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战略背景下的青岛历史文脉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基于文化战略 背景下的青岛历史文脉 的研究

纪文欣 张浩钰 曲晨璐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青岛经过历史的沉淀,岁月的洗礼,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成为一座多元文化特质的城市,包容,接受,发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阅,收发调查问卷对青岛文化进行了调研总结。

关键词:海滨;市井;青岛啤酒;崂山;道教;旅游城市;文化

引言:经过一段的社会实践,我们调研团队以“调研青岛文化”为课题一共向青岛社区居民发放了两百张调查问卷,总计收回调查问卷一百五十张,有效调查问卷一百四十七张。通过对收回的调查问卷的研究,以及对青岛博物馆、青岛电影博物馆、青岛市美术馆、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厂及青岛特色建筑等地的实地考察和参观经历,我们总结了以下青岛文化。

1历史文化

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源远流长,6000年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许多历史文献记载了在青岛(昔称"胶澳")发生的事情。如: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扫六合,大一统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时期,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推进,关于青岛历史的记载也越来越详细,尤其是近现代时期,发生的件件"大事"几乎都与青岛有关。经过近现代的一系列战争与殖民之后,青岛也容纳了多元历史文化,并渐渐地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化。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青岛(昔称"胶澳")设防,这是青岛这座城市建设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自此青岛文化中融入了一部分的德国文化,青岛的教堂,青岛站皆是“德式建筑”。青岛的下水道建设历经几十年也依旧完好,并成为许多电影的取景地。到了1919年,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以"收回青岛"为起因的“五四运动”。如今五四广场的“五月的风”屹立不倒,承载了许多回忆并成为青岛的地标建筑。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国民党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直至1949年6月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1994年至今,青岛一步步的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青岛就业、定居。

2海滨文化

众所周知,青岛又称为“琴岛”,三面环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岛城”。从我国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来看,青岛优秀而绵长的海岸线已经形成了青岛传统海洋和文化的重要物质根源;历史上分析来看,青岛地区最初属于东夷海岱文化区,青岛人和海岱先民自古以来就在这一临海地区中得到了生存和居住、繁衍发展。不管是不是青岛人,站在这片土地上,感受着海风阵阵,品尝着“青岛蛤蜊”“青岛大虾”的鲜美,都能深刻的感受到“海滨城市”的文化魅力。不仅如此,青岛地区的人们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思维生活观念、审美生活情趣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物质精神创造和社会文化精神创造,都在这种不可避免中充分具体体现青岛这个民族的独特海洋性和文化性。

2008年8月青岛首次举行了奥帆比赛并被誉为“帆船之都”,除了人们提到青岛帆船之都这个荣誉称号,人们也颇有宣传性地说明了青岛本身就是“东方瑞士”,人们不仅欣赏到了青岛的青山绿木、红瓦、碧海蓝天、青岛栈桥、八大关、崂山、海水大澡堂、海派海洋建筑等等,还认识到了对于青岛当地人的各种民俗文化和海洋生活方式品味以及各种审美生活情趣。这些都同样充分展示了青岛少数民族独特的海洋文化和各种海洋生活风格。除此之外,青岛也同样拥有着国际海洋现代科技城、海洋现代工艺美术城、青岛的海洋历史文化以及旅游产业中心城市的名号。青岛的海洋政治、文化和青岛社会主义经济都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

3、青岛啤酒文化

青岛啤酒毫无疑问是闻名遐迩的,不管是一厂、二厂的青啤还是五厂的唠啤,都是青岛人极为喜爱的,炎炎夏日,来上一口“扎啤”不仅能祛除暑气,更能感受到青岛啤酒文化的深深魅力,青岛啤酒以其香醇和爽口,一直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无论是走进市场还是融入市场,青啤的制作始终保持着高品质的标准和于与世界共饮的决心。这是青岛啤酒在精致创造的同时,在酿造技术上也与国际实验机构合作交流,保证啤酒的高水准与国际化。

青岛啤酒历经百年,从那个列强入侵、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路走来,一步步走入世界市场,得到世界的认可,直到今天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4、崂山文化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话是伴随着青岛人长大的,这句话正是出自精通道家理论,天赋异禀,精通《周易》的明朝异人胡峄阳。

崂山作为“海上第一名山”的同时,也是道教的发源地。而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1195年,丘处机等全真七子从胶东昆嵛山来崂山传道, 1208年到1209年,丘处机两次来到崂山。他在道学研修方面造诣很深,在崂山广收门徒,传经布道,使崂山与道教联系密切。

5、艺术文化

青岛的文化也曾辉煌过,在七八十年前,青岛曾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影响中国文化走向的名人如康有为、沈从文、老舍、梁实秋等不约而同陆陆续续地迁居青岛,胡适、蔡元培、巴金等中国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也多次游历青岛。而现在,位于青岛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的康有为故居,位于大学路附近现已发展为博物馆的老舍故居,位于青岛小鱼山脚下的梁实秋故居,位于福山路3号的沈从文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1号的洪深故居,无一不彰显着青岛文化在那时的辉煌灿烂。

在那个动荡年代里局势相对稳定环境气候又特别引人的青岛成为文化巨擘,理想的避难安身之地,在中国文化史上挥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月牙儿》、《骆驼祥子》《边城》等著作,都是在青岛的红瓦绿树间酝酿构思的。

虽然这个辉煌的文化只是昙花一现,时间短暂,但仍旧为青岛文化乃至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那段民族意识空前高涨的流金岁月里,青岛引领了中国文化的风潮,是实至名归的文化中心。

  1. 市井文化

市井文化也是青岛的特色文化之一。李村与台东的夜市、步行街、路边的野馄炖、野烧烤,为这个城市平添了一份温暖与家常,真实生动地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像。那手牵着手在菜市场逛摊儿的老人、夜市上漫步的情侣、朋友等等,使这座城市更加的的接地气、充满生活的趣味。

3、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青岛文化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依山面海的地理环境、重工尚商的生产方式、崇利善变的文化心理、丰富多元的城市民俗与情调。齐文化的内在禀赋与精神气质在青岛城市文化中得以很好地保存与流传,作为历史文脉,它对青岛城市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用。希望在未来能用行动和成效推动各项指标走在前列,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不断发展成一座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底蕴的国际化现代大都市。

参考文献:

  1.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 文化志风俗志[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海港志[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3]鲍运昌、李国增编著青岛民俗[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4]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M].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