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观察

肖甜

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患者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80例患儿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分别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和常规护理,比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和液体残留量,比对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液体残留量为(8.34±1.56)ml,低于对照组的(11.58±2.14)ml,P值<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值<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时,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液体残留量,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输液护理;一次穿刺;液体残留量


0.引言

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工作的效果以及该模式能否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面向社会公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科室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未满10岁的患儿;(2)因患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导致机体水电解质失衡,需采用输液方式进行治疗的患儿;(3)患儿家长对现代医学有所了解,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够全程配合医护人员[1]

排除标准:(1)病情较轻,只需口服药物即可有效治疗的患儿;(2)病情较重,仅仅通过输液给药方式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患儿;(3)无法有效配合医护人员的患儿。

采用随机盲选法对80例患儿进行分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纳入40例,男孩女孩人数比为22∶18,年龄区间2~8岁,平均(4.16±0.73)岁;

(2)对照组:40例,男孩女孩人数相同,均为20例,年龄区间2boil昂好9岁,平均(4.26±0.69)岁。

比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两项基础指标的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输液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包含穿刺时分散患儿注意力,叮嘱患儿家长注意观察瓶内药剂剩余剂量等。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儿,具体情况如下:

(1)穿刺前护理。①对患儿进行药敏试验,确定患儿是否对药物过敏。②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有无输液经历、对输液是否感到恐惧等。③护士可打开病房电视机,将频道调整为患儿喜欢的少儿频道,与患儿交流其感兴趣的儿童节目。④可指导患者购买一些糖果、果冻等食物,进一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2)穿刺及输液护理。①合理选择穿刺位置,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②鼓励、夸奖患儿,帮助患儿建立信心、勇敢面对穿刺过程。③输液期间,尽管有家长在旁陪同,但护士应每间隔30min巡视一次,重点观察静脉滴注速度、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④如果滴注肢体暴露在空气中,为防止患儿着凉,可在肢体下方增设暖水袋,并为患儿盖好棉被。

(3)输液后护理。①待瓶内药剂已经见底后,护士应时刻监视,尽量保证所有药液均注入患儿体内,但必须避免空气进入。②拔针或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渗血等不良反应。③再次鼓励并夸奖患儿,使其提高治疗信心和勇气,为后续输液治疗做好准备。

1.3观察指标界定

(1)比对两组患儿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液体残留量。

(2)比对两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60b5e929cb0a9_html_3eea1b4fd2cc2110.gif ±s”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液体残留量对比

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液体残留量为(8.34±1.56)ml,低于对照组的(11.58±2.14)ml,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和液体残留量对比[n%)、(60b5e929cb0a9_html_3eea1b4fd2cc2110.gif±s]

组别(n)

一次穿刺成功

液体残留量(ml)

观察组(40)

38(95.00)

8.34±1.56

对照组(40)

32(80.00)

11.58±2.14

x2/t值

7.639

6.978

P值

0.008

0.011

2.2两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n%]

组别(n)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40)

17(42.50)

20(50.00)

2(5.00)

1(2.50)

37(92.50)

对照组(40)

13(32.50)

16(40.00)

7(17.50)

4(10.00)

29(72.50)

x2

-

-

-

-

11.42

P值

-

-

-

-

0.003

3.综合讨论

输液,俗称打点滴、挂水,是指通过静脉滴注、注入等方式向人体内注入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量超过100ml)。此种治疗技术在20世纪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最常见、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尽管输液治疗疗效快,但应用于儿童患者时存在以下危险:①可加重患儿肺部负担,若输液药品微粒过大,有可能堵塞患儿血管。②输液治疗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可对患儿造成其他不良影响。③静脉注射给药时,由于药物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容易造成发烧、皮炎等不良反应,降低患儿的抵抗力,严重时会导致休克或死亡。总体来说,若患儿起病急,必须采用输液方式进行治疗时,需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时,一次穿刺的成功率高于常规模式,液体残留量低于常规模式,可有效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宏云.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99-100.

[2]蒋薇薇,赵小慧.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