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方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方案分析

张继福

山东省鄄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鄄城 274600


摘要: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及预防方案进行分析,以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的24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分布的年龄和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及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的伤害等进行分析。结果:在药品不良反应中,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要对象,涉及到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性药品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药品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能够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在给予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对科学合理的ADR预防措施进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预防方案;合理用药

为了促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能够得到提升,可以对现有药品不良反应的ADR监测的主要数据开展相应研究,以促使临床治疗中用药的合理性得到增强,并实现进一步的安全用药。本次研究以248份ADR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开展回顾性分析,掌握临床特点并提出解决措施。

1资料与方法

从收集到的24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患者分布的年龄和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以及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的伤害等进行分析,找出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2结果

收集的24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占102例,女性占146例,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年龄最小的8个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有25例,其中危及生命6例,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17例,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的2例。所用药品引起不良反应前三位分别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15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9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8例。2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抗感染类药物71例,占据比重为28.6%,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品38例,占据比重为15.3%,其他药品占据的比重则比较少。我们知道老年人和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性别上差异也比较明显,女性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要比男性大,248例患者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剂型中,注射液185例,占据比重为74.6%,粉针剂43例,占据比重为17.3%,片剂23例,占据比重为9.3%。给药途径中,基本上以静脉注射为主。

3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在ADR科室之中,内科患者占据的比例最大,主要原因在于,内科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在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同时抵抗力较差,并且身体器官的承受能力正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所以ADR在内科存在较高的发生率。另外,在内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以及心脑血管药物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两种药物,同时这两种药物的使用周期较长,也就导致内科患者的ADR发生率进一步升高。在导致患者发生ADR的药物之中,抗感染药物占据首位,占比为65.41%,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具有不需要进行皮试的特点,所以其为临床上应用频率最高的抗感染药物,同时该药物的抗菌效能较强,临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导致患者耐药性不断增强,进而导致药物使用的剂量增加,并逐渐形成恶性循环。由此,为了对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对相关的标准原则进行严格遵守,并对相应的指征进行严格掌握,将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敏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以降低ADR的产生和抑制细菌耐药的增强。

在机体处于不同年龄段的情况下,对同一种药物产生的反应并不完全相同。在通常情况下,老人与儿童在对药物进行接触时,能够产生的反应更加显著。当今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性退行性变越来越严重,同时还存在免疫功能下降以及身体各机能大幅度减弱等情况。所以在老年患者用药之后,药物的代谢以及排泄速度相对较慢。同时,老年人存在胃酸减少的情况,胃排空的速度相对较慢,同时老年人存在肌肉萎缩的情况,自身吸收面积相对有限,也就会出现药物吸收速度下降的情况,所以从总体上来看,老年人机体药物代谢速度缓慢以及排泄速度缓慢,是导致ADR出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儿童来说,其组织器官尚不健全,均处于发育的状态之中,其胃肠道并不能够将药物完全吸收,同时也没有将药物完全代谢的能力,加上儿童体内存在活性酶不足的情况,所以药物在儿童体内代谢缓慢,进而能够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出现。

总之,抗感染药物的发生率以及涉及药品种类仍然处于首要的位置,可以体现抗感染药物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率高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同时存在大幅度的合并用药情况。中药制剂的药物在临床上存在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成分复杂的特点,并且其中的药理、药效以及毒理尚无完善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中药制剂缺乏科学、更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所以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必须对药物说明书进行严格应用。事实上,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大程度上受到给药途径以及药物剂型的影响,所以在不对药效发挥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应减少静脉给药这一方式的应用,而是尽量口服,若需要对静脉给药进行应用,则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以避免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出现。

当前药品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尽可能降低药品所导致的不良反应,需要切实促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得到提升。根据上文,主要提出以下预防措施:(1)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向人民群众普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推动人民群众对于药品的认知度得到提升,使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得到有效提升;(2)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积极开展用药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严格控制,积极完善监测与报告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3)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进行逐步健全,鼓励人民群众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自我鉴别,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出现,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的重视,对强有力的行政监管制度进行切实落实,及时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向医药部门以及人民群众进行提供;(4)对药品不良反应损耗救济分担机制进行建立,并逐渐促进其实现健全,以保障其中的科学性,对于不良反应情况严重的患者,应予以相应的经济赔偿,并需要将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程序作为重要基础,针对其开展有效的鉴别工作;(5)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逐渐健全,积极对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借鉴,并将我国的具体情况作为重要依据,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以能够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6)促使药品的研制水平以及生产水平得到提升,政府方面应强化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政策支持,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标准化评价内容进行进一步确认,在药品上市之前,应进行严格监测,以保障药品的质量;(7)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监管工作进行强化,例如可对冷链运输的形式进行采用,强化药品的存储工作以及保存工作,并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识别工作、报告工作以及分析评价工作;(8)对药品的使用过程进行管理,要求患者在对药物进行应用时,对药物的说明书进行详细阅读并严格遵守其中要求,以促使患者的临床用药合理性得到提升。

综上,药品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能够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在给予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对科学合理的ADR预防措施进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斌.我院31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2):70-71.

[2]王伟伟.我院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