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廖贡献

广西凤山县植保植检站 广西 河池 547699 ;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提高南方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相关背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病害,目前研究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有紧密关系。在了解该病的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主要是通过白背飞虱传播,植株与植株之间并不会相互传播[1]。有研究显示,白背飞虱获毒半小时,传毒时间为15分钟[2]。最容易感病为秧苗二至六叶期,如果是在水稻苗期以及分蘖前期感染,将颗粒无收[3]。当病毒感染范围逐渐增大,甚至会出现逐年加重的情况,切中中晚稻发病会更加严重,杂交稻发病也比常规稻更加严重。由于目前并没有能够抗病的水稻品种,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治非常重要。但是,防治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

(1)通过加强秧苗期以及水稻移栽后20天内的田间检查,将一部分水稻分蘖移栽到病株空穴中,并且将已经确定的病株进行焚毁或者土埋,有效减少白背飞虱转入中晚稻田中,引发危害。在农闲时可清除相应的杂草,积极加强早稻后期白背飞虱的防治,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结合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提供给水稻充足的养分,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另外,必须始终注重对水稻田的监督管理,定期对稻田喷洒药剂有效减少病菌滋生。

(2)加强从源头上控制住疾病的发生,要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直接选择水旱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另外在进行水稻播种前,不仅要做好水稻田的翻耕,还需要清除附近的杂草,特别是部分病虫可能会隐匿在杂草中,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水稻田周边的杂草可能严重影响到水稻的生长。

(3)另外还需要重点从传播途径方面进行防治,其中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白背飞虱等害虫的防治非常重要。关于这一点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实验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不同的药剂,对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3.开展实验研究分析不同药剂对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2.1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示范,评价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剂、30%毒氟磷可湿性粉对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及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3.2试验条件

3.1.1环境条件

试验对象:白背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试验作物:水稻,品种:“宜香725”

3.1.2环境条件

试验地点设在凤山县长洲乡百乐村农户责任田,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一致,土壤类型属洪积母质潴育型水稻土,地力肥沃,土壤PH值7.5,一季中稻栽培水稻,2005年以来中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区。

3.3试验设计和安排

3.3.1药剂

3.3.1.1试验药剂:70%噻虫嗪可分散剂;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3.3.1.2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3.1.3其他常规配套药剂:40.7%毒死蜱乳油,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剂、爱沃富和好施得等药剂和叶面肥。

3.3.1.4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具体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秧 田

本 田

拌种(包衣)

移栽前2天

移栽后7天

移栽后15天

1

噻虫嗪(包衣)

噻虫嗪+毒氟磷喷雾

毒死蜱+爱沃富喷雾

吡蚜酮+好施得喷雾

2

吡虫啉拌种

吡虫啉喷雾

毒死蜱+爱沃富喷雾

吡蚜酮+好施得喷雾

3

农民常规用药

农民常规用药

4

空 白 对 照

3.4示范设计

3.4.1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随机排列。小区分布图如下:

处理3

处理4

(空白对照)

处理1

处理4

(空白对照)

处理2

3.4.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噻虫嗪、吡虫啉、农民常规用药处理区面积各0.7亩空白对照(不施药)0.4亩(分2小区,每小区0.2亩)。重复次数:不设重复。

3.5施药方法

3.5.1施药方法:采用手动喷雾器喷雾,施药做到均匀喷湿叶片正反面。

3.5.2施药时间和次数:本试验共施药4次,第一次于5月8日上午11时进行种子包衣(拌种);第二次于6月1日上午10:30分,秧苗移栽前2天进行;第三次于6月11日上午9:30分,移栽后7天进行,第四次于6月18日上午10时,移栽后15天进行,放药均在无雨天气进行。

3.5.3各药剂用法和用量:(1)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剂:种子浸种催芽露白后按每公斤谷种(干种量)用2克药剂兑水40毫升调制成药浆后与种子直接混合搅拌包衣,直接播种。(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拌种:种子浸种催芽露白后按每公斤谷种(干种量)用14克药剂兑水40毫升调制成药浆后与种子直接混合搅拌,直接播种。喷雾:每亩用1000倍液30公斤均匀喷雾。(3)30%毒氟磷可湿性粉:每亩66g。(4)40.7%毒死蜱乳油:每亩用100ml兑水50公斤喷雾。(5)50%吡蚜酮:每亩用2000倍液50公斤均匀喷雾。(6)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亩用5000倍液30公斤喷雾。(7)爱沃富和好施得:每亩用60毫升兑水喷雾。

