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培养策略研究——以本校的湖南省体育局援外翻译实习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3

外语类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培养策略研究——以本校的湖南省体育局援外翻译实习项目为例

贺萍 杜碧辉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205

摘要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师应系统规划好“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课堂上的理论课教学应如此,课堂外的实习实践指导更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言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国外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媒介向世界展示我们悠久绚烂的民族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充分考虑到“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要求和国家教育部提倡的“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到湖南省体育局翻译实习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思行善政能力的培养,构建出符合国家思政教育要求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既精通语言,又有爱国情怀,且能当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讲述者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引言

湖南省体育局援外翻译实习项目是中国商务部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湖南省体育产业集团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基地。2013年至今,湖南省体育局对外体育技术援助共实施对外体育技术合作项目30余个,向巴西、缅甸、乌拉圭、牙买加、玻利维亚、汤加、赞比亚、加纳、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瓦努阿图等20余个国家的近3000名体育官员、运动员、教练提供体育专业知识理论及体育技术培训,我校外国语学院输送了200余名翻译实习生。本文研究内容以商务部“一带一路”体育援外翻译项目为驱动,以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为引领,构建外语类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培养方案,努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加强价值引领,让理论结合实践,弥补理论教学中的不足;在实践中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了解中外方价值观异同之处,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坚定中国文化和道路自信,加强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其他高校的基本做法

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各学科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内容。国内已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研究。如:袁艺铭(2019)提出“课程思政”实现了对大学生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和价值传播,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课堂。沈乐敏(2020)指出外语教育具有双重目标,一是语言文学目标,二是社会人文目标。 外语教育的目标已从单纯地培养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转变为培养国际化领导人素质,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传播好中国声音,也就是实现外语教育的社会人文目标。王丹(2020)提出英语的教材大体能顾虑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国际文化知识的教授,但是,教本中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选自英美等国家,展现的是英美国家中的民众、事件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占据教外语翻译本的比重则比较小。

国内很多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学科专业,扎根课堂讲台,注重协同创新,不断深化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如: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坚定文化信仰。将如何在专业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确定为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在讲授《中国文化传播》《中西文化比较》《英美文化赏析》《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概论》等课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融合,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新时代。

目前将“课程思政”与专业实习实践项目相结合的学者几乎没有。然而,几乎每个外语类专业都有校企合作,都有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外语类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更多的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所以,外语类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培养策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外语类专业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教育要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2018 年颁布的《外国语言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跨文化能力”作为外语类专业的核心能力指标之一,这也说明在国际化的今天和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渐突显,也突显了外语人对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责无旁贷。 而一名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不仅仅需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需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化,和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近年来,“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对国内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但是许多高校外语类专业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并未紧随时代发展形势的变化来对培养思路进行及时调整,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仅停留在对理论层面,仅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没有真正让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相对应的实习实践基地。教学内容更多的是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忽略了作为交际背景的文化知识才是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的更多的英美文化和事件,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未能达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所需的既精通语言又能够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三、外语类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培养策略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是非常必要的。将“课程思政”贯穿到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在实践中落实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改变语言和文化割裂的局面与“外语工具论”的学习动机,践行将思政之“盐”,融入外语类专业实习实践项目中跨文化交际之“汤”,从而发挥外语人在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榜样作用。对提高外语类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本文以我校湖南省体育局援外翻译实习项目为例,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培养策略将从以下几点出发:

1)实习前,细化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培养体系

邀请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去实习基地工作之前进行系统化的培训,除了讲解体育术语翻译的原则和策略,要注重语言翻译教学中跨文化因素,除了让学生了解外国的体育运动,更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传统优势项目,了解每项优势运动背后可能蕴含的故事和体育精神。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主动性,适时的传播好中国文化。

通过“感悟他者叙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思政意识,邀请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和在湖南省体育局翻译实习项目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来给学生做经验分享,分享他们在工作中感到的民族自豪感,分享他们在遇到不同价值观所产生的文化冲击时,是怎样解决问题,引起他们的跨文化共鸣。

学生跨文化思行善政意识的养成,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势必无法达到该目标。因此有必要通过二课活动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思行善政意识,而在二课活动中,可以通过举行与体育发展有关的外语配音、话剧、诗歌等多种形式的开展,以此通过体育文化熏陶来影响学生,进而使学生能够对“一带一路”战略中所涉及国家的相关国家的体育文化有一个足够的了解,更能辨明不同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使其在跨文化交际意识上得以有效激发和强化。

2)实习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落实“思政”育人

充分挖掘实习基地的思政元素,带领学生们参观他们的工作场所,不仅传授专业翻译知识,也分享他们的成长与奋斗故事,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在实习中,实习翻译人员进行小组分配时,采用“以老带新”、“以帮带传”的方式对实习生进行现场小组教学,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价值观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3)实习后,进行反思与总结,规范化实习实践项目管理

对实习生而言,实习结束后,除了要完成实习日志,实习单位鉴定表等,每位实习生应填写实习总结报告,要求学生具体到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且举例说明如何解决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冲突和障碍,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对学院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培养进行效果评价和建议。除此之外,学院将举行优秀实习生的评选,让这些优秀实习生申请者来分享他们的故事,述说这份实习工作给他们带来的自豪感和意义,并对竞选上优秀实习生的学生颁发证书,以示鼓励,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他们的实习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能更好地胜任好其他工作。同时,也是提高我院实习实践项目运行的规范化,形成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

对指导老师而言,针对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对湖南省体育局援外翻译实习项目人才的培养进行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将“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整个实习全过程,是否应优化跨文化交际思行善政培养的课程设置,如:除了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国文化翻译》等课程外,是否建议考虑添加《中西文化之鉴》、《中国优秀文化》等跨文化交际相关的选修课。通过对实习实践项目的指导,是否可以考虑编写“课程思政”背景下关于外语类专业实习实践指导教材或者在平时教材的选择上,一改过去专业教材仅从英美国家文化角度出发,简单介绍英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等内容的状况,逐步实现从单纯事实性叙述向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转变,注重增加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协调英美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坚持西方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等导入与输出。


结语

外语类专业在“课程思政”上有着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和教学优势,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播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中举例的本校湖南省体育局援外翻译实习项目中的翻译人员是对外体育项目的桥梁,所有的信息流通都需要经过翻译人员翻译的过程。翻译人员的行为表现代表的不仅仅是学校和公司的形象,更是一个中国大学生素质的体现,翻译人员对中国声音的传播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因此,培养好这些翻译人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思行善政是能够通过语言媒介向世界展示我们悠久绚烂的民族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8.

[2]沈乐敏,外语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47-50.

[3]王丹,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科教文汇,2020(7):177-178。

[4]袁艺铭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现代交际,2019(20):150-151.

[5]张翠,分析“一带一路”视域下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智库时代,2019(7):282-286.


作者简介:

贺萍(1985.11-),女,汉族,湖南邵东人,副教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翻译、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

杜碧辉(1979.7-),女,汉族,湖南浏阳人,副教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商务英语语言语用研究。

基金项目:

  1. 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外语类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思行善政研究,涉外经院教字(2020)20号第26。

  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商务信函模糊限制语效应分析,项目编号:17A120。

3.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IPP评价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研究,湘基金委[2017]1号第174, 项目编号:2017JJ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