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用于Bennett骨折治疗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3

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用于 Bennett骨折治疗的价值分析

罗辑

重庆市江津中心医院 重庆市江津 402260


摘要:目的: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用于Bennett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58例Bennett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前者给予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后者给予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治疗。以统计学分析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数据。结果:治疗组肿胀、疼痛、瘀斑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较参照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组术后发生红肿、针道感染、克氏针松动以及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术应用于Bennett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更少,建议优先选择。

关键词:Bennett骨折;尺背侧入路;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Bennett骨折是手部的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属于关节内不稳定骨折,骨折线以斜形为主,会累及关节面,主要发生在优势手。受周围韧带牵拉的影响,更易进行骨折脱位复位,但稳定性并不理想,经常规手法复位后易发生二次移位,治疗不佳会影响手掌旋转以及拇指屈伸等功能,因此往往会选择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即修复第一腕掌关节,其中精准修复尺掌侧三角骨块是该手术的重点。随着骨折医疗技术的发展,Bennett骨折的治疗已经广泛使用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不见能有效的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又能达到最佳的骨折固定效果[1]。为确定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的优越性,现进行以下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纳入58例Bennett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参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6例、13例;年龄24-76(49.23±7.01)岁,其中左侧10例、右侧19例;骨折原因:运动损伤8例、交通损伤10例、摔伤5例、新鲜闭合损伤6例。治疗组中男女分别为14例、15例;年龄22-74(49.55±7.08)岁,其中左侧12例、右侧17例;骨折原因:运动损伤9例、交通损伤11例、摔伤4例、新鲜闭合损伤5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晰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患者个人信息以及住院记录完整;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完成意愿书签署;依从性较好。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粉碎性、病理性或者开放性骨折患者;患者患有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

1.2方法

参照组行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患者保持坐位状态,操作者牵引外展患者患指,同时将第1掌骨头向外推,另一只手握住腕部,再将第1掌骨基底部向前内侧按压,操作结束后用C臂机观察复位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压骨垫置于掌骨背侧以及掌侧,将石膏置于第1掌骨头掌侧,交叉固定。石膏凝固前充分外展、背伸第1掌骨头,对掌骨基底部进行加压至石膏凝固。

治疗组行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治疗。给予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患侧手掌外展并旋前掌心朝下,经第1腕掌关节尺背侧入路,于拇短、长伸肌腱之间进行分离暴露,操作时注意保护桡神经浅支、桡动脉背侧支、拇指指背动脉,将第1掌骨背侧进行剥离操作,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第1腕掌关节,牵拉第1掌骨,充分暴露尺掌侧三角形骨块,将骨碎屑、关节囊内血凝块以及骨折断端清理干净,保持牵引状态,对第1掌骨近端桡背侧进行按压,将克氏针弯曲成拉钩状,直径规格为1.5mm,将其置于尺掌侧三角形骨块远近端,旋转90度钩住骨块同时向背侧提拉复位,再对第1掌骨基底部进行复位,使用同规格的克氏针对三角形骨块进行交叉固定,C臂机观察复位情况,使用可吸收线缝合修复关节囊,再用5-0尼龙缝合线对外部皮肤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1. 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肿胀、疼痛、瘀斑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间。

  2. 疗效评估[2]。治疗结束后各项症状消失,患侧拇指功能与健侧一致,掌侧可外展40度且拇指可桡侧外展约90度表示优;各项症状明显改善,功能有所恢复,掌侧可外展30至40度之间,拇指可桡侧外展70至90度之间表示良;各项症状较治疗前得到改善,掌侧外展以及拇指桡侧外展角度也有所改善但未达到良的标准表示可,其他情况则表示差。治疗有效率计算时仅纳入优、良、可三项内容。

  3.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红肿、针道感染、克氏针松动以及关节再脱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

取SPSS19.0,检验中: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率”表示,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60b719d2cce83_html_48c826e8c0886032.gif ±s)表示,以t检验,p<0.05差异明显。

