术后感染、尺神经损伤或钉道感染等风险。

【关键词】肱骨髁骨折患儿不稳定型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发病风险较高,常见发病部位为肱骨远端髁上方骨折,患者多伴有外伤史,受伤后局部肘关节难以活动,出现明显肿胀。儿童骨折类疾病中,肱骨髁上骨折约占整体16%,占肘部骨折2/3。分析肱骨髁上骨折诱因,多与交通事故、运动等有关,且多为不稳定型骨折,尤其儿童发生此类骨折后,断端明显移位,复位难度较高,若未及时诊治,还可损伤局部血管、神经,甚至遗留功能障碍、肘内翻等病症,限制患儿关节生长发育[1]。近年来,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效果良好,但选取闭合复位术式还是切开复位术式治疗,临床尚存在争议。本文以62例肱骨髁骨折患儿为样本探究闭合复位后开展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2018年1月-2021年1月,肱骨髁骨折患儿62例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男女比例19:12,年龄4-12岁,均值(6.84±2.16)岁;B组,男女比例20:11,年龄5-13岁,均值(6.91±2.23)岁。选入样本生命体征平稳,剔除伴凝血功能障碍患儿或伴有器质性病变患儿。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比62例肱骨髁骨折患儿资料,P>0.05。

1.2治疗方法

A组以闭合复位方式开展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患儿进行麻醉处理后,在C臂X线引导下,对骨折局部闭合复位,帮助患儿轻弯肘部,医师助手一只手辅助医师将患儿肱骨近端握住,另一只手将患儿前臂近段握住,随后纵向牵引复位,复位期间注意调整侧方位移,至冠状面力线正常后,于牵引作用下固定近段位置。维持患儿前臂旋前、旋后,随后调整远端旋转畸形,于C臂X线下牵引辅助患儿屈肘,同时医师利用双手向后牵拉近段位置,并以拇指远推,以改善骨折局部后移情况。完成复位操作后,开展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离外髁最高点下0.5-1cm处插入内外侧克氏针,控制插入深度可将对侧皮质突破,肱骨内外髁交叉位置为骨折线上方,利用C臂X线确定克氏针固定效果。

A组以切开复位方式开展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患儿进行麻醉处理后,辅助患儿仰卧位,维持患肢外展,于肘外侧开切口,于肱二头肌及肱肌间进刀,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手术期间注意保护桡神经,将坏死组织、积血清除,于直视下开始复位,完成复位后利用1.5-2.0mm克氏针固定,由肱骨内外髁交叉位置进针,直至穿入对侧皮质。

1.3统计学研究

选入肱骨髁骨折患儿各项数据均以SPSS 21.0软件计算,围术期内各项指标变化以%、60b49b367f0a7_html_36b2a6c93bfa11eb.gif ±s记录,A、B组差异由X2或t验证。P<0.05,有对比意义。

2 结果

2.1肱骨髁骨折患儿各项手术指标分析

A组肱骨髁骨折患儿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B组,P<0.05。如表1。

1 两组肱骨髁骨折患儿手术指标分析表60b49b367f0a7_html_36b2a6c93bfa11eb.gif±s

组别名称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出血量(ml)

住院天数(d)

A组(n=31)

40.75±11.47

0.65±0.18

18.72±9.41

3.28±1.12

B组(n=31)

75.61±15.68

9.57±1.42

61.73±25.68

7.43±1.39

t

9.9907

34.6973

8.7558

12.9441

P

<0.05

<0.05

<0.05

<0.05

2.2肱骨髁骨折患儿并发症分析

A组患儿术后并发症风险3.23%低于B组16.13%,P<0.05。如表2。

2 两组肱骨髁骨折患儿并发症分析表n,%

组别名称

钉道感染

尺神经损伤

骨化性肌炎

发生率

A组(n=31)

1(3.23)

0(0.00)

0(0.00)

3.23

B组(n=31)

2(6.45)

1(3.23)

2(6.45)

16.13

X2

-

-

-

3.9524

P

-

-

-

<0.05

3 讨论

人体肱骨远端解剖结构极为特殊,一旦发生骨折,复位难度较高。小儿肱骨髁骨折常规治疗方案为切开复位后开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充分暴露骨折端,于直视下进行复位操作,骨折局部复位良好。但切开复位治疗,可损伤骨折局部健康组织,增加术后遗留瘢痕、切口感染、异位骨化风险,不利于患者康复[2]。此外,切开复位操作需剥离骨膜,可影响骨折局部血运,延长骨折愈合时间,不利于患儿关节正常发育。近年来,我国微创技术不断发展,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利用C臂X线可视下复位骨折,操作简单,结合患儿实际情况调节复位操作,可降低肘内翻风险,还可缩短手术时间。此外,闭合复位治疗还可减少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减轻患儿疼痛,术后肘关节外观恢复良好,患儿耐受性更高[3]。结合本次研究分析,A组肱骨髁骨折患儿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风险降低,可见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中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选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安全高效,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智旺、雷国坚、张磊.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J]. 微创医学, 2020, v.15(05):61-63.

  2. 苏刚.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J]. 医药界, 2019, 000(024):P.1-1.

  3. 万伏银,江晨.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 v.31;No.211(0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