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单元教学的困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高中语文戏剧单元教学的困境研究

周颖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430030

内容摘要: 在高中阶段,戏剧作为和诗歌、小说、散文并列的文体,具有与众不同的文体特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戏剧的文体特点,而将其与其他文体的教学方式混为一谈,加之考试对于戏剧文体和相关知识的回避,越发使戏剧单元教学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戏剧单元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的效益和效果。本文从分析这一客观现象入手,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戏剧教学在高中面临困境的现状及成因,探究高中戏剧教学的重点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戏剧 困境

戏剧是一种极富艺术魅力的文学体裁,它在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中展示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世界,一直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高中戏剧单元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戏剧文本,领略戏剧魅力。戏剧文本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戏剧的文学因素,也是戏剧的表演基础,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记叙文学,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一、戏剧文本的特点

戏剧是以反映社会生活并揭露社会矛盾为目的的舞台艺术,其综合了文学、舞蹈、美术和音乐等多种表达方式,并通过这些表达方式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 本文所研究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中的戏剧皆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是舞台演出的依据。由此可以认为,中学阶段戏剧教学的研究对象是戏剧文本,是与诗歌、小说和散文并列的文学体裁。

戏剧文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征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戏剧具有结构完整性

幕、场或折的设置将整部戏剧分割成了若干个体,这些个体又构成了整个戏剧场景。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1。说明了戏剧取材与现实生活辩证关系,剧本中的素材虽然来源于客观现实,但是戏剧文本如何演绎却并不受现实时空的限制,幕、场或折的功能就是帮助戏剧文本实现时空的划分。从这一结构特点来看,戏剧文本的每一幕、每一场或每一折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所选的三篇戏剧文本——《窦娥冤》、《哈姆莱特》和《雷雨》均是选取了完整剧本中的一部分,这无疑破坏了戏剧结构的完整性。

2.戏剧语言具有个性化和动作化特征

戏剧语言与其他体裁的语言不同,它应该贴近人物,完全的属于人物自身,而不应该流露出作者“代言”的痕迹。教师在戏剧文本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一点,戏剧的语言不应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能够体现剧中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语言。这样兼具个性化和动作化的人物语言不仅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起到加剧情节矛盾从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3.戏剧情节以显在和潜在两种方式呈现

戏剧文本的情节是由显在情节与潜在情节两部分共同构成。显在情节即指观众可以直接在舞台上看到的,潜在情节则是观众看不到的“幕后”的故事,但是潜在的情节又必须让观众了解,否则观众无法理解显在的情节。显在故事情节矛盾尖锐,人物语言生动,戏剧性表现充分,潜在的故事情节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显在的情节加以补充和佐证,使整部戏剧更加真实,逻辑更加合理。

但不论是精巧的结构还是跌宕的情节都必须以戏剧语言作为载体,戏剧语言既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揭示着人物的心理变化,其在戏剧文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学习戏剧文本主要就是鉴赏戏剧的语言,透过戏剧的语言走进戏剧的世界。

二、戏剧文本的教学价值

教育的目的是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并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剧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并揭露社会矛盾的舞台艺术,其教育功能日益突出,良好的戏剧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社会历史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其提高审美能力,更可以帮助学生完善道德人格。

1.拓宽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戏剧作品,其本身会不可避免地打上社会历史的烙印,反映历史变迁、时代精神、家族际遇及个体命运,从这一角度来看,戏剧就是活的社会百科全书。学生学习戏剧文本,在众多戏剧场景中建立对社会历史的认识,通过戏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出对戏剧人物的解读,最终达到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学生学习戏剧的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情感和审美上的共鸣也会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影响。

2.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审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从人的社会实践中去发掘人的价值和意义。优秀的戏剧文本取材于现实生活且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戏剧文本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通过赏析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等鉴赏手段来还原戏剧文本构建的世界。这样完整的审美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审美享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美的感知变得更立体,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进行戏剧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并发挥戏剧的审美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2”。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戏剧文学教育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遗憾的是,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文学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现阶段的戏剧教学现状做出客观而细致的归纳,对戏剧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改进策略。

三、戏剧文本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从高中戏剧文本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戏剧文本教学面临着教师戏剧文本教学策略失当、学生无暇顾及戏剧文本的学习、戏剧文本教学环境恶劣等诸多困境,这些困境使得在课堂上开展优质的戏剧文本教学活动成为空谈。针对上述教学困境,本节将从教师、学生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导致戏剧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1.教师教学素养缺失

教师具备良好的戏剧文学素养是教好戏剧文本的必备条件。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对于戏剧文本的认识仅来自于课本配发的教师用书或其他教辅书籍。因此相当多的一部分教师对于戏剧文本的认识与理解还不够全面。教师想要完成高质量的戏剧文本教学就必须重视对戏剧文学知识的积累与研究,不断地提高戏剧文学素养,把握戏剧文本教学的精髓。如果教师不能深刻的理解戏剧文本,缺乏相关的鉴赏能力,就会使戏剧文本的教学大打折扣。

2.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在呼吁给高中生“减负”,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减负”二字仍是不切实际的空谈。高中繁重的学习负担侵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按照课程大纲,高中语文应该在三年内完成,然而现实中却为了给高考争取复习时间,将三年的课时压缩至两年。如此一来,有限的时间被学生用来学习跟高考紧密相关的知识,戏剧作为“冷门”考点早已被学生放弃,更无暇顾及戏剧的课外实践活动。

3.社会功利化的教育目的

学习戏剧文学最根本的目标,是在掌握戏剧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新颖的见解,本应该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但在高考中戏剧所占分值极低,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近三年来制定的考试说明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如戏剧只作为选考内容。在这种功利的考查方式的影响下,戏剧文本教学越来越不受到重视。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戏剧文学教学活动时只单纯的介绍作者生平,情节走向以及作品表达的情感主题。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戏剧文本教学既不能让学生领略戏剧的精华,也不能让学生体会戏剧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目的阻碍了戏剧文本教学的发展。

综上分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陷入困境这一局面的形成,尽管有来自高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自于教育者,教育者对戏剧文本教学重要性地漠视,相关教学素养偏低以及戏剧文本教学策略选择不当,令戏剧文本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参考文献:

[1]马威:《戏剧语言》,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董键,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周安华:《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吕效平:《戏剧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清]李渔:《闲情偶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