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振兴乡村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浅谈振兴乡村教育

贾元成

永登县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 甘肃兰州 730300



摘要:乡村教育日益趋于“小校额”、“小班额”化。生源少、教师配备难,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之一是振兴乡村教育,美丽乡村建设须先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

主题词: 乡村教育 现状 问题 策略

从事县域教育统计和教育发展和规划工作多年,亲身经历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及“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的全程,对乡村教育工作的发展演变历历在目,感受颇深。现谈谈对乡村教育振兴浅薄看法,藉以抛砖引玉,慰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微薄之力。

一、乡村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通过国家“校舍安全”和“全面改薄”以及“农村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目前,中小学校舍、寄宿学生生活用房及设施、体育运动场和教学设备均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能够满足教学及生活的需求,但在教育软件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教师配备与教学能力,乡村与县镇、县镇与城区有较大的差距。由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发展极不均衡的矛盾,为子女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优越条件,近年来进程务工和购房进城人口的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农村教育“小校额”、“小班额”日趋严重。农村教育由于生源减少,教育成本急剧增加,农村以撤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来降低教育成本;而城市和县镇学校又涌出“大校额”、“大班额”现象。市、县政府把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城市和县镇“大班额”现象愈演愈烈,在每学年开学初,优质学校涌现“一位难求”的现象。农村学校“空”城镇学校“挤”的情况还引发了不少的社会问题:一是农村学校“小校额”、“小班额”增加了国家教育投入的成本;二是农村家长无论是进城务工还是购房进城,都增加了家庭教育成本,致使部分家庭生活负担重,返贫隐患高;三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大量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存在粮食安全隐患;四是由于大量人口流入城镇,生活无保障、学位紧张存在社会不稳定因素。

  1. 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十多年教育统计的数据分析和我县乡村分布及经济发展的研究,我浅薄的从六个方面谈谈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乡村虽然经过历次教育布局调整,但县域内乡村学校“小班额”、“小校额”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经历次教育布局调整,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由2000年547所调整到目前的167所,但现有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中还存在百人以下学校104所,10人以下班级384个。由于生源不足,教师配备少,学校经费少,正常运行困难,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教师工作繁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稳定、持续均衡发展。

(二)师资配备困难的问题。自2000年开始,小学从起始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学制由五年制转换为六年制。虽然增加了课程,延长了学制,但没增加教师编制,教师在县域内原有编制内调配解决。原有编制内调配解决的办法就是合并学校。县域内撤并学校后,生源并未按照计划合并到目标学校,而绝大多数学生采用进城务工和购房进城及租房陪读的方式到县城入学,这样不仅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支出,还使城市和县镇生源剧增,造成“大班额”、“大校额”现象。如我县县城现有义务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35.8%,并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年增加,虽然化解了“大班额”却出现了“大校额”。为化解“大班额”县镇学校只能分班,分班后缺乏任课老师,班级任课教师调整频度高影响学生成绩提高。乡村学校虽然学生少,但开齐开足课程后,缺少专任教师,教师兼课现象严重,从事乡村教育的老师身兼多面手,教师负担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使农村教育陷入教育发展不稳定状态。

(三)师资配备不合理的问题目前,乡村教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选拔转任的民办教师支撑,近年转任的民办教师大多已退休,新选拔招考的教师大多数是外地招考人员,且是女教师居多。目前,退休的教师多,招录的教师少;招录的教师中女的多,男的少。乡村学校大多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小学校、地处偏僻的乡村学校大多配备的是面临退休的男教师,老教师;在乡村中心和集聚区学校大多配备的是新招录的年轻人多、女老师多,乡村教育教师配备中,按照学历、年龄、学科结构合理配备教师十分困难。教师配备的不合理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健康长远发展。

(四)学校运行费用不足的问题。由于绝大多数乡村学校生源少,按学生数下拨的公用经费相应减少。由于经费少,乡村学校运行困难。如我县乡镇寄宿制学校32所,寄宿学生5039人,平均每校不到157人;乡村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104所,其中50人以下的59所,10人以下的11所。按现行标准和平均在校学生测算,乡镇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每生每年200元,每校公用经费不到13.4万元;乡村小规模学校每人每年650元,10人以下的学校每年公用经费不到3万元。经测算,乡镇寄宿制学校每年水电暖及办公等费用在18万元左右,乡村小规模学校6.65万元左右,乡村学校保运转存在困难。

