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以《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 ——以《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为例

陈燕飞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实验中学 3255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与使用会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施效果,在贯彻德育性,时效性,生活化,适用性原则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多方面利用教师资源想,学生生活资源,乡土资源,教材资源等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命力,助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生命力;

课程资源是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中可以有效开发与利用的所有自然资源、人力以及物力的总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会直接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整体氛围、课堂的实施效果。因此选择和开发适合的课堂资源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凝聚法治共识》的教学设计过程与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谈一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和使用的一些思考。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选择的原则

开发原则是筛选资源的有效参考,只有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才能在各科中寻找为道德与法治课所用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前,需要先明确课程的开发中遵循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时效原则,生活化原则以及适用性原则。

  1. 把准方向,正面导向,坚持德育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具有德育性,规范性和导向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资源的选取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选择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素材资源,起到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以锻炼与提升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1. 聚焦热点,时政渗透,坚持时效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德育课程,它是与社会时事,国家大事紧密结合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最新的时政内容和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进行渗透。这里的最新,强调的就是资源与素材的时效性。若选择不及时、滞后的教学资源,那就使时政资源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课堂生命力降低。

  1. 贴近生活,实践指导,坚持生活化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时代性等特点。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性质要求教师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具有实践性。实践性集中表现为要求道德法治学科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核心素养。社会实践即生活。这里的生活可是学生的生活,也可是教师生活,也可是社会事件,即一切发生在教师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

  1. 针对内容,精准服务,坚持适用性原则

目前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很多教师已经开始

尝试开发课程资源。但在资源的选择上存在流于形式或与教学内容相脱节的问题。资源选择的相关度过低,对资源挖掘的广度与深度也不够,流于表面。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其目的是加深学生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完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只有选择适合的课程资源,才能使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

  1. 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方向思考

  1. 自身财富,我的资源,巧用教师资源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生活中最熟悉的角色之一便是老师,若巧妙利用,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助推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既有深厚理论支撑,又有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年长与学生的长者,其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如,在《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中,我先向同学展示两张美丽的公路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里?随后引出这是老师每天上班的路,开始引入教师资源。

那么,在这条上班路上,老师拍到了这样的场景:图一为货车司机事故,图二为故障的红绿灯。遇到这些情况得时候,我们该找谁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好吗?巧妙得将本节课重要教学内容:政府的职能,融合与此教学资源中。进一步使用教师资源。

随后,再进一步引用教师资源。

讲起路啊,老师家门口还有这么一条路,(展示正在修路的马路图片)。出示材料《马拉松式修路》,长时间的修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提问,马路该不该修?应该怎么修?(出示我国相关法律条文中有关马路修建期的规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依法行政。

  1. 情系家乡,乡土素材,挖掘乡土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应坚持生活化原则,乡土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素材之一,也是教师较为熟悉的,容易查找和得到的资源。此外,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不断开发和挖掘乡土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乡土素材有机得融合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之中。

例如,在《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中,教师通过多方面的材料搜寻。了解到家乡即将修建一条新的高速公路的信息,并通过资源筛选与整合将其有关道路修建中可能涉及到的“拆迁问题”用于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面对拆迁受阻的情况,如果你是政府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办?由此进行本节课依法治国3张权利清单进行教学。

  1. 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引入时政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理应在课堂中及时引进时政热点与社会热点,进行课程资源的使用,若可以将其与课堂内容巧妙结合,一方面具有新鲜感与趣味性,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助推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等核心素养。

如,在《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中,教师在课前播放了《法治中国》宣传片,让学生通过视频材料,从宏观角度直观感受中国的法治进程。同时也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学生生活,课堂生成,巧用学生资源

学生作为课程主体的学生,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学情出发,设置教学起点,善于捕捉学生资源,关注动态生成性资源。

如,在《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中,在设计教学情境:假如你是政府拆迁人员的一名,你遇到“拆迁受阻”的情况会如何做?教师通过换位思考,提前预设,学生可能的答案有:一强拆!二满足拆迁户的一切要求!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若学生的答案与预设相同,会发现,当有同学说出做法一和做法二时,绝大多数学生采取反对意见,教师随即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提问:那么为何反对?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讲授政府权利清单内容。课堂的深度由此体现,课堂也就活了。

(五)返璞归真,回归书本,活用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在《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中,教材中有遇事找政府部门一栏。基于学生对于政府部门不太了解情况。教师可创造性得使用该教材资源。先出示本县市区的政府部门组成机构(可百度政府信息公开网直接截图)。创设情境:1.“如果我有……事情,我可以找_____部门,或者政府的______部门,为我们提供了......服务/管。

这么一用教材便活了,再加上适当教学情境的创设,让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有话可说,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总而言之,适当、丰富的课堂资源的选择会让课堂多姿多彩,焕发生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选择远远不止以上这几个方面,丰富的生活与实践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无尽源泉。需要的是,教师要当课程资源的有心人,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坚持为教学服务,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芳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教育现代化,2018,5(11):348-349.

[2]吴元彬.例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80-81.

[3]姚穗珍.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使用初探——以八年级下册“践行平等”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4):80-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