  1. 结果

2.1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间对比

治疗组肿胀、疼痛、瘀斑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间经统计学分析更具优越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间对比[(60b719d2cce83_html_48c826e8c0886032.gif ±s),d]

组别

肿胀消失时间

疼痛消失时间

瘀斑消失时间

骨性愈合时间

参照组(n=29)

19.88±3.56

25.52±3.88

23.01±3.87

44.46±5.85

治疗组(n=29)

15.78±3.34

18.89±4.02

17.79±3.32

35.85±4.46

X2

4.751

6.741

5.791

6.62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较参照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更具优越性(P<0.05)。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总有效率

参照组(n=29)

7(24.14)

8(27.59)

4(13.79)

10(34.48)

19(65.52)

治疗组(n=29)

10(34.48)

11(37.93)

5(17.24)

3(10.34)

26(89.66)

X2





4.858

P





0.028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较参照组,治疗组术后发生红肿、针道感染、克氏针松动以及关节再脱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更具优越性(P<0.05)。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红肿

针道感染

克氏针松动

关节再脱位

总发生率

参照组(n=29)

3(10.34)

2(6.90)

0(0.00)

3(10.34)

8(27.59)

治疗组(n=29)

1(3.45)

0(0.00)

0(0.00)

1(3.45)

2(6.90)

X2





4.350

P





0.037


  1. 讨论

Bennett骨折是第1掌骨基底部及关节面骨折,此处的稳定结构主要为背侧后斜韧带、桡侧韧带、掌侧前斜韧带、尺侧掌骨间韧带,该骨折处邻近关节囊,拇长屈肌、拇对掌肌、拇内收肌等均是第1掌骨的主要附着肌,共同构成了此部位的特殊解剖学特点。Bennett骨折主要因间接暴力造成,掌侧韧带相连,而骨折远端主要为大多角骨关节面脱位,因此常规手法复位后固定较困难,且易出现移位。

非手术治疗不易保持骨折解剖复位,固定时可能出现骨折移位情况。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是既往使用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手段,但研究表明该治疗方式用于Bennett骨折治疗中易发生骨折再移位以及红肿等并发症,其不利于患指的功能恢复[3]。研究显示,外科手术治疗中,尺背侧入路比常规桡掌侧手术入路更直接,一般在切口正下方可直接对关节囊进行操作,浅层不会过多的覆盖肌肉组织,经肌间隙即可直接对尺掌侧三角形骨块进行操作,不借助其他辅助仪器即可清理关节腔内的碎骨屑以及积血,有利于骨折关节面复位[4]。另该入路方式可较少的剥离第1掌骨的附着肌,因此对骨折块的供血影响较少。克氏针是手术中常用的固定工具,操作简单,为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可采取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本次研究显示,较参照组,治疗组肿胀、疼痛、瘀斑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间更短,且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说明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术的效果更佳。尺掌侧三角形骨块因前斜韧带附着较稳定,此位置关节囊的损伤较轻,该手术操作时可,在直视情况下使用两根克氏针拉钩对骨折关节面进行复位固定,该固定方式能更好的维持三角骨块的稳定性[5]。通过提拉作用可对抗克氏针、螺钉的拧入,之后也可直观观察关节面复位状态。本次研究显示,较参照组,治疗组术后发生红肿、针道感染、克氏针松动以及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说明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术的安全性更高,这一研究结果与炳焱[6]等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尺背侧入路配合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术应用于Bennett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更少,建议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海峰.X线透视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Bennett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拇指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2018,28(3):314-315.

[2].李俊,郑建平.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对Bennett骨折的近远期疗效[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3):100-103.

[3].贾世双,王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68例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83-84.

[4].冯炜,李俊杰,俞立新.闭合复位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2):266-267.

[5].马亮,李金,王立,等. C型臂引导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对Bennett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7,39(9):1365-1367.

[6].炳焱,李蕾,王文聪,等.经尺背侧入路结合自制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9,35(3):203-205.

作者简介:罗辑(197810月—),,重庆市江津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重庆市江津中心医院,研究方向:关节,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