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子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实验小学 161299

摘要: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充分的掌握学生的个性和品质、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从而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目标的制定、教学氛围的创设及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挖掘创新潜能

新课标突出体现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它着眼于开放与创新,积极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新方式,而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们深刻的意识到自己是语文课程学习的主角,使学生进入到课程的角色中去。要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友爱、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语文教学大纲内容是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学生敢于说话,往往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信任,气氛上会更宽松,更能愉悦地投入到教学实践的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学生创造性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渗透在小学课堂上学习的各个方面,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是创新的羽翼,​想象是学生思维创新的一项有益活动。小学语文课文中每一篇都是很好的想象的思维材料,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力,让创新能力充分的成长,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加深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渗透。

在学文中进行图画想象,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中语言的理解用图画画出来,这一过程,既深入体会课文的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比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其中对”金鸡叫天都”这块奇石进行了较为生动的描绘,可文中并没有插入图画。为了让学生读懂其中文字,并能感受到其中之美,让学生按照课文中的描绘,用图画表现出来。”狮子抢球”、”天狗望月”、”仙子弹琴”这三块奇石。只说了其名称,并没有做任何描述,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黄山奇石中的“奇”,教师让学生想象这些奇石的样子并将其画下来。

三、鼓励大胆质疑,促进发展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用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的方式,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起到促进主动探寻,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有疑问。​课程的开始引导学生进行预先温习后的质疑,如进行《穷人》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问学生:“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了疑问:“生活困苦的渔夫家,怎么还要收养西蒙的孩子呢”?指引学生针对课题疑问。教学的课文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入的质疑,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要引导学生提出“溪水的水流成为什么会不时的变换调子”?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释疑弄清溪流的宽窄缓急变化,弄清双龙洞和溪流的变化,使学生懂得”山势”的变化引起了“溪声调子”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在课后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鸟的天堂》课程完成后,教师可以去引导启发学生,提出了“榕树怎么会变成’鸟的天堂’”?通过对解释的疑问,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的同时又受到一次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热情鼓励并加以夸奖,有疑问可以开拓和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媒体创设情境,挖掘创新潜能

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激发学生想要认识的兴趣,引起想象的联想,萌生“创新”的灵感。例如一年级的语文课文《鹅》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他们对古诗中的语言尚不熟悉,很难通过语言领略诗歌中所展现的优美的画面。上课时,教师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碧波荡漾杨柳,杨柳翩翩,几只白鹅在池水中不时地昂首鸣叫,白色身体轻快的浮动在碧波上,在清澈的池水中红色脚掌悠然拨动着……诗句的朗诵又随着画面同步出现,图象和声音的结合演示出一幅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了认知。教师展示“曲项向天歌“的画面,并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的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颈”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学完古诗后,有的学生认为鹅”向天歌”是招呼他的同伴,有的学生则认为这只鹅在表现自己的快乐心情,这些看法表现了一年级小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表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学生新的潜能“,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我们打开校门,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课外去。我们应该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互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经历的童年,小组讨论后小全班交流,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由具体生活到抽象思维的想象,实现认知思维能力飞跃性的突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有意识地去鼓励学生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学生来相信自我,让学生如沐春风,畅所欲言,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