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以平潭贝雕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非遗进校园-以平潭贝雕为例

施晶

平潭城关小学 福建 平潭 350400

摘要: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要注重立足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注重联系优秀传统文化,使“非遗”走进校园,引导学生对非遗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平潭贝雕为例,探讨了非遗进校园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做好非遗的传承及发展。

关键词:非遗;平潭贝雕;文化传承


前言:平潭贝雕是一种民间艺术,继承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平潭贝雕不仅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获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下,如何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对于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来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联系非遗进校园活动,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把握非遗的文化内容及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非遗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结合,引导小学生做好文化传承及发扬。


一、立足非遗背后故事,突出文化教育及渗透

平潭是贝雕艺术的诞生地,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平潭就创办了第一家贝壳工艺厂,促进了贝壳工艺的发展。现如今,平潭贝雕声名鹊起,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非遗进校园,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对非遗的文化背景进行把握,从非遗背后故事入手,使小学生对非遗的背景、内容进行了解,对非遗代表的文化特色进行把握。以平潭贝雕为例,平潭贝雕融入到小学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小学生联系平潭贝雕的发展历史,感受平潭贝雕的艺术魅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学生对贝雕记忆进行学习,并发挥小学生的创意,使小学生对非遗文化进行有效地学习及思考,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及发扬[1]

例如,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平潭贝雕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关于平潭贝雕的发展历史,引导小学生对平潭贝雕的发展历程进行把握,从而使小学生感知平潭贝雕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这样一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丰富平潭贝雕的教学内容,带给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学生对平潭贝雕的发展历史、平台贝雕的艺术表达形式进行直观化的感知,激发小学生学习、体验热情,推进非遗融入学校教育当中,促进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及发展[2]

二、注重引导小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小学生学习体验感

平潭贝雕作为一种非遗文化,为了使小学生对贝雕进行有效地感知,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突出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以小学生为主体,使小学生能够参与到平潭贝雕的制作当中,使小学生对平潭贝雕进行有效地感知和体验[3]。对此,教师要联系平潭贝雕的制作特点,注重与小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使小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动手实践,并且在师生互动交流下,使小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当中,对贝雕艺术进行深层次的感知和体验,促进贝雕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例如,联系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开展平潭贝雕传承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贝雕的制作当中。如在贝雕制作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贝雕制作打磨之前需要画形吗?为什么呢?贝雕打磨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戴手套?通过联系贝雕制作的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使小学生对贝雕制作的要点进行把握。接下来,教师指引小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通过指引小学生掌握贝雕制作的有效方法,使小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贝雕的制作当中,促进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小学生深入地参与到贝雕制作中,对平潭贝雕的文化内容、内涵进行有效地感知和体验,以促进文化传承及发展。

三、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创造潜能

非遗进校园,要注重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学生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刻的感知和体验,并且引导小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小学生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感知。这样一来,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小学生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层次感知,使非遗文化的教育功能及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地发挥[4]

例如,联系平潭贝雕为例,在利用非遗文化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小学生对平潭贝雕蕴含的文化内容及内涵进行把握,引导小学生进行创造,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推进平潭贝雕制作过程中,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潭贝雕进行创造,使小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贝雕创作中,使小学生对贝雕艺术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感知。在贝雕创作过程中,教师结合平潭贝雕的发展历史,引导小学生对贝雕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效感知,并联系时代背景环境,将平潭贝雕与文化传承进行结合,突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发展,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平潭贝雕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感知。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结合非遗进校园背景,教师要注重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引导小学生对平潭贝雕的内容、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感知和体验,从而使小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贝雕文化的学习及思考当中,使小学生对平潭贝雕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感知,增强小学生学习体验感,使小学生对贝雕文化做好传承、创新,使非遗文化更加有效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有效地学习及感知,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发扬。

参考文献:

[1]张甜景.传统礼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2):217-219.

[2]仝江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1):51-52.

[3]郭金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1):10-12.

[4]郑庆秋,周亚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