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选择及高效生态栽培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8
/ 2

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选择及高效生态栽培管理技术

李希坤 陈香艳

山东省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276012

摘要临沂丘陵旱薄地是种植甘薯的主要基地,长年存在着无灌溉条件,土层浅薄、土壤肥力差,耕作管理粗放等缺点,为了稳定提高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课题组人员通过近几年引种试验,旱地开发,提出了以“选育抗旱良种、种薯处理与健苗培育、均衡配套施肥与深沟大垄、提高栽插质量与合理密植、全程抓好前、中、后三期管理与专业化一浸二诱控制病虫害”等为内容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旨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关键词鲜食甘薯;新品种;生态栽培技术体系

1品种选择与其特征特性

2016年以来,课题组先后引进徐薯23、红香蕉、济薯16号、济薯18号、济薯22号、济薯26、鲁薯8号、徐紫薯1号、、心香、山川子等多个鲜食甘薯新品种,以北京553作为对照,经品比试种,就抗旱耐瘠、生育性状、结薯习性、外观商品性、产量表现、蒸煮(烘烤)品质、深加工利用以及市场反馈等,确定了济薯26、红香焦、济薯22号、心香、济薯18号,5个鲜食甘薯主栽品种。这几个品种根系发达,生活力强,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能较好地弥补旱薄地水分不足,养分匮乏的缺点,达到以种节水的目的。一般比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1.1济薯26是课题组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种植的新品种,经试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耐旱、耐瘠薄、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红皮黄肉,鲜食风味极佳,适合烘烤和蒸煮,是适合鲜食栽培的上等品种,春薯区平均单产3500kg/亩以上,比对照北京553增产13%以上。

1.2红香蕉橙红皮深桔红肉,薯形纺锤,薯皮光滑,肉质较细腻,味道香甜,单株结薯数多,中薯率高,产量高,耐旱性强,缺点是水分较高,纤维稍粗。

1.3济薯22黄皮杏黄肉,纺锤形,薯皮较光滑,耐旱性强,结薯集中,产量较高,肉质细腻,水分适中,纤维少且细,适于薯脯加工及鲜食。

1.4心香紫红皮黄肉,薯为圆形,表皮较光滑,口感较粉,质地细腻,甜味较好,烘干率27%-29%。地下部结薯浅而集中,单株结薯6-7个,薯块大小均匀。早熟性较好,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地膜栽培,90-100d可以分批收获,可作两季栽培试种,填补了目前市场上早熟粉质品种的空白。

1.5济薯18薯形长纺锤,皮紫黑光滑,肉色紫,薯块整齐美观,商品率高达89﹪以上,味香甜,肉质鲜嫩,鲜薯产量高,结薯整齐集中,鲜薯产量比徐薯18增产30﹪以上,早熟,若早春覆膜栽培,7月底8月中旬即可上市。

2栽培技术

2.1选育抗旱良种和培育健苗临沂丘陵旱地多,应以选择抗旱、耐旱良种为主:济薯22号、济薯26、心香等。为培育壮苗,可于3月下旬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种薯用塑料拱棚覆盖酿热温床的双增温方法进行育苗。

2.2实行轮作和改土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倒茬,利于前期培育壮苗,增加抗逆性。前茬作物收获后冬前进行深耕翻晒,早春旋耕整平、整细,上虚下实后起深沟大垄。

2.3增施基肥,平衡施肥

2.3.1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有机肥、N、P、K肥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2.3.2肥料施用量依据试验结果,甘薯亩产3500kg以上产量,施肥分配上应采用“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确定施肥量,力求“前促、中稳、后保”;施肥技术为中等肥力水平甘薯全生育期每亩施肥量农家肥25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350-400kg)、氮肥10-12kg、磷肥6-8kg、钾肥12-15kg,氮、钾肥分基肥和二次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化肥和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混合施用。

2.3.3施肥方法 甘薯所用有机肥、N、P、K肥料,多在整地时作为基肥施用,采取全层施肥方法,以深施为主;农家肥或有机肥、磷肥、2/3基肥 结合耕粑施入犁底作为基肥,1/3的氮肥和钾肥在薯块膨大期追施;根外追肥于甘薯生长中后期进行。