(五)乡村教育新项目实施后新增的费用困难。乡村教育推进实施现代化教育技术后,新增的现代设备的运行费用增加;实施供暖工程清洁能源电暖气改造后的供暖费用及设施维修运行费用增加;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后,水费及污物处理费用增加;乡村教育营养餐供应工程实施后的运行费用增加;由于乡村教育生源少,建筑面积大设备运行维护费、水费、电费等各项开支大,加剧了学校保运转的难度。如我县武胜驿镇初级中学是一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569人,其中寄宿学生518人。按现行标准学校公用经费每人每年1050元,该校公用经费约64.3万元;每年水电暖等办公费用支出在90万元左右,其中电暖器取暖费40万元;生活用电及教学设备用电11万元;水费3.5万元;设备维护运行费用18万元;教师办公耗材的费用18万元。

(六)乡村教育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乡村教育由于分布多样化和原有学校布局不合理,历年来的教育布局调整不均衡,使目前乡村教育布局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部分行政村还存在多所学校;部分行政村需要保留学校,而实际已调整撤并了学校;部分学校调整布局不合理,引发学生流动潮,逼迫家长到县城陪读,增加了教育成本,加大家庭经济负担,引发城镇“大班额”现象。

三、乡村教育振兴的策略初探

振兴乡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布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每个教育人思考的问题。我对乡村教育振兴有些许浅陋的思考,供大家商榷探讨,对乡村教育的振兴奉献些许微薄力量以慰藉振兴乡村教育的心愿。

(一)规模化办学、集约式发展。

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四十年来,条块化生产经营的缺陷日益显现,农村生产效率不高,经营效益不佳,群众收入低,乡村空置率增加,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农村新的变革迫在眉睫,农民住房城镇化、生产经营公司化、农民身份职业化的发展是乡村振兴变革的方向之一。政府须以“优质项目”建设为引领,适当的“挂、靠、撤、并、扩”等多种方式,以地域或者项目为抓手集约建成1万人,3万人,5万人,10万人等规模集镇,整体搬迁偏远、分散的零星村居。按照国家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要求,实施集约式发展、规模化办学的乡村教育振兴之路。

(二)制度化管理、长效性发展。

国家规定公职人员工作时间为261天,除去国家法定节假日,实际工作时间为250天,而教育由于寒暑假的原因,每年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足200天。给予教师职业尊重和地位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学生正在学习本领、增长知识的金色年华,大好的时光却被荒废了。学制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教养目标提高了、学制延长了、课程增加了,每年的学生学习时间却缩短了四十多天。这对教育质量的稳定提高存在不利影响。由于空闲时间多,城镇的学生双休日奔波在各种辅导班中,乡村的孩子只能疯跑在田野中,这样即增加了城镇家长的教育负担,也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建议教师学生开学实施单休日的制度,确保学生年在校学习时间240天,把双休日中的一个休息日集中到寒暑假集中休假,这样保障了教师每年250天的工作时间,又体现劳工平等。开学实施单休日的优点:一是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权利;二是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三是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四是杜绝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乱象;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设业精技良、爱岗奉献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好校长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和互助互学,带出业精技良、爱岗奉献的教师队伍,好的教师队伍就能够培养一批肩负使命的国家栋梁之才。乡村教育须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建立集约式发展,建立高标准的学校筑巢引凤,加大力度建设一支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品高志远、业精技良的教育管理团队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教育管理团队,就能培养一批批好的校长队伍,在一批批好的校长带领下,教育就会蓬勃健康长效的发展。加强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设,打造品高志远、业精技良的教育管理团队,形成教育管理人员的阶梯培养和继续教育模式,形成管理团队培养的长效化机制。

(五)建立教育发展长效制的规划和管理。

由于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大多为双螺旋递进式,由于教师、学生的发展均呈现双螺旋递进模式。教学设备及生活设施的更新换代,必须建立教育发展长效制的规划和管理。在校舍建设、教育设备更新、教师队伍教师及管理团队建设中都必须落实长效发展的机制。

总之,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仍须重整行装再出发。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为人民谋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初心使命激励我们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