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2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梁明聪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那思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000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从当前初中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探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引导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学生思维;激发与引导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系统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教师加强教学创新,积极的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意识,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教学情况,不断丰富教学技巧,加强教学创新,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学生喜欢数学学习,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深入探究,主动思考,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创新教学模式。

例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由于几何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比较有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引入三角函数新课,利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用形象的三维体系展现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视频是提升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措施,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入数学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2]。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方式限制,获取全新的学习思路,从而建立数学创新思维意识。

例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思考,积极的探索数学方程的解答思路,帮学生发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解题规律。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移项、合并,启发学生寻找解答的思路;当遇到括号、多项运算等复杂的形式时,向学生对提问如何对复杂的方程方程进行求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从而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建立数学创新思维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1. 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意识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渐形成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通过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发散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养成创造性思维[3]。在数学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方式比较多,比如教学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通过互动教学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养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对课堂互动内容进行设定,采用灵活的互动策略,提升师生之间互动效果。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在制定教案时需要对活动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大胆验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养成思考的习惯,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意识。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学生具有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理念,教师对二次函数进行授课后,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教学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不同的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帮助学生拓宽思维面。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大胆猜想、并验证猜想。学生假设、验证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通过这一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注重教学激励,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励,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4]。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积极策略,利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果。同时教师要掌握好激烈教学的限度,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由衷的称赞,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升主动思考意愿,在数学学习获得更好的思考体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学生给出思考结果后,教师不能立马否定学生思维。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要跟随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发现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这样的激励教学既不打击学生思考积极性,同时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思维方式,提升了思维的有效性,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1. 巧用信息技术,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利用信息技术,开拓新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带入教学信息化的氛围中,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时情景设定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教学有着很好的反馈功能,可以将学生数学课堂反响及时传达给老师,老师也能更加准确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的引导,方便学生更正。

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创新是初中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要适当的激励学生,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思维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郎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J]. 中外交流,2020(12):276.

  2. 吕永浩.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J]. 新课程·中学,2019(5):193.

  3. 陈一平. 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J]. 课程教育研究,2015(9):43-44.

  4. 邱练书.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7):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