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江华平 1 何挺 2

1 浙江省振兴乡村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00 2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00


摘要:加快构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效益和竞争力,还有利于为解构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就目前而言,中国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仍相对薄弱,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尤其在农产品生产结构、农业多功能融合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仍然较弱。因此,准确把握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内涵与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乡村产业振兴理论内涵解构与指标体系构建

1.1农产品产业体系是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构建的载体和基础

农产品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不仅是农业产业多功能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科技支撑体系的有效应用场所。一方面,在保证人、地、钱要素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包括粮食、畜牧、水产等在内的农业产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多功能拓展提供有效物质载体,进一步促使农业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延伸。另一方面,农业的多功能发展使得农业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程度不断加强,客观上刺激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配套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农业支撑产业体系的完善。

1.2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是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延伸,有利于农业体系的建设

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不仅是农产品本身价值的延伸,也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三产融合能够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通过发展农业在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多功能性,能够不断拓展农业发展边界,为产业融合提供新的方向。另一方面,三次产业融合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实现农业、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另外,社会化服务职能的需求相应增加,促使农业支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和提档升级。

1.3农业支撑产业体系是农产品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支撑产业体系的建设,健全的农业支撑产业体系能够为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支撑产业体系的作用越发凸显,特别是在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等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下,需要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建设,特别是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社会服务、流通网络、信息沟通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体系建设,从而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业新型多功能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内生发展动能和可持续性。

1.4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农产品产业体系主要下设3个二级指标和8个三级指标(表1)。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农产品供给结构、农产品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竞争能力。其中,农产品供给结构主要包括种植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农产品消费价格指数波动幅度。农产品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衡量指标,主要通过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粮油产量、每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来体现。其中,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人均粮油产量都能够直观反映出生产能力水平的高低,而每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有益于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农产品竞争能力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主要通过“三品一标”每万人拥有个数和农产品销售总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来体现。其中,“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优质农产品和较强竞争力的体现,而农产品销售总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则是以具体的销售额反映农产品的实际竞争力。

60b595e2045c6_html_ec5a680e9d7a58a4.png

表1 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为有效衡量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主要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的多种功能来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农业多功能性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多种功能来增进其经济社会效益。农业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主要通过每万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每万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年收入来反映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体现其直接经济效益。农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融合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升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方面,重点通过对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体劳动力比例和人均每年蛋白质消费量等指标来衡量,体现农村就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农业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通过每亩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森林覆盖率来反映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和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农业文化功能主要体现为农业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依靠每万人乡镇文化站的数量来评价区域的文化生活水平。

农业产业支撑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也要不断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而二者的协同都需要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产业体系的构建,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农业支撑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商贸物流服务以及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打造农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农业支撑产业体系主要通过农业科技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两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农业科技体系以涉农研发费用投入占地区研发费用投入的比例和农业科技人员占第一产业人员的比例来反映当地农村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和利用程度;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以宽带接入率来反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水平。

2乡村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往往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上得分较高,如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而经济水平发展较低的省份对应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也相对较低,如云南、甘肃、贵州等。通过对比2018年30个省份的人均GDP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得分间的关系可知(图1),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得分与人均GDP间的拟合度较高,总体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说明人均GDP越高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的得分就会越高。这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省份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越突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水平会越好,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地区的经济,依托其经济优势激发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60b595e2045c6_html_1f7a8ecee6fba8a1.png

图1 不同省份人均GDP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得分的关联度

结束语

  1. 依托各省份自身发展禀赋,加快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东部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其经济优势,通过乡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强化农业支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强化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打造。中部地区要加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逐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地区要加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协同,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农产品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支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第二,补齐发展短板,缓解省际乡村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不同区域之间乡村产业发展不仅存在阶段上的差异,也存在发展能力上的差异,需要明确各地区间的产业发展优劣势,不断补齐短板,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农林牧渔业内部的协调发展,通过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助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推进农林牧畜等多形态多业态的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有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辛岭,高睿璞.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评价[J].经济学家,2017(09)

[2]张永华.基于乡村绿色发展理念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