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试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王东燕 周胜军 王东方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46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框架结构房屋施工中,为了提高房屋荷载抗震力度,广泛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施工。但是,目前现浇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浇框架结构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力度不足,影响房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针对此,应在施工之前按照框架结构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现浇框架结构施工规范性,减少框架结构施工时因人力原因、材料使用和管理落后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框架结构;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概述

在控制施工质量风险、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框架结构不论是钢结构框架还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其较好的延性和整体性,在不同时期建筑房屋发展阶段的抗震性能都能得到满足,成为一种典型的“主流结构”。钢筋混凝土现浇式框架结构相对于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在建筑施工中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施工简便性,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现浇框架结构房屋施工现场,由钢筋箍筋、模板的支拆、混凝土现浇、脚手架、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组成的施工荷载不断增加,无形中会对下部结构荷载带来影响。

在钢筋箍筋工程施工技术环节,如果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核心区域强度不足和延性不够,那么在核心区域既要承受柱子传递来的压力,又要承担梁端和柱端的弯矩和剪力的时候,假设排除建筑材料问题,在地震荷载反复作用下,核心区混凝土受剪压复合应力,就会造成核心区出现交叉裂缝,极大降低节点区域抗震强度,最终导致框架结构体系变为结构可变体系,形成坍塌。造成这一局面的初始点就是现场的施工工艺方法,导致梁柱节点箍筋绑扎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对此,一是改进现有箍筋工艺,如实施现场箍筋笼沉梁法等;二是改进思想认识,使之不受工期、经济效益和人为干扰。

2 框架结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 建筑工程结构钢筋质量和混凝土质量控制

钢筋质量控制要注意2个方面:一是下料。钢筋下料要依样下料,避免增加接头数量而影响钢筋的受力性能。同时,钢筋加工时要一次成型,否则同一部位多次加工易造成钢筋疲劳破坏。二是接头。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头。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注意3个方面:一是浇筑质量,保证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外加剂质量是必须的,浇筑前要清理杂物;浇筑时要保持连续性,减少出现冷缝情况的概率;浇筑后要注意捣实。二是箍筋质量,要依据设计方案,严格保证箍筋的绑扎数量充足、间隙合理、松紧度适当。三是混凝土裂缝控制,一般混凝土的裂缝宽度控制在0.4mm以内,实际施工时要注意在混凝土中适当增加掺合料,合理使用外加剂,控制裂缝。

2.2 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技术

首先,在施工质量控制整体布局层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如大数据、信息化趋势的发展,在建筑行业施工方面,应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等技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例,其涉及三维模型可视化技术、3D视图及协调、数字化建造与预制件加工、施工流程模拟、4D施工模拟进度管理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及养护施工的协同技术等,在建筑行业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是减少行业废料、维持生态平衡、有效控制行业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增值的关键因素。在BIM平台中参建各方协同讨论中,适时发现图纸碰撞,实现材料工程量自动统计、物料跟踪自动化管理,优化施工方案,避免施工偏差,提升施工精确度,缩减工期,使框架房屋施工质量控制建立在科学的精细化施工、信息化施工上成为可能。例如,在框架结构复杂节点密集钢筋安装施工中,现场支模难度大,钢筋连接的中型钢、受力钢筋、分布筋、箍筋、架力筋的纠缠工艺复杂扎绑,焊接困难,混凝土受钢筋阻挠浇筑工作面狭窄等,施工操作控制困难,极易造成较大的施工质量隐患。然而,结合BIM技术,对复杂节点构建模型,其动态可视化,再进行碰撞检测、虚拟施工和动态可视化施工交底,调整并优化复杂节点钢筋施工工艺和设计,实现对框架结构中密集钢筋施工质量的前瞻控制。

2.3 提高工人素质,重视人才培育

在施工质量控制操作执行层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离不开人的作用。一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是建筑业界常态,势必波动式影响施工质量。建筑行业既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带来的难度造成的职业风险高。关注农民工生活,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尽量给农民工以人的尊严,在生活住宿环境配置上,尽可能配套一些公共活动休息区和简单的精神文化娱乐设施。从生活质量、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劳动力培训,使建筑行业农民工作为社会劳动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势必补齐了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人”因素造成的“短板效应”。

2.4 重视工程质量风险控制,提高建筑质量

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运维保障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2002年已经开展了A级住宅IDI即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又称作“建筑物十年期责任险”。正如中财大学郭丽军所言:“IDI保险具有‘保险+风险预防’的双重功能,工程质量风险的过程管控重于事故后的损失补偿。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全程介入,更将有效提高建筑质量。”根据利益相关性原则,保险公司为保障自身利益,会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应用其TIS技术检查服务,通过设计方案审核、现场实地检查、关键施工节点质量控制等途径、手段,积极参与建筑项目的全过程,对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采取控制,进行全程质量风险预防与评估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监控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从而保障建设过程施工质量,而且延续到完工以后,最大限度地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2020年《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实施办法》,明确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思路,推进这一试点。这些办法的出台为建筑行业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益补充,是实现开发商、保险公司、业主和政府部门多方实现房屋质量控制共赢的关键因素。

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是否可以更好地完成,取决于全社会对缩小现实和事实之间差距的努力。假设在理论当中的约束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趋势应该是众望所归,但操作过程的障碍还需要通过国家政策调控,行政直管部门依法推进,第三方监管体系强力执行,建筑企业高效率、高素质完成科学、有效管理,一线施工人员有责任感、有成就感、有荣誉感才能达成。理论上各方参与者都是专业的、职业的从业者,但是现实与事实的矛盾,必定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带入多变量相关性分析中,让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个人、企业和社会的齐心协力,成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和促进和谐社会共同发展的期盼。

参考文献:

[1]孟涛滔.框架结构房屋的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2(20):226-228.

[2]李月明.建筑行业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260-261.

[3]郭伟,潘振乾,于巍东.中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发展思考[J].工程质量,2020(12):5-8.

[4]赵光辉.谈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