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以利川市忠路镇小坪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3

农村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以利川市忠路镇小坪小学为例

肖玲 庞雪峰指导老师

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小坪小学 445403

摘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学困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呢?又能如何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在实习学校随机抽取的部分年级农村学困生的情况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家访等多种调查方式,以及结合与农村学生日常相处的实际经历,来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农村贫困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通过对症下药、重树信心、正确理解,一视同仁、分组学习等方式帮助、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

关键词:学困生;特征;帮助方法

通过我在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小坪小学101班实习时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我对学困生的学困原因有了很多理解。在日常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学困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呢?又能如何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在实习学校随机抽取的部分年级农村学困生的情况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家访等多种调查方式,以及结合与农村学生日常相处的实际经历,来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农村贫困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调查的问卷中,我主要通过两个阶段的调查来分析和设计调查题目,即调查影响学生本身的内部心理原因,以及影响学困生的外部原因。其中,有十五道是选择题,两道是开放选择题。本次调查问卷抽样的对象主要是一、 三、四年级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3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一、内部原因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如别人的一种心理和状态,表现为悲观失望、丧失了自信心、踌躇不前、不敢有所作为等,在儿童心理学中这些都属于其性格上的一个重要缺点。[2]有些学困生由于其学习的基础差,上进心容易受挫,从而不思进取,使别人对他们的某些思想和行为都表示了否定,从而丧失了自信心; 有的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长期地受到其他人的指责、歧视、埋怨和排斥,因此没有上进的信心和奋斗勇气。这样的自卑心理易导其孤立、离群,抑制了自信心, 不敢与其他人直接交往,严重地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成长。


()孤僻心理

从调查和问卷的结果来看,这部分学生大约有46%不愿意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有33%的学生偶尔或很少与其父母进行交流。而在其学习和生活中,这部分学生平时的思想和性格就比较内向,表现得较为少言寡语,不苟言笑,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者沟通,将所有的想法都隐藏在心里。而具有孤僻心理的学生则表现为在学习上的"沉默",他们不会主动提问,也不愿过多交流,,因此,学习时间越长,累积的不懂的地方也就越多。

在实习过程中,我就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学生,她平时课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但其实有的答案她是知道的,而在课下,她也很少与其他学生一起玩耍,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然,对她来说,没能听懂的知识或是难题,她也常常是自己憋在心里,不去向老师或是同学们请教。那么针对孤僻惰性心理的这些学生,就只能"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了。


()惰性心理

根据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出,有79%的学生觉得回家后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喜欢看电视或者和身边的同学一起玩,38%的学生可能会觉得"作业多,不想做"或是"只想玩,不愿做"。同时,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和家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的学困生回家之后首先是不愿去完成自己的作业,回家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喜欢看电视、和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玩,或是完成自己的作业拖拖拉拉。勤奋使人进步,懒惰使人落后,所以对于学习懒惰的学生来说,自然也会越学越困难。


()畏难心理

畏难心理是与失败密切相连的心理状态,它产生于每次失败所引起的情绪反馈。畏难情绪于学困生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在这次问卷调查里就有38%的学生选择了"作业难,不会做",46%的学生觉得老师讲课有一点听不懂。有的学生每次遇到这样稍有难度的学习问题时,就会因为"不懂"、"不会"而选择放弃,逐渐就形成了畏难心理。之后我又随机抽选了几名学生与他们进行谈话,在交谈中我又了解到有的学困生在失败后常处于心理失常状态,挫折容忍力差,以至于望难生畏,对于小困难也失去了信心,也会产生畏难心理。还有就是这样的学生非常缺乏了自信心和挑战的勇气, 使他们不敢向小学老师和身边的同学请教,害怕就会遭到老师的讥笑和学生的拒绝, 处事畏首畏尾,言谈举止非常缺乏了勇气,意志力薄弱。[5]这种畏难心理其实在学生们心中基本都是存在的,只是有的学生会主动的去想一些办法自己去解决和帮助自己克服困难,而部分的学生却在此时退缩或者逃避,直接选择放弃。因而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也就容易形成学困。


