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李琦  梁帅  赵永涛  牛凯园   刘贝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只有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桩基是一项基础性施工内容,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都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便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施工技术良好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时,地基基础是首要完成的工作。由于建筑向高层化发展以及我国地形气候变化大的特点,对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施工技术上还是管理措施上都必须严格要求,不断创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施工质量可靠。

1桩基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分析

在整体的建筑工程中,桩基是最基础性的一项建设内容,它可以承载整个建筑工程的竖向荷载力,让建筑物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这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都将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桩基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因为桩基具有非常坚固的持力层,这不仅使其具备了比较大的承载力,而且稳定性也非常好,竖向桩有着很大的强度和刚度,整体性能也十分稳定。所以相比较其他形式的建筑工程基础而言,桩基有着更好的稳定性。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通过桩基的应用,可使其竖向荷载实现有效的综合型转移,以此来保障整体工程的安全性,避免由于天气原因、人为因素、地质灾害等对建筑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桩基中存在缺陷

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不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局部塌孔情况,混凝土翻浆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基桩中部出现质量缺陷。在具体施工中,如果导管拆拔过程中工作人员用力过大,也会对混凝土造成扰动,进而导致整体的混凝土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导管并不具备足够好的气密性,所以在进行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泥浆也很容易进入导管中,将导管内部和外部的压强差破坏,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连续性,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混凝土下料受阻、翻浆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会出现断桩情况,对整体工程质量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

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初探

3.1要确保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合理准确性

首先,要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要全面反映房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以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发生,并且要根据工程场地的特点和建筑物的状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地基设计的重要前提,不能随便做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好。勘查时要重视钻孔深度的选择,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才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和桩的正确承载力,避免出现由于勘查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钻孔深度不够而导致的出土不均匀性和层理不一致性,进而引起建筑的翘曲和弯折出现裂缝现象。其次,要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程土质条件设计地基基础,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设计人员应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对于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要慎重监测,对于勘测报告的建议值有异议时,要再做载荷试验验证,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当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要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以防地基和建筑物再次发生灾难性破坏。

3.2地基基础的选型和施工技术措施

基础能够把建筑物和地基相连接,它可以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再传给地基。地基基础的选型可以采用突出基础和筏形基础,对于具有足够的承受力的地基,其基本的散布形式和竖向构造的散布形式一样,可采取突出基础;对于较软,承载力不够的地基,而且建筑物又较高,则要采取筏形基础。在地基施工初期,要计算好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量和房屋荷载量平均散布于整个面积得到的平均的荷载位,与地基本身的承载力比较,如果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出于经济方面原因是可以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本身容许承载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就应该采用筏形基础,若介于在两者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对于上层土层较薄、基地土质为淤泥的情况,应该采用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的冲填土、建筑物等垃圾废料,均可利用起来作为持力层,但是未经处理的有机质含量过多的生活垃圾和有腐蚀性的工业度料等杂填土,不能直接利用作持力层。地基基础施工时应结合施工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特点综合考虑,还应该考虑到周围环境、原材料供应、施工等各方面条件因素,对比分析经济技术指标从中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要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加强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同时,对于已经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处理地基之后,应根据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观测是否有沉降和建筑地基变形现象的发生,并且还采取适当的增强填土和施工工艺。

3.3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中钢筋连接技术

各部位钢筋连接方式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其不同位置的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同。主要可采用:冷挤压连接法,为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而后工的连接方式,一般应用于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的情况;电渣压力焊法,应用于转换层柱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情况;闪光焊接法,应用于转换层主梁腰筋及箍筋、联系梁主筋和板钢筋;绑扎连接法,一般是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等其他受力较次要的部位采用。

3.4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

地基基础混凝土浇筑一定要保证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快、浇筑时间长的特点。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来进行,确保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之间,每层间隔时间1.5~2h,混凝土的施工尽量要安排在白天并且进行不间断的输送;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的混凝土振捣方式,插入振动器应在振动棒有半径1.25倍范围内,采用快插慢拔方式,对于钢筋太密的梁柱节点处采用钢扦来插,梁柱侧模则用橡皮锤敲和人工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密实且不漏振。在泵送施工过程应加强压送水湿润管和泵体环节,严格配合施工顺序和施工缝留设要求来进行布管和拆管,同时,采用泵管与溜槽相配合方式来避免挠动深梁锚固筋来控制泵送冲击力,另外还要加强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等。

4结语

目前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建筑的发展日益明显,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工程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积极加大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科技投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不仅是推动现代建筑事业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高峰,韩明玉.浅谈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建筑中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

[2]张素芳.浅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