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焦可

中央民族大学 10000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就开始弘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习总书记对其做过详细阐释,大致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革命文化,优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精神,弘扬当今时代先进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而中小学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当今弘扬的文化精神能对青少年品德发展起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使之养成高尚情操,进而培养他们敏锐的思维和宽广的视野。因此,中小学的教师应该将这种文化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铭记革命先烈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与时俱进,弘扬当今时代文化。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教学内容选择

1.国学经典

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比如北京海淀区某小学的一年级早读任务是读《弟子规》,这种浅显易懂的经典读本可以给正在成长初期的孩子们以朦朦胧胧的启迪:要孝顺父母、要友爱兄弟、要尊重老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等。经典读本带来的启发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即使现在不懂,但是却会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很细微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做某件事时会慢慢地有一个衡量标准,而当他们渐渐长大对很多事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时,经典阅读带来的正能量又会指引他们做出正确的抉择。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流传了数不清的宝贵的经典作品:《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人用十几年的时间去写成一本书,用几十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地修改,最终沉淀下来的都是我们永不枯竭的的精神源泉。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语文老师不仅要抓学生的识字与写字,更要带领学生从浅显的国学经典入手,比如《三字经》、《弟子规》,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深深印在学生的心间。就像倪文锦先生指出的那样:“不管学习何种母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阅读经典,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学生都概莫能外”。1因为小学时期正是孩子们人格素养开始形成的初始阶段,而国学经典文学作品是经过时间洗礼的能对我们的思想情感和人格修养起到帮助作用的作品,所以我认为中小学阶段教师带领学生研读国学经典作品是非常必要的。

2.民族经典

汉族有我们本民族的英雄人物,比如民族英雄戚继光、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其他少数民族也有本民族的英雄史诗和赞歌。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弘扬一种英勇无畏敢于为国家百姓献身的精神,而正是这种共同性成为我们各个民族相互吸引和接纳的动力。中小学语文教师选择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比如让中学生不仅要知道本民族(汉族)的英雄人物,而且对少数民族的英雄传奇也要有所了解,学生在了解民族经典的同时也会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一方面增强我们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会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本民族的文化,从而增强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精读指导

1.设计问题

首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设计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按照问题指向去思索,这样能够确保学生对作品有明确的认识,深入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比如教学七年级教材《藤野先生》时,学生一开始只是关注围绕藤野先生所描写的几件事情,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发掘较浅显。这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鲁迅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描写这篇文章的?他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又是什么呢?你对藤野先生的哪些描写有深刻的印象?能不能简单地做一下分析?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能够快速捕捉到这篇课文想要传达的思想,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精确把握,推动教学环节的层层深入。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设计出具体的问题,是品读经典内容的前提,这样能清晰地给学生铺就一条道路,从而让学生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重点分析环节。

2.品读内容

其次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鉴赏文章的语言。富有文化精神的作品,它的语言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或者平淡中透出感人至深,或者具备较强的思辨哲理性,或者能鞭策世人给人以觉醒的力量,因此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内容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言文作品虽然篇幅短小,却在语言雕琢上非常细腻深刻,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时,可以重点让学生品读莲与其他花的对比,来突出莲花本身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

3.延伸阅读

最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延伸阅读。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后,可以让学生课下阅读俞平伯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分析两篇文章同样的题目,同样的描写对象—-秦淮河,为何却写出了两篇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位大师的生平背景和当时的遭遇入手,来探寻他们在描绘秦淮河时各自不同的心境,让学生各抒己见,来点评一下他们心中比较喜欢哪条“秦淮河”,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大胆思考给予鼓励,并肯定他们的这种对比精神。我认为,延伸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在某种程度上考验教师的文学功底,让教师将自己所学过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对比;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让学生对大师的认识更加鲜活、对作品的了解更加深入,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符合现代课堂教学发展要求,与学生学科认知成长相契合。

2

三、结语

在这个快节奏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精神的力量密不可分,而精神力量的养成离不开文化的培养,因此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阅读不必太多,但要源源不断,真正能对生活和学习起到启发性作用。在此基础上,社会学校和家长有选择地用一些富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品熏陶他们,使他们能够成为博览群书的人,进而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也避免了他们的碎片式阅读,改善当前阅读状况不太理想的情况,这样做在扩大学生阅读面的基础上不仅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而且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 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 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2]孙丽洁.“读、鉴、品”让经典更“经典”[J].教学实践研究,2020.

1 倪文锦. 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 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2 孙丽洁.“读、鉴、品”让经典更“经典”[J].教学实践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