2.3.4配施微肥缺硼可用硼酸或硼砂0.75g/m2作基肥或0.1%~0.25%水溶液腋芽分枝期喷施;对土壤pH值>7或含磷过多导致的缺锌症,可用ZnSO41.5~3g/m2基施或1%-2%ZnSO4溶液于团棵期喷施等。  

2.4提高栽插质量,合理密植,打造适宜群体结构。

春甘薯在我市于5月上旬开始移栽田间,栽深3~5厘米,浇足活棵水,精细培土,保证成活率。密植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一般情况下,我市甘薯春栽密度为3500~4000株/667㎡。

2.5抓好前、中、后三期管理,确保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

2.5.1前期管理:主攻方向是保全苗,促早发,为形成旺盛的群体奠基基础。栽插3天左右要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壮;遇旱浇水缓苗,以利扎根成活;在甘薯活棵后,及时中耕、培土。

2.5.2中期管理:主攻方向是促控结合、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矛盾。遇涝及时疏通垄沟,排除积水;发现茎叶有旺长的势头要及时化除、化控,前期要早打顶促分枝,每隔10-15d适时适量采摘嫩叶茎尖一次,一般可采6次,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关系,促使后期养分合理转入块根;也可用15%多效唑50~70克或缩节胺10克兑水75千克喷洒叶部来控上促下,一般7月下旬雨季来临后第一次喷施,以后每隔10d左右再喷一次,连喷2-3次。

2.5.3后期管理:主攻方向是保叶促根促增重。后期茎叶有脱肥现象,可通过叶面追肥方式补充茎叶生长所需养分,以延长茎叶生长活力,促进干物质向块根转化。方法是用叶面肥或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千克/667㎡喷洒茎叶,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一般增产效果达15%以上。如遇秋旱,要适时浇水,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块根膨大速度。

2.6专业化科学防控病虫害。

生产上的主要是黑斑病、茎线虫病、根腐病、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6大种类,防治上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突出生态控制,本着安全、优质、营养的原则,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防治技术,应用浸苗、诱虫灯、性诱剂等“一浸二诱”高效新技术,切实提高了防治效果。

2.6.1栽插期浸苗。主要预防根部病害,措施是秧苗栽插前,将秧苗基部3-5厘米茎段浸泡药液中10-20分钟,药剂可选用低毒低残留的50%辛硫磷微胶囊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有效防治病虫害。

2.6.2生长期诱杀害虫。依据甘薯生长期主要甘薯害虫蛴螬、卷叶蛾、天蛾等相对发生量大、危害集中、具有趋光趋味的特性,实行灯光和性诱剂诱杀。      

2.6.2.1杀虫灯诱杀害虫。针对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爆发力大、成虫羽化相对集中、抗药性强等特性,充分利用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330纳米~400纳米的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趋光的习性,自5月下旬至9月下旬,每667平方米设1盏频振式诱光灯,每晚8时开灯,次晨关灯,收到很好的诱杀效果。调查表明,防治效果达61.5%。

2.6.2.2性诱剂诱集害虫。针对金龟甲成虫出土期集中的特点,在盛发期放置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达到吸引异性诱集害虫的目的。6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500平方米悬挂1只诱捕器,傍晚6时放置1枚信息素诱集芯,次日8时收集害虫。

2.6.3收获期防治。结合甘薯收刨拣拾蛴螬或金龟甲,降低害虫密度。甘薯收刨、晒干及贮藏等每个环节,都要保持通风、干燥,杜绝种子霉捂。清除田间病残体,深刨病根,可压低越冬菌源,减轻翌年叶班病、锈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2.7收获

规模生产可根据市场价格及生育期灵活采收。栽后120d薯块达200g以上即可采收;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收获为宜,收获前20天不宜浇水,以免降低薯块的耐储性,收挖时要轻挖、轻装、轻运、轻卸,防止薯皮和薯块碰伤,最好用塑料周转箱装运。

参考文献

(1)马靖光 等 特色甘薯引种及其地膜栽培技术《南方农业》2017-01

(2)郭小丁等, 鲜食甘薯效栽培技术研究《江苏农业学报》2009-03-015

(3)黄浩清等, 鲜食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福建农业科技》2011

项目基金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临沂综合试验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