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新冠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张研

遂宁市中心医院 心身医学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生活秩序被打乱,居家生活、网课的单调性,与父母的冲突和大量的疫情信息等,对青少年心理、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疫情,更应该正确把握青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青少年心理特征

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青少年时期是人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是他们一生中尤为重要的转折期,是他们学知识,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对青少年加以正确引导,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身心发展快速,但不平衡。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多重压力让人们的心理活动日益复杂。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心身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很难适应当下纷繁的社会,导致出现迷茫、忧郁、焦虑等现象,进而引发许多心理问题。第二,逐步实现自我统一。青少年随着身心变化和成熟,逐渐产生新的人生体验,同时感受到周围人对他们的反馈。经过不断的认识和探索,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辩证接受“他我”,让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相统一。第三,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逐步形成。青少年已摆脱儿童时期单一的思维模式,进入抽象思维阶段。学会了试验、假说、推论等形式的逻辑思维方式,开始懂得思考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自我体系。第四,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希望获得周围人员的肯定和认可;另一方面,他们人际交往的热情日益高涨,渴望亲密的伙伴关系。

2 疫情期间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问题

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青少年群体的正常生活被打乱,旅行、聚会、交友等活动被取消,学校延迟开学,长时间处在疫情隔离状态,经常被监督洗手、戴口罩,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1青少年合理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较差

“与世隔绝”的居家生活给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他们情绪控制力普遍不高,面对纷杂的疫情信息和压缩的生活空间,青少年在心理方面产生了一些不良反应,往往调理不好,消化不下。例如:因为过多关注疫情相关新闻和网上真假难辨的消息,青少年往往无法作出科学判断,夸大的想象疫情的严重性;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心理困扰。对于这些心理困扰,尚处在向成年人过渡中的青少年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调节。
2.2人际交往受限和亲子关系紧张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人际交往热情,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较多较复杂,受疫情影响,延迟开学使青少年无所事事,又因缺乏有效监督,懒于网课学习,沉迷游戏;居家隔离导致人际交往范围过窄,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和热情不断下降,因居家时间较长,随着父母等家庭成员复工复产,对青少年的管教越发简单粗暴,致使青少年较易与家人发生争执,形成矛盾,亲子关系紧张。同时,个别学生可能会将负面情绪发泄在与班主任、同学的交流互动中,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2.3心理问题引发生理不良反应

长期居家生活,会让原本精力旺盛的青少年出现饮食、睡眠不规律,进而产生生理等方面问题。出现持续的烦躁,无法静心做事;入睡困难,长期熬夜;或夜间容易惊醒、早晨过早醒来,整体睡眠时间不足,且睡眠质量不佳。对各种信息过于敏感、紧张,对以往喜爱的事情提不起兴趣。还可能由于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身体状况、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3 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自我防护的手段
3.1做好假期计划

面对“史上最长”假期,青少年有了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为避免出现无聊、忧郁
等状态,青少年应做好生活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时间,减少玩手机游戏、看剧等时间,并积极自我鼓励,切实执行计划,让自己更好的掌控生活。同时,可以结合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3.2做情绪的主人

疫情信息难免会让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青少年应及时觉察自己的内心变化,通过与家人、同学、友人倾诉或写日记方式发泄情绪,也可以用听音乐、看书等方式缓解压力。当青少年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时,不要排斥它,更不用自我贬低,应尽量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避免进入死循环。可以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如重新制定计划、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等。青少年可以肯定自己度过这段日子时付出的努力,肯定自己面对负面情绪的勇气,肯定自己积极正向的思维,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3.3加强与他人的沟通

疫情期间需居家隔离,青少年虽无法外出,但可以通过线上方式与友人、同学、老师保持联系,以视频通话等方式诉说近况和心情,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居家隔离期间,与父母相处时间变多,可以多与父母沟通、交流,聊聊校园生活趣事,或倾诉自身烦恼,了解父母工作辛苦,努力走进彼此内心;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享受难得的家庭生活。


3.4发现问题及时求助

青少年若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比如食欲不振、失眠等,且自己无法自我调节,应及时告知父母,或通过网络与班主任交流,通过家长、老师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让专业心理询师帮助自己调整心理状态。

4 疫情期间学校的心理干预措施
4.1开展在线心理辅导

以“科普与专业相结合、个体与家庭相配合、各种网络平台相辅助”的方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学习通、蓝墨云、QQ、微信、微博等网络手段进行。可以编辑公众号为学生、家长推送疫情期间心理辅导文章等,利用QQ建立班级群或特定学生群开展在线心理课堂。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热线和网络平台,安排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开展线上咨询。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流程,避免造成求助者的二次伤害。

4.2 多举措做好防护

班主任作为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告知学生留意自身身心变化;帮助学生了解压力下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提醒学生不必过度紧张。召开线上班会,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及时发布或转发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提高心理免疫能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青少年定时关注官方通报,不必频繁了解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做好学校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学校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状况,帮助家长为学生合理安排生活起
居,积极开展良好的亲子互动。

通过各方努力,相信在此特殊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定会得到健康、积极、正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