二、外部原因


()农村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农村有一些学困生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所以主要是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 而这些老一辈又过多宠爱孩子,很多时候家长的管教并不严厉,他们要么就是根本"管不住",要么就是"无所谓",而家长的这个“宽容”态度往往会使得这些学生逐渐缺乏了约束,对自己的学习不上心,最终使自己的学习越来越差。然而反观由严格要求的家长抚养的孩子,这些家长往往会认真监督督促,因此这样的孩子大多数学习态度都非常端正,并且十分认真,在自己的学习上也往往能有很多的收获。

另外,我在实习和教育实践中,还发现一些学困生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差, 经常在课堂上由于表现差或是不专注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和呵斥、家长的严厉责备和训诫、同学和家长以及邻居的冷嘲热讽, 因此他们非常讨厌这样的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不要这么管他。同时也有一些家长和其他的老师由于恨铁不成钢,在对学生的管教上过于急躁,方法过于生硬, 这样就会使得这些学生与老师和家长之间产生了一种对立的情绪,有了一种逆反心理。 这类的学生往往以一种抵触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来对待周围的任何人,还往往会对他们搞些小小的恶作剧,甚至把在家长和老师面前他们所受到的批评和训斥以欺负更小的学生这种方式来安慰和发泄,以此换取心里的平衡和一种补偿。面对这些误入歧途的学生,为了把他们拉回正轨,这时候的家长们和学校的老师们更是一定要心平气和,对这些小学生们多一些耐心和一些信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方。


()学生的教育学习环境

农村的中小学生极易被四周的环境影响,而现在一些农村有的学生家长由于长期的在外打工或对于教育的不十分重视,并不能为学生和家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生活环境;另外还有就是在偏远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相较于城镇较差,各种教育方面的资源不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条件下,也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建议

对此,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通过有效的沟通以及其他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虽说人都存在一定的共性, 可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那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只有知其因,对症下药,才能得好果。

例如班上的一个小男孩,他其实平时很聪明机灵,可学习就是不好,这是由于他上课时也时常不听讲,喜欢做自己的事。后来我在与其他老师以及与他沟通交流之后了解到,这是因为他的爷爷奶奶在家带他,没能正确给予孩子引导,平时也并未在学习上太严格要求,并且他的爸爸在外打工,给予他的家庭关爱与互动较少。对于这种的特殊情况,我就经常与他们一起聊天或者进行沟通,在给他们一起上课时我会让他主动回答我的一些问题,帮助他参与课堂,帮助他重新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并且适当的与他的爸爸沟通,让爸爸及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学习要适当严格要求。此后,他果然在课上越来越认真听讲,课下也对作业练习更加认真。


()摒弃自卑,重树信心

对于大部分学困生来说,由于学习上的落后,很容易使他们在内心形成"我不行,我不如其他成绩好的同学"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也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对自己的自信,也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首先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先设置相对简单的题,由简入难,使学生像游戏闯关一样,在一关一关的胜利中感到喜悦,重获自信。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多组织活动,如班会活动、课外游戏活动、大扫除活动、班级文化布置活动等等,让学生多多参与,在活动中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或是闪光点,从而树立起自信!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鼓励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步自信起来。


()正确理解,一视同仁

学困生有时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可能会因此受到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的一些冷待,如果长期生活在他人对自己的否定之中,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都会使他们受到很大的伤害,也容易使他们变得更加的自尊心强、更加敏感易受伤,因而他们更加需要他人充分理解他们,平时多加理解和鼓励,尊重他们。另外,老师对于学困生和其他的学生也应该有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他们在自己学习上稍微落后就不耐烦,或者是听之任之不管他们,此时更要以耐心和充满爱心的方式来帮助温暖这些学生!


