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析

张艳君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泰安校区)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为电厂生产运行管理奠定了稳定基础,对此还需要结合电厂实际运行情况,对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研究。下面文章对电厂电气自动化进行了解并探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用。

关键词: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自动化系统;自动化

引言

现代电厂在工作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种机械设备体型越来越大,而且电厂的工作模式也越来越系统化。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电厂必须要做好有关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及研究工作,为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此外,电厂企业要真正了解电气自动化在电厂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管理层重视自动化的应用与研究,并且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推广工作,让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促进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企业要投入资金,加大研究力度,促进我国电力行业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1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简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包括了很多设备,比如说可以监控检测、保护通信等。这一技术是为了对电厂电气设备进行信息管理。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因为自身的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所以会受到很多限制,以往只是连接一些自动化水平比较低的、正规的硬件设备,没有办法同时连接多个电气设备。从实际效果来看,传统的电气系统不能够满足现在的应用需求。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三层:第一个是设备层。设备层可以降低二次电线的连接,然后应用到生产管理之中,通过电气自动化来控制信息,让电气自动化的复杂结构变得简单,可以全面提升电气战线的控制效果。第二层是综合控制层。现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都是使用开放式结构,对系统里面的一些信息进行处理,可以让电厂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可以全面提高控制系统的灵敏程度。第三层是网络信息。这个主要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中心,它是控制整个电厂的核心部分,可以对系统里面的很多信息进行管理和加工,完成电厂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

2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

2.1集中式的监控系统

集中式的监控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将单独的监控系统集中到一起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从而达到监控系统的一体化。集中式的监控系统的监控目的是能够发挥出集中处理器的所有作用,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比其他系统结构设置简单,对防护的要求相对来说更低一些,然而,当在监控系统网络终端较多的情况下,集中式的监控系统就不太适合。在监控网络终端较多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线路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监控系统布线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导致更多资金、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增加了成本。若系统主机与终端位置相距较远时,就会使得驱动效率大大增加,在很多不确定的外界因素影响下,集中式监控系统就很难能够平稳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选择其他的监控系统模式来完成对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监控,以达到最好的监控效果。

2.2ECS系统

在我国的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ECS系统控制设计是比较常见的设计方式,在一些系统的计算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确认ECS控制系统能够科学合理地根据整个基站的运行程序匹配相应的任务。即在发电厂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运用余热控生产流程的发电电动机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连接到主动控制空间中,同时,也要保障主控单位能够与系统中的生产工艺流程的CPU一样具有强大的关联性。此外,还要保障ECS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运用单独的互联网线路,同时,牵连工艺流程下的DCS和CPU,以保障其能够有效地控制DCS和CPU。最终达到发电站电气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控制目的,推动发电厂的自动发电的运行。

3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1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对此,国家为了解决需求量增加导致电力紧缺的问题,对电网设施的建设力度持续增加,提升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当分析电网调控运行工作时,研究电网大数据的分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还应该阐述数据处理系统的技术框架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稳定电网调控运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充分使用在建立模拟真实计算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辅佐复杂计算的进行,将预警系统形成一体化,有效及时地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防止电网运行中出现的系统崩溃、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等问题。为了使得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跟上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不得不改变其运用的方法,得益于此,智能配电系统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

3.2电气综合自动化控制

电气综合自动化中的关键部分即为控制系统,主要包含软件控制、状态预测、模糊控制等部分,软件控制是主流的控制方式,可以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优化提升,为设备的升级改造提供便利。模糊控制是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在燃烧温度、蒸汽稳定等发电环节中,模糊控制发挥出重要作用,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模糊控制的应用效果,为电厂安全生产提供更多便利。现阶段的电厂常用的机组运行模式为AGC单机模式,负荷在调度控制之下传递至AGC机组。然而,在实际应用期间,变化波动较大的电网负荷导致AGC机组投运之后,其接收的负荷始终在变化,锅炉蒸汽压力以及温度等参数随之波动,进而对辅机、挡板以及阀门等部件的运行状态产生影响,电厂需要合理设计和应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相关参数的可靠控制。

3.3检测装置的运用

为了保障发电厂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检测装置的设计和装配是必不可少的,在检测装置的应用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电子保护装置是电器在保护检测装置的支持下进行交电流采样保护,录入测量监控控制通信等,使一系列的安保工作落实到位。另外,除了这一些自动检测装置的运行外,还要加入人工操作相关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作人员不可以由于自动化系统的自动性而懈怠,对于电器保护装置的监控,检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装置得来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查看,避免一些细节问题,导致整个检测装置无效运作。为了促进发电厂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装置应用更加有效,工作人员还可以同时进行DCS和CPU之间的数据转换,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不断地发展进步。

3.4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控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如果发现一些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尽量消除安全隐患,保护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安全地运行。由于现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还没有达到全部用通信电气控制的地步,因此,现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还需要一小部分的硬接线。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将电气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提高,让电气系统的控制水平和自动化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科学地使用创新型的自动化电气技术。这样可以完善并保证电厂对现场控制设备的监控,营造一种安全的信息数据环境。这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各行业对于电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电厂对于发电可靠性、质量以及成本的要求也随着提升。电厂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将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到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之中,从多方面角度出发强化设备管理和运行,提高自动化系统运行水平,从而推动电厂生产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鹤,朱俊龙.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7.

[2]丁运芳.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8):47-49.

[3]王永清,徐锦祥.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6(1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