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发育迟缓型儿童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3

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发育迟缓型儿童的临床研究

叶六七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 337009


【摘要】目的研究对发育迟缓型儿童实施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50例发育迟缓型儿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5例患儿实施康复训练干预,针对观察组25例患儿实施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发育迟缓型儿童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个人-社交评分及干预优良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发育迟缓型儿童开展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改善患儿发育迟缓的症状,促进儿童健康稳步的发育,利于患儿预后。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发育迟缓型儿童;有效性

发育迟缓型儿童主要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7.00%左右[1]。发育迟缓型儿童主要在体格、运动、语言、智力、心理发展等方面呈现迟缓的状态,多数发育迟缓型儿童主要表现为啼哭不止、厌乳、睡眠困难、易惊醒、挺腰时摇摆不定、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好打挺、翻身呈反射性、爬行意识差、嗜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等,严重危害儿童日后的发育及正常生活[2]。因此,针对发育迟缓型儿童及时开展相应的治疗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发育迟缓型儿童的临床有效性,我院针对收治的发育迟缓型儿童50例展开了观察对比,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针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发育迟缓型儿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2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1例,最大年龄为5岁,最小年龄10个月,平均年龄为(2.12±0.53)岁,其中轻度发育迟缓患儿6例,中度发育迟缓患儿14例,重度发育迟缓患儿5例;观察组2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2例,最大年龄为6岁,最小年龄8个月,平均年龄为(2.10±0.59)岁,其中轻度发育迟缓患儿5例,中度发育迟缓患儿13例,重度发育迟缓患儿7例。

对两组发育迟缓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本观察收治的50例发育迟缓型儿童家属均对本次观察的目的、结果、内容和形式等展开了详细的了解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次观察均在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下通过。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发育迟缓型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干预,具体如下:(1)运动康复训练:结合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运动姿势等开展走、爬、跳、站、坐、单腿站立、平衡及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最大程度上优化患儿的运动能力,一周训练5次,一次训练时间为半小时,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2)多元化的感统训练:在运动的前提下开展多元化的本体感统训练及前庭感觉训练,增进患儿的运动平衡及协调能力的发育,以蹦床、钻隧道、滑滑梯等游戏开展多元化的运动锻炼,一次训练半小时,一周训练5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3)语言及认知方面的训练:结合患儿的认知水平、语言发育水平等设计阶段性的语言和认知训练计划,指导患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指认和模仿,促使幼儿在游戏中简单的理解事物、模仿、操作及表达,强化患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更好的培养患儿的生活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及定向力,一次训练半小时,一周训练5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针对观察组发育迟缓型儿童实施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康复训练的方式与参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协助患儿采用仰卧体位,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选择的70mm直径的双线圈磁刺激线圈,将最大磁场强度设置为0.8T,频率结合患儿的脑电图α峰频数值进行明确和更改,将运动阈值设置为100.00%,对于无法将运动阈值引出的年龄稍小的患儿运动阈值设置为90.00%,在第二个疗程改成100.00%阈值,将刺激时间设置为1s,等待时间设置为14s,将脉冲串的重复数设置为80次,一次治疗20分钟,连续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间隔10天继续下一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发育迟缓型儿童干预后的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个人-社交评分及干预优良率等指标。干预优良率=(优+良)/例数·100%;其中优:干预后患儿的发育水平显著提高,在原有基础上至少提高2个阶段;良:干预后患儿的发育水平有所提升,在原有基础上至少提高1个阶段;无效:干预后患儿的发育水平未改善[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个人-社交评分

观察组发育迟缓型儿童干预后的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个人-社交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发育迟缓型儿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1:两组发育迟缓型儿童的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个人-社交评分对比(分)

组别

适应性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语言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精细动作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个人-社交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25)

54.45±6.96

59.52±7.13

50.10±9.63

56.32±6.56

52.12±9.63

56.27±6.59

50.10±6.37

51.15±6.39

观察组(25)

54.56±6.79

64.15±8.26

50.23±9.56

61.25±6.36

52.32±9.50

63.10±6.35

50.26±6.63

62.50±5.35

t值

0.06

2.12

0.05

2.70

0.07

3.73

0.09

6.81

P值

0.96

0.04

0.96

0.01

0.94

0.00

0.93

0.00

2.2 干预优良率

两组发育迟缓型儿童干预后的干预优良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2:参照组与观察组发育迟缓型儿童干预后的干预优良率对比

组别

优(n)

良(n)

无效(n)

干预优良率(n/%)

参照组(25)

7

10

8

17(68.00)

观察组(25)

10

13

2

23(92.00)

X2

-

-

-

4.50

P值

-

-

-

0.03

3讨论

康复训练主要是指针对发育迟缓型儿童开展语言、运动、感统能力、生活能力等多方面的康复训练计划,能一定程度上为发育迟缓的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及改善,但单纯实施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且耗时较长。经颅磁刺激属于临床中一种无痛的脑皮质刺激疗法,不具备创伤性及危险性,其作用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大脑皮质层中,降低突触传导阈值,重建新的突触联系,形成新的突触传导通路及网络,对神经通路传导能力进行改善,促进患儿神经受体表达、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最大程度上提升神经突触的传递,对神经功能起到调节及改善作用。针对发育迟缓型儿童实施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明显的改善患儿的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个人-社交评分等发育水平,促进患儿预后

[3]

综上所述,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发育迟缓型儿童的临床有效性较为显著,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白艳,王秀霞,陈海英. 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002):177-182.

[2]王超、杨丽兰、叶妙婷. 经颅磁刺激辅助语言训练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25):192-194.

[3]曾惠英, 黄宏亮, 崔文瑞,等. 经颅磁刺激与语言训练联合应用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改善作用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27):10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