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探究

杨涛

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101


【摘要】目的:研究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82位在我院就诊的白内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1位,两组使用不同的切口方法,比较分析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病人的裸眼视力,手术后一周研究组的裸眼视力(0.68±0.25)比对照组(0.57±0.26)高(P <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手术后一个月的裸眼视力(0.87±0.22)和(0.88±0.21)以及三个月的裸眼视力(0.95±0.17)和(0.94±0.18)没有差距(P> 0.05);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散光值,手术前研究组病人(0.73±0.67)和对照组病人(0.74±0.68)没有差距(P> 0.05),手术后一周研究组(0.81±0.68)和对照组(1.46±0.61)以及一个月研究组(0.65±0.52)和对照组(0.89±0.52)有明显差距(P <0.01),手术后三个月研究组(0.61±0.31)和对照组(0.69±0.33)两组没有差距(P> 0.05)。结论:对白内障病人使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更好。

【关键词】白内障病人;微切口;超声乳化

临床中对于白内障复明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病人使用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随着晶体的发展,透明角膜切口的尺寸也从3.2毫米发展到1.4毫米[1]。不同尺寸的切口对病人造成的散光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数源性散光。本文就是对白内障病人使用不同尺寸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角膜散光的影响作出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82位在我院就诊的白内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位,在研究组中,病人平均年龄在57岁左右,其中一共有21位男性和20位女性,有25只左眼和22只右眼;在对照组中,病人平均年龄在57岁左右,其中一共有20位男性和21位女性,有26只左眼和22只右眼。两组资料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在手术之前,对两组病人的视力进行测试。研究组中有11位≦0.1病人,23位0.1~0.3病人,13位≧0.3或者≦0.5病人;对照组中有12位≦0.1病人,24位0.1~0.3病人,13位≧0.3或者≦0.5病人。

在手术中,对照组和研究组都使用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都在距离右上方角膜缘大约半毫米和一毫米之间,研究组病人使用1.8毫米的角膜穿刺刀,对照组使用3.2毫米的角膜穿刺刀,在角膜处穿进0.5毫米,方向是垂直方向,同时在病人的角膜板层当中移动滑行1.8毫米左右,穿刺到病人的前房,并且在病人的右眼鼻侧处大约三点钟方向的位置做一个辅助切口,使用工具是15度的穿刺刀,同时在前房将粘弹剂注入进去,连续的环形撕囊,其私囊的直径大约在五毫米左右,其中皮质和核是采用了水分离的方式。等到其晶体核可以自主的进行旋转时,使用劈核的技术,晶体核用超声乳化机器取出来,晶状体的皮质需要I/A取出来,同时又在病人的前房将粘弹剂注射进去,将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里,人工晶体是合适的丙烯酸酯的,将粘弹剂取出来,将前房封闭右上方的切口。

1.3 观察指标

测量并记录两组病人在手术之前手术之后的一周、一个月以及三个月的远视力和手术之后角膜散光值的变化。

1.4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60b49ba6e97dc_html_6c60833aaddb318b.gif )表示,﹐采用t检验,P<0.05。

2结果

2.1 两组病人手术后的视力比较

通过表1数据可以得出,研究组病人在手术后一周的裸眼视力比对照组的高,P<0.05,两组病人在手术后一个月和两个月的裸眼视力经过比较没有较大差异,P>0.05。

表1 两组病人手术后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的视力比较

组别

例数

眼数

手术后一周视力

手术后一个月视力

手术后三个月视力

研究组

41

47

0.68±0.25

0.87±0.22

0.95±0.17

对照组

41

48

0.57±0.26

0.88±0.21

0.94±0.18

t



2.478

1.168

1.504

p



0.015

0.247

0.137

2.2 两组病人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值的变化比较

通过表2数据可以得出,在手术之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的平均角膜散光值没有很大差距,P>0.05;在手术后一周和一个月的两组病人的数据值差距比较明显,P<0.01,手术后三个月两组病人的数据没有差距,P>0.05。

表1 两组病人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值的变化比较(60b49ba6e97dc_html_6c60833aaddb318b.gif )

组别

例数

眼数

手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值

手术后一周平均角膜散光值

手术后一个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值

手术后三个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值

研究组

41

47

0.73±0.67

0.81±0.68

0.65±0.52

0.61±0.31

对照组

41

48

0.74±0.68

1.46±0.61

0.89±0.52

0.69±0.33

t



0.354

4.165

4.278

3.938

p



0.726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现今白内障病人越来越多,透明角膜术源性散光是因手术原因造成的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与切口长度等以及切口缝合关闭技术有关[2-3]。现将切口缩小到1.8毫米可以提高手术的进步。本文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术前平均散光值无差距,在手术后一周和一个月有明显差距,在三个月数值无明显差距,可以得出,在手术之后经过微切口的研究组病人是在手术之后手术源性散光比对照组减轻,可早日达到最佳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病人采取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病人的术源性散光有减轻的效果,值得大量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哲.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探究[J].临床研究.2021.16(01):31-33.

  2. 孙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折叠晶体植入术的护理[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8:231-232.

  3. 施林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