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治疗失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中医学治疗失眠

张国平

南充市嘉陵区安福镇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953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缠身,导致大部分人都会出现失眠,脱发的症状。如果导致长期失眠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坏处,危及我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们的记忆力下降,不能集中注意力,在学习和工作方面没有很高的效率,渐渐的我们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严重的话会导致器质性疾病,甚至可以猝死。

1.什么是失眠

在中医学上,将失眠称为不寐和不得卧,是一种长期不能获得一个正常睡眠的病症。为什么能判断是失眠呢?失眠就是在入睡比较困难,在半个小时之内还不能进行入睡,在睡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动静惊醒,容易早起,白天时也感到困乏。

2.导致失眠的类型

2.1痰热扰心证

这个症状的表现就是心里烦闷导致不寐,胸口闷,老是犯恶心,口苦,头晕,舌头红等

2.2心脾两虚证

这个症状的表现就是不容易入睡,入睡困难,睡眠时老容易做梦,容易被事物惊醒,容易忘记事情,精神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

2.3心肾不交证

这类症状的表现就是头晕,耳鸣,身体老感觉酸软,没有力量,容易出汗,嘴巴干,唾液少,容易做梦,心情烦闷不能入睡等症状。

2.4心胆气虚证

这类症状的表现就是身体虚,烦躁导致不能入睡,往往会受到事物的惊吓,处于终日担心的状态等症状。

2.5胆火扰心证

这类症状的表现就是不能入睡,彻夜难眠,睡着也容易多梦等症状

2.6胃气不和证

这类症状的表现就是失眠,常常伴有腹部疼痛,会出现恶心,想呕吐,便秘或者大便臭,舌苔比较泛黄等症状。

2.7肝郁血虚证

这类症状的表现就是难以入睡,入睡后也易惊醒,多梦,平时容易叹息,性情急躁,爱动怒,舌红并且舌苔发白或偏黄等症状。

3.内服治疗方法

3.1痰热扰心证

如果患者是因为痰热扰心证而导致的失眠,说明患者的体内心火旺盛,舌苔发红很明显,就需要对体内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使用的药物就是要降体内的火化痰和安心定神的,可以使用清火涤痰汤加减,使用胆星,贝母,竹沥,姜汁将体内的痰化解掉;使用茯神,麦冬,丹参来安神养心;使用僵蚕和菊花来消除惊吓;橘红和杏仁来祛除痰和利气;如果做到这些,将体内的痰消除,则心神就安定了。

3.2心脾两虚证

如果患者是因为心脾两虚证而导致的失眠,就说明要治疗患者的失眠必须调节心脾,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心神安定。使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选择的药物就是归脾汤加减,想要补心脾的气就应选用人参和黄芪;想要补心脾的血就应选用当归和龙眼肉等药物;想要理气健脾就需要选用白术,木香,陈皮等药材;使用茯神和酸枣仁可以来养心安神。如果患者的脾虚就需要选用山药和干姜来温脾;使用炒枣仁,远志,莲肉,甘草等药材来安神。如果患者是处于气虚的症状,那么就要选用六君子汤加黄芪和炒枣仁来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是血虚的,就需要选用茯神散来医治了。

3.3心肾不交证

如果患者是因为心肾不交证而导致的失眠,就说明要治疗患者的失眠必须将心肾调节疏通。要调节心肾不交证使用的方药就是交泰丸,交泰丸里的黄连是清心降火的,还带有一点肉桂,可以恢复元气,这个方法适合于心火比较旺盛的人;可以使用天王补心丹的加减来医治心阴虚的患者;可以使用六味地黄汤,在辅佐一点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茯神等来医治以肾阴虚的患者。

3.4心胆气虚证

如果患者是因为心胆气虚证而导致的失眠,就说明要治疗患者的失眠必须疏通气镇住惊吓,安神定志。要调节心胆气虚证使用的方药就是安神定志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安神定志丸的加减,在安神定志丸中包含人参对补体内的元气有很好的作用;茯神龙齿的成分能够安身定惊,茯苓可以祛除湿,保护脾化解痰;石菖蒲可以安神以祛除心烦浑浊。

3.5胆火扰心证

如果患者是因为胆火扰心证而导致的失眠,就说明要治疗患者的失眠必须疏肝泻火,安神镇心。要调节胆火扰心证使用的方药就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是一种特别苦的草本的,比较干燥的全草,龙胆草对泻肝火很有作用。

3.6胃气不和证

如果患者是因为胃气不和证而导致的失眠,就说明要治疗患者的失眠必须缓和保护胃。要调节胃气不和证使用的方药分两种情况,如果是属于轻度者,应使用保和丸;如果是属于重症患者就应使用调胃承气汤,确保胃气舒服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是健康的就好,此药不易多吃,会适得其反的。

3.7肝郁血虚证

如果患者是因为肝郁血虚证而导致的失眠,就说明要治疗患者的失眠必须疏肝养血安神。要调节肝郁血虚证使用的方药是酸枣仁汤加柴胡,酸枣仁的作用就是养肝血,定安心神;茯苓和甘草是平静心;知母的作用是清热消除烦躁;酌加点柴胡起到疏肝的用处。可以用丹栀逍遥加点忍冬藤,夜交藤,珍珠母等来解决肝郁有火的人群。

4.外用治疗失眠的方法

4.1脾虚所致失眠

如果是因为脾虚而导致的失眠,应使用归脾丸,在肚脐上进行贴敷,将归脾丸捣碎之后,放进肚脐里,用纱布将其固定住,睡觉时贴上,早上可以取下来。首先归脾丸是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如果脾养好了,失眠的症状也就缓和了;除了外敷归脾丸之外,可以多出去散步,呼吸一下树木和青草的空气,这些草树的气息有助于安眠。

4.2肺虚所致失眠

如果是因为肺虚而导致的失眠,应使用枸杞,在左侧太渊穴处敷贴,将枸杞捣碎之后,放在左侧太渊穴上,用纱布将其固定住,睡觉时贴上,早上可以取下来。是因为太渊穴是聚集体内元气最多的地方,肺气通过太渊穴流入身体的骨骼部分,所以这个部位贴枸杞很好的做到了补肺虚。枸杞温和,是补肺的最佳药材。

4.3肝虚所致失眠

如果是因为肝虚而导致的失眠,应使用桑葚子,在左侧太冲穴处敷贴,将桑葚子捣碎之后,放在左侧太冲穴上,用纱布将其固定住。桑葚子味道甘甜性寒,作用是补血滋阴,补肝益肾的。太冲穴是肝经元气的汇集部位,因此在太冲穴处外贴敷桑葚子可以起到补益肝气的作用。

4.4肾虚所致的失眠

如果是因为肾虚而导致的失眠,应使用白参片,在左侧太溪穴处敷贴,将一片小白参放在左侧太渊穴上,用纱布将其固定住,睡觉时贴上,早上可以取下来。太溪穴是肾脏元气聚集的部位,人参的作用也是补元气的,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肝脏都有益处。

4.5胃伤导致的失眠

如果是因为胃伤而导致的失眠,应使用麦芽和麦冬,在左侧内关穴和神门穴处敷贴,将麦芽的麦壳除去,用麦芽捣碎之后,放在左侧内关穴,再讲一些麦冬敷在神门穴上,用纱布将其固定住,都是睡觉时贴上,早上可以取下来。内关是聚集脾胃的元气的,麦芽是健脾开胃的;麦冬是滋阴的作用,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可以将胃的寒气驱赶,缓和胃气,让胃快速能恢复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