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性化的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性化 的融合研究

王猛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100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的国内现状进行总结,对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的基础理论进行概述,从实际出发,对当前我国学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针对各方面问题提出切实有效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性化的融合对策与建议。最后提出对我国学校建筑设计的美好期望。

关键词:学校建筑;建筑美学;人性化

前言

我国的教育起源于蒙昧,兴于孔孟,发扬于当代,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育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并未将学校建筑设计融入建筑美学和人性化,从学生角度来看,这是忽略了建筑文化对学生教育环境的影响;从学校本身的角度出发,一个拥有着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的学校建筑更能够为生活在其中的所有对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且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为了使学生以及学校内的工作人员拥有更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需要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赋予它一定的建筑美学,同时,建筑本身也应该具有一丝人情味。

  1. 国内现状

我国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的设计尚且处于初期探索的阶段,而将两者融合的理念更是基本停留于理论阶段。由于当代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学校建筑的设计上也就主要在围绕基本功能的需要来展开。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应用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的概念并不符合社会快速发展的教育资源需求,所以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而校园空间环境的处境则比校园建筑更加尴尬。由于市政规划对学校的规划使用要求大都比较功利,注重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见的学习资源,而忽略了学生对于人文关怀考虑,校园空间环境被简单的视作校园建筑建设后,学校内的剩余空间。校园空间环境本身应有的设计规划、用途考虑、便捷性与人性化考虑、与建筑的关系、和学校整体氛围的协调性等因素,从前期规划到施工建设过程,都没有得到重视。而学校发展所进行的扩建、改建工程,也会更进一步的加深校园空间环境的缺失问题。人文元素和园林景观设计脱节甚至互相冲突的情况在校园建筑与环境设计中屡见不鲜。在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校内,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一些城市中心地区的小学,甚至出现了没有建设操场的情况。


  1. 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概述

建筑美学起源于人类审美对于建筑的探索认知,是一种美学的客观认知[1]。从此建筑不仅是具备固定基础功能的事物,在与美学发生联系后,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还包含了建筑美学的因素。建筑美学作为美学和建筑学的融合产物,在强调美学观念体现的同时,也强调了融合后建筑功能的保留与强化。所以建筑美学的诞生,并不能解决建筑建设侧重功能完善和侧重人性化考虑的矛盾,即建筑人性化与理想化的对立统一矛盾。建筑本身作为具备一定功能,并通过向人们提供功能服务来体现其价值的事物,必须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基础进行建设。而过分注重功能需求,所产生的建筑必然与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要相冲突。

例如在针对学校图书馆这一类设计时,从建筑美学上来讲,在图纸设计时可以采用颜色一致,极简式的风格来进行建造,恰如白色的干净,蓝色的深邃,灰色的内涵。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阅读,因此首先保证环境的静谧,其次要保证光线的充足,最后要满足环境上的舒适。不要让环境太过压抑。

  1.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中关于美学与人情化存在的问题

3.1地域因素的影响

因为各地文化、风俗、人文环境的不同,所以每一个地方的学校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人文环境。但是在当下的学校建筑设计中,并未考虑到这类因素,只是采取了模板化的建筑设计方案,忽略了文化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门这一重大事实。同时也忽略了建筑美学和人性化在学校建筑设计当中的意义。

3.2空间环境缺失

校园建筑设计中,空间环境是体现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计,与建筑协调,具备一定氛围和功能的空间环境设计,能够完善校园建筑设计整体的观感,有效提升建筑使用者的日常体验。然而在当前的大多数学校建筑设计中,缺乏对校园空间环境的有效设计。设计者们往往在方案中着力于教学楼层数、教室分布布局、总教学面积等因素,而主要进行了教学建筑主体的设计,对于主体建筑中的空间环境设计,以及校园整体的空间环境规划,并没有进行设计,或者简单一笔带过,由建设方自行合理安排即可。而建筑施工方对于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则更加形式化、任务化。不考虑校园实际建设情况,死板带入一些空间规划模板,应付了事。这样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园空间环境的缺失,但随着学校扩建等多轮规划建设的展开,校园环境整体的氛围和人文教育效果明显下降[2]

3.3地方政策安排不合理

从整体上看,国家近些年对教育理念的探索进步是卓有成效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统筹规划教育建设,义务阶段教育减负等等,思想建设和教育结构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上级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宣传,在落实地方具体的时候,经常被本地教育部门简单化、定量化。地方教育建设规划,以至于地方教育政策的推行,应当在充分对上级和党中央的精神思想进行学习后,在讨论进行,切忌简单化功利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地方教育建设规划本身对学校建设就缺乏相应的标准。什么层次阶段的学校,应当多少建筑面积对应多少的空间环境,空间环境的规划允许多少夹杂在建筑中,一个区域的学校建设要大致体现出哪些人文因素,这都没有相关的设计建设标准。这也就造成一些学校建设,虽然规模很大,但学校的功能性并不完备,人文环境和建筑美学等的缺失,降低了学校的建设水平。

  1. 融合对策

4.1以人为本为中心进行校园建筑设计

首先应当深刻学习党中央针对教育理念方面的相关文件,组织交流对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的认识讨论,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层次,完成思想意识的转变。这样从校园建筑设计的规划,到具体方案提出,再到建设施工的执行,都能够结合人的要求进行设计,从思维上解决建筑空间设施的人性化考虑。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样需要反映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3]。以人的需要和实际要求为考虑,进行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与功能性综合考虑,校园园林景观的设计不应局限于在校园空间环境中任务性地放置,也应当融入到建筑主体的设计之中。人作为有独立思想思维的特殊动物,其精神需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一方面校园建筑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成长特点进行校园建筑设计。

4.2从实际出发对学校建筑设计有针对性进行改革

就我国的教育环境来说,受限于各地区的的地理,政治,人文环境的不同,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要有针对性的对当地的文化进行分析。例如南北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文化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要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基础上,对其当地的学校建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这既是尊重当地的人民习俗,对学校建筑设计作出人性化的考量,同时也是从建筑美学角度出发,保留各地的文化特色。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学校建筑设计对于建筑美学和人性化融合的探索,在大学建设方面开始出现成效,但仍旧存在许多不足。而将人性化设计与建筑美学融合,一是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更舒适的学习和成长的教育环境,二是对学校校园文化的一种体现。所以建筑美学与人性化在学校建筑中的应用是学校建筑及空间环境设计重要的必然趋向。

参考文献

[1]葛云龙.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82.

[2]王静伟.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1:133.

[3]徐耀.学 校 建 筑 设 计 中 建 筑 美 学 与 人 情 化 的 融 合 探 讨[J].山西建筑,2012,36(3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