3.5.4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施药期间未使用过其他药剂。

3.6调查、记录

3.6.1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3.6.1.1调查时间和次数

在秧田期最后一次用药(送嫁药)前(即6月1日)和本田期第二次用药后7天(6月25日)各调查一次稻飞虱虫量。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稳定期(齐穗期)(8月20日)进行第三次调查防治效果共调查3次。9月28日进行产量验收及考查千粒重。

3.6.1.2调查方法

稻飞虱:秧田期,采用随机取样查5点,每点查0.1㎡。本田期采用平行双行跳跃式取样法,查10点,每点查2丛稻。统一用方形白磁盘对准稻株用力拍3次,然后统计磁盘中稻飞虱的数量,计算防治效果。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个处理调查200丛,记录病丛数、病株数。计算丛发病率、株发病率和以株数为基数的防治效果。

产量验收:于水稻黄熟收获期验收各小区产量并考查千粒重,每小区抽样11.11㎡产量然后晒干折算亩产量。对照区全田称量稻谷产量。

3.7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供试药剂对水稻产生药害症状。

3.8结果与分析

表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剂防控试验各处理差异表


齐 穗 期 调 查

调查总丛数(丛)

发病丛数(丛)

发病丛率(%)

防治

效果

(%)

调查总株数(株)

发病株数(株)

发病株率(%)

防治效果(%)

1

200

12

6

90.83

1946

40

2.06

94.43

2

200

14

7

89.31

1484

42

2.83

92.34

3

200

36

18

72.51

1583

207

13.08

64.62

ck

200

131

65.5


1750

647

36.97


表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剂防控试验秧苗期和本田初期白背飞虱发生调查表

秧苗期调查

本田期调查

各处理区虫量

防效(%)

各处理区虫量

防效(%)

1

316

88.19

192

67.78

2

275

89.72

170

71.47

3

813

69.6

213

64.26

ck

2675


596


表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剂防控试验各处理产量及千粒重差异表

处理

抽样面积(㎡)

干产量(kg)

折合亩产量

(kg)

千粒重

(g)

1

11.11

7.48

448.8

33.3

2

11.11

7.31

438.6

33.2

3

11.11

6.84

410.4

32.8

ck

130

69.6

356.9

31.0

从试验结果看出,处理1、处理2、处理3在秧苗期限对白背飞虱的防治分别为88.19%、89.72%、69.6%,处理1和处理2的防治效果基本持平均达到88%以上,比处理3高出20个百分点;处理1、处理2、处理3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43%、92.34、64.62%,处理1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1、处理2、处理3、ck亩产量及千粒重分别为448.8lg、438.6kg、410.4kg、356.9 和33.3g、33.2g、32.8g、31g比对照分别增产91.9kg、81.7kg、53.5kg ,千粒重比对照分别高2.3g、2.2g、1.8g说明移栽后配合施用好施得和爱沃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增加效果明显。

因此我们认为,70%噻虫嗪拌种包衣,秧苗移栽前2天施用25%噻虫嗪+30%毒氟磷,移栽后7天施用毒死蜱,移栽后15天施用50%吡蚜酮这一套装技术是防治水稻苗期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较好的方法。另外10%吡虫啉拌种,秧苗移栽前2天施用10%吡虫啉,移栽后7天施用40.7%毒死蜱,移栽后15天施用吡蚜酮这一套装技术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也达92.34%,也可建议在生产上应用。配合施用叶面肥爱沃富和好施得的处理区,相对其他处理区稻株叶色浓绿、长势好,分蘖早且多,产量增加明显,生产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秀红,吴秀明.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 南方农业,2021,15(02):72-73.

[2]黄日伟,莫荣清,唐昌华,尚子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融水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J]. 中国稻米,2020,26(03):98-100.

[3]冯春水,陈文化,张再仁,王森,童金花. 浏阳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与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2020,40(01):96-99.


[作者简介:廖贡献(1964—),男,广西凤山县人,农艺师。]



60b5faf1525c1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