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苏文琼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焦虑症即焦虑性神经症,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神经症,临床表现以焦虑和情绪化为主。临床上将焦虑症分为两种,分别为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患病后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悸、出汗等症状,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受到严重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个性和不良事件刺激有关。在患病后做好科学的心理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病情,保证患者心情平稳。

1.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时患者表现为情绪障碍,如焦虑、紧张和恐惧等,并伴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1]。其中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为:总是担心或害怕在客观上来说并不存在的某些威胁或危险,虽然患者明白这种担心过于多余,但又苦恼于无法控制;躯体症状表现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过度,口干。胀气、呼吸困难和心悸等。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头痛,以顶、枕区为主。轻微手部震颤,尤其在精神紧张时加重。疲劳感重,睡眠质量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高,焦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有统计资料显示,近些年神经症专科门诊中约16%的患者为焦虑症[2]。患病的主要群体为青年,尤其是青年女性,这可能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有关。正常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但程度十分轻微,当其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症状,最终导致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受到影响。

2.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焦虑症患者因为思维方式和生长环境等各有不同,所以在患病后也会有不同的差别,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心理治疗措施。焦虑症患者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1)焦灼、紧迫感:患者出现过分紧张的心情,认为许多事情都必须要赶紧办完,但却又没有办事的精力和时间,只能在心里一直想着,心情无法放松。(2)缺乏安定感和自控力:即使受到的刺激十分轻微,患者也会出现极大的反应,情绪失控,稍微有点儿变化就大惊失色,对自己的情绪变化不能有一个理性的控制。(3)效率下降:患者在工作或学习中没有效率,即使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患者做起来也会十分吃力,缺乏成果。(4)敏感多疑:持续时间较长的焦虑导致患者正常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加重患者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患者过分敏感多疑,无端猜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或人,甚至会怀疑自己得了绝症,且陷入这种情绪中无法自拔。(5)不成熟的生活方式:因为患者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中,无法正确发泄这种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而是选择一些极端、缺乏理智的发泄方式,甚至会对周围亲友产生抱怨、影射、分裂等不良感情。

3.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3.1支持性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增强对患者的支持性心理辅导,以便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波动情况,主动及时的解答患者的疑问,教会患者在出现负面情绪时能通过有效且科学的方式宣泄。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方案[3]。焦虑症患者基本都严重缺少自信心,且敏感多疑,对此,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康复指导,保证可以积极有效的宣传健康方面的知识,以便有效提升患者对焦虑症的应对能力,即使失眠,也能以平和的心态进行应对,以免负面情绪加重。在夜间重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音乐形式的放松,对患者进行音乐治疗,放松患者心情每天听2次音乐,每次半小时,每一阶段的治疗结束后需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的高低与焦虑的严重程度成反比,分数越低,说明上一阶段的治疗护理效果越好。

3.2行为上的干预

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并重视干预患者的日常行为,并据此制定合理的生活任务,鼓励患者练习书法,并每天在固定时间写日记,用以记录负面情绪和压力,适当增加和他人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发表自己的情绪。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也有助于缓解压力。监督并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鼓励或带领患者参加户外团体活动,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鼓励患者自行安排自己的生活,增强自我调节能力,转变思维方式,才能对疾病治愈充满信心。

3.3人文护理

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所以需要在患者住院期间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室内环境,室内装饰以暖色调为主,多种植绿植有助于调节浑浊的情绪,使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归属感强,身心放松,从而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在为患者选择床单位时,注意保证床单和被罩一致,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每天的消毒工作尽量选择同一种消毒水,以免患者因为气味的变化出现焦虑程度加重的不良情况。

3.4家属干预

定期为患者家属讲解焦虑症相关知识,让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协助护理人员一起对患者开展康复治疗[4]

。护理人员还要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以增强对患者的了解,多方参与治疗,有助于增加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幸福感。

焦虑症时患者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从而无法通过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生活和社会,所以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结合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为患者建立健康的自控观,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善用暗示,以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教会患者正确发泄心理压力的方式,促进患者心理恢复健康。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保证患者在居住期间足够安全舒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患者完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还有在工作中以积极的心态感染患者,让患者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

参考文献

[1]程晓霞. 支持性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效果探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1):3699-3701.

[2]邓友梅,莫妙霞,凌瀚,卢月芝. 焦虑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6):242-244+248.

[3]鲁敏.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2):1492-1494.

[4]江秋平,潘艳,廖琦珍.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2):1724-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