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肠镜检查并发症:缺血性肠病的个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常规肠镜检查并发症 : 缺血性肠病的个案分析

万纶常

米易县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0

摘要目的:总结常规肠镜检查并发症: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为常规肠镜检查并发症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常规肠镜检查并出现缺血性肠病并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常规查体、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预后资料等。结果:该患者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息肉,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常规肠镜检查后出现血便,经过肠镜检查提示为缺血性肠病。为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并要求出院,住院时间为14天。结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相关肠病在使用肠镜检查中应重视对缺血性肠病的预防,肠镜检查后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便血问题,针对出现缺血性肠病患者通过罂粟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肠镜检查缺血性肠病并发症罂粟碱

肠镜是目前各类肠道疾病诊断以及确定病因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诊断不明原因的腹泻、腹胀、腹痛、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都可进行肠镜检查,通过肠镜检查可为不同肠道疾病患者的尽早治疗提供依据[1]。从目前临床研究方面分析,肠镜检查中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比如肠道出血、肠道穿孔、肠道内血压降低等,总体而言,肠镜检查的安全性较高。我院2020年09月28日接诊1例患者,在为患者实施肠镜检查中出现缺血性肠病这一并发症,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肠镜检查中出现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便于提高对肠镜检查中缺血性肠病的认识,为肠镜检查中缺血性肠病的预防、诊治提供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例患者XXX,男性,41岁,因“便血6小时”于2020年09月28日前来我院就诊。

12 方法

1.2.1 主诉:便血6小时。

1.2.2现病史:患者入院前7小时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胃镜:胃溃疡;肠镜:结肠多发息肉样隆起(完全钳夹4颗)。6小时前开始出现腹胀,里急后重,开始解鲜红色血便,每次量20g左右,约20次。1小时前再次来我院就诊,给予急诊肠镜检查:缺血性肠病;结肠息肉活检后出现(钳夹止血)。

1.2.3既往史;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传染病史,无重大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1.2.4入院查体:T36.4℃,P79次/分,R19次/分,BP 127/99mmHg,患者发育良好,营养中等,神志清醒,自主体位,无特殊面容,查体合作。

1.2.5辅助检查:2020年09月28日于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缺血性肠病;结肠息肉活检后出现(钳夹止血);入院随机血糖:6.3mmol/L。

1.2.6拟诊讨论

初步诊断:1.缺血性肠病2.结肠息肉3.胃溃疡,相关疾病诊断依据如下:(1)缺血性肠病,诊断依据:患者因上腹痛于我院行肠镜检查后出现解血便,行肠镜检查提示缺血性肠病,故诊断考虑;(2)结肠息肉,诊断依据:患者行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息肉,故诊断考虑;(3)胃溃疡,诊断依据:患者上腹痛于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故诊断考虑。

1.2.7 治疗情况 入院后结合对患者的综合检查结果,为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包括禁食水、监测血糖,采用奥美拉唑静滴加强抑酸护胃,罂粟碱改善缺血,补液等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完善各项检查,了解患者不同症状、体征、血便等改变情况,合理调整用药,患者在2020年09月29日主诉解血便量逐渐减少,继续病情观察。 2020年09月30日患者主诉出汗、乏力,血糖检测为3.4mmol/L,立即实施高糖静推补充葡萄糖,并继续监测血糖。鉴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证实治疗药物有效,继续采取当前治疗方案,患者各方面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2 结果

该患者经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确诊为多种疾病,并在肠镜检查中出现缺血性肠病,肠镜检查中可见患者结肠黏膜创新糜烂、水肿、充血等情况,存在点状、片状出血斑,黏膜血管网消失,黏膜表现出暗红色,具有糜烂、直线型的浅溃疡形成。经过对患者的综合治疗,2020年10月11日,患者神清,精神、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咽痛、咳嗽、咳痰明显缓解 ,肠鸣音正常,患者病情好转并要求出院,本次就诊共住院14d。出院带药:雷贝拉唑 20mg qd,康复新液 10ml tid,谷氨酰胺 3粒 tid,地衣芽孢杆菌 0.5g tid。告知患者1月后复查胃肠镜。

3 讨论

肠道疾病诊断中除了常规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外,肠镜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肠镜可较完整、清晰地对结肠乃至回肠末端予以全面观察,有助于发现可疑病变,进而通过照相、录像或者病理活检等方式为肠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为相关肠道疾病的尽早治疗提供依据[2]

缺血性肠病是结肠部位某段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病变,即肠壁缺血、缺氧等引起的梗死疾病,从目前收治患者方面分析,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等老年患者有较高的缺血性肠病发病风险。按照目前对缺血性肠病的研究,便秘患者、低血压患者、休克患者以及外科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发生后会引起肠功能紊乱,需要通过禁食、静脉营养等方法进行治疗

[3]。临床关于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的研究较少,而随着结肠镜在各类肠道疾病检查中的广泛开展与应用,结肠镜检查中出现的缺血性肠病问题应逐步引起重视。

本次研究中收治1例因结肠镜检查出现的缺血性肠病患者,提示肠镜检查期间需要谨防可能出现的缺血性肠病发生可能。分析是因为结肠镜在检查期间,肠腔需要可能因牵拉过度或充气过度,引起肠道血管存在机械性闭塞,出现缺血性肠病。尽管目前关于常规肠镜检查并发症中出现缺血性肠病的报道较少,但是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4]。现有文献研究指出,结肠镜在肠道病变检查中引起的缺血性肠病同血管因素、肠管因素、血流量不足、血液变化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结肠镜在检查中可能通过某一机制引起缺血性肠病。对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肠镜,治疗方面以罂粟碱改善缺血,同时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做好对症支持治疗。常规肠镜检查并发缺血性肠病的预防方面,检查前需要向患者说明检查后可能出现缺血性肠病问题,提高患者对缺血性肠病的重视,此外需要在肠镜检查后了解患者有无异常便血症状,如果有便血,需要再次通过结肠镜等实施检查,排除相关病变后需要警惕可能是因为结肠镜检查可引起的缺血性肠病,及时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综上所述,该例结肠息肉、胃溃疡患者在肠镜检查中出现缺血性肠病,进一步经过肠镜确诊,通过综合治疗,患者预后较好,提示肠镜检查中需要警惕缺血性肠病问题。

参考文献

[1]卓明星,徐国斌,叶梅. 动脉肌纤维增生所致慢性缺血性肠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1,30(02):216-220.

[2]钟春荣,符传艺,张捷君,符武岛,田徐露,陈娟. 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08):977-978+985.

[3]袁燕文,许哲,黄妙兴,陈孟君. CK-MB、CRP、ALB以及D-二聚体水平对于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价值研究[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12(12):1682-1685.

[4]郝风亮,许青峰. 丹参注射液和前列地尔对缺血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10):4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