()分组学习,以优带劣

充分发动老师和学生的集体力量和爱心来帮助他们。班上的学生们不仅是同窗,也都可以是良师益友,可以通过老师和同学、朋友们的相互帮助,让学困生能够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帮助学困生的其他人能够巩固自己所学;另外,一起分组学习还同样可以使学生们能够互相监督,提高他们的自制力;还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相互的良好竞争关系,而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形式,使所有人共同进步。老师毕竟只有一个人,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要借助其他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学习,而班上集体的力量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我们要善于并多加利用。


()遵循学习规律,循序渐进

很多学困生由于他们的基础能力比较差,理解消化知识也比较慢,所以有时候可能他们对于很多知识还只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不能急于求成、焦躁冒进。对学习是急不来的,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提升,就像一年级数学开始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到二年级学习简单的乘除法一样,不能将所以的知识一下子的输灌给学生们,而是老师要根据学困生的理解接受知识能力来合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针对他们的情况他们适当的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因势利导,让他们逐步进步提升,而学生在这样一步一步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就感。


()善于表扬,奖惩有度

表扬和奖惩鼓励活动是引导学生充满善意的心理鼓励和自我表达,是其自我产生增强自信心的重要物质动力,是对引导差生自我加以保护和增强约束力的重要物质催化剂。[1]冯志勇在《中小学生心理特征导致的行为及采取的对策》中明确提到,低年级阶段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具体。行为表现为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与自己学习的外部活动本身直接的结果有关,对自己学习的外部活动与其结果更感兴趣,例如非常密切关心自己的学习是否能够得到小红花、小红旗、 奖品等等。因此,老师和学生家长更应适当的鼓励给予他们奖励,借此来培养和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困生虽有自己的缺点,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夸奖鼓励,让他们首先树立起自信心,同时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自我的约束力进一步加强,当学困生们发现自身优势并树立起自信后,他们也能渐渐对学习产生信心。

桑标曾提出期待效应, 就是指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人际感情和较高的心理期望可以直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心理变化。而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就是要给他们这样一个好的期待,帮助学生自己设置一个合适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表现欲望强烈,渴望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密切关注,对许多感兴趣的事物都充满浓厚兴趣的特殊成长时期。[3]对于那些表现欲强、渴望得到老师关注的学生来说,老师就可以及时表扬和鼓励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抓住机会,在课上适时让他们回答老师提问等, 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也可以有效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对听课的关注和兴趣。


()心理疗法,治本之策

首先、老师和家长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让学生对老师和家长产生信赖,从而使得学生愿意接受更多来自于老师和学生家长对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鼓励和帮助。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大多是由生活和学习中的主导事件形成的。小学生比较信任教师,做事情、想事情都会依赖于教师的想法,所以教师的意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小学生的依赖性的心理特点对教师开展工作是有利的。而学生们因为感受到关心和对老师的心理上的依赖性,就会对学习重拾信心、认真努力。

其次、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与家长和学生们之间相处最多的,除了老师便是学生的家长了,而正是家长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一时不能看出来, 但却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第三、紧跟学习,及时督促兑现。对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及时上交,安排的学习教育任务一定也要如约兑现,让家长和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老师是说话算数的,让他们无机可乘,不敢随意偷懒,做到"学习诚信"。刚开始时我们的学生或许只是暂时的受迫于"老师惩罚",但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就会渐渐地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地增强自我约束和自律自觉性。

第四、 教育学生知情懂理。每位老师、家长对于学困生都付出了很多的爱心,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能够理解的。 我们要努力让每个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努力争取好的成绩来报答家长与老师的一份恩情。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希望!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经说过,"上帝造就了我,而我却将模子打破。或许我们的帮助,正是帮助学生们打破“学困”这个模子的助力,只要我们永远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军.初中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J/OL】.2017-02-04.2020-02-05

【2】葛家小学课题组.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J/OL】.豆丁网.2015-05-08.2020-01-02

【3】曾庆利.初三后进生转化总结.【J/OL】.2010-01-08.2020-02-19

【4】陈艮川.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J/OL】.2012-03-07.2020-02-19

【5】张乃勤.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教育.【J/OL】.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9).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