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高龄患者骨折临床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骨质疏松性高龄患者骨折临床护理观察

井含龄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青海 共和 813000

摘要:目的:研究高龄患者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临床最佳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高龄患者130例,均出现骨折情况。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行常规护理方法,B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出现概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长、骨折愈合时长。结果:B组患者各方面都优于A组。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式的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高龄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高龄患者;骨折护理;临床观察

引言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老年常见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骨质疏松一般为骨量减少导致骨骼脆性增加,稍有外力作用可致患者骨折。治疗手段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骨折治疗同时考虑到骨质疏松因素,二是骨折治疗后继续骨质疏松的治疗。临床上大多数骨折患者如不需行手术治疗则进行保守治疗,采取石膏固定、夹板固定、吊带固定等,同时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所以病症情况复杂度高,需要精心科学的护理。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高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X线骨密度检测均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排出骨炎症性病变、继发性骨肿瘤等因素导致的骨折。A组男性35人,女性30人,年龄分布为65-83岁,平均年龄为70.12岁。B组男性32人,女性33人,年龄分布66-81岁,平均年龄70.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比较统计学意义(ρ>0.05),具有可比性。

2 B组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表现为抑郁、恐惧、危机感重。护理人员需先从熟悉环境入手,营造温馨熟悉感,卸除患者戒备心。以积极热情态度接待患者,介绍住院环境。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舒适体位,搬运时动作轻柔,不可增加患者痛苦感。进行健康宣教和住院规则介绍,如探视时间安排、饮食作息、洗漱间位置、医护办公室等。询问其生活习惯、饮食禁忌、爱好特点以及生活要求。高龄患者难免说话重复、口齿不清,护理人员需认真倾听,对疑问耐心解答。在治疗允许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要求,高龄患者出于某种心理因素总觉得卧床不舒服,垫子高低不平之类要求更换,其实医院的床褥垫子均为统一规格,但为使患者满足,可及时更换,这是一种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心理护理目的在于克服患者心理障碍,消除其错误治疗观念,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依从度。

2.2 饮食药物护理

骨质疏松为慢性骨代谢疾病,在骨折治疗期间服用钙片,有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二磷酸盐、钙降素等。督促患者进食牛奶、豆制品和海制品等物,补足维生素D3和维生素C,多食水果蔬菜,蔬菜选择韭菜、芹菜、小白菜等,可有效锁住钙流失。坚持少食多餐,高钙、低盐、适量蛋白的饮食搭配增加营养吸收,提高身体免疫力,禁食辛辣、油腻、油炸、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及高脂肪食物。同时戒烟戒酒,注意调理胃肠功能,促进吸收和骨代谢。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

2.3 康复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已逐渐成为治疗由骨质疏松而引起的脊椎压缩性骨折首选方法。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中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术后6小时可摇高床头,24小时内保持卧床休息,避免下地行走,床上大小便,避免骨水泥外漏压迫脊髓。24小时可扶助行器下地行走,脊柱骨折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下床活动即翻身俯卧后,单腿下地,以上肢撑起上半身,待躯干接近90°时再移另一只腿下地,避免脊柱弯曲。注意循序渐进活动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适量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光照射,上午十点钟至下午两点钟的太阳非常利于维生素D向活性维生素D的转化。在运动中肌肉收缩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脊柱骨折患者还可在床上进行腰背肌训练,一是以双肘及双膝屈曲支撑在床面上,腰臀上抬离开床面。二是采取俯卧位后,双下肢交替后伸,膝关节不能弯曲。三是俯卧位后,四肢伸直。头与胸部离开床面,脊柱不能前屈和旋转。以上动作每日选一合适加以训练,每日50-80次,以患者感觉疲劳为准停止。

3 并发症预防

3.1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为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在术前或术后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等。需注意华法林起效时间一般在服药后3~4天,由于华法林个体差异很大,治疗窗较窄,因此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可注射小剂量肝素,术前2小时,肝素5000U皮下注射;术后每隔8~1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用药期间,一般无需检测出凝血功能,但应监测血小板,以防发生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术后鼓励患者抬高下肢和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时用充气带绑缚病人小腿,间歇充气压迫小腿肌肉,能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加快,从而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此法尤其适合抗凝禁忌的病人,但下肢缺血的病人应慎用。穿有阶梯压差的弹力袜,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也有一定的作用。

3.2 坠积性肺炎

长时间卧床使得呼吸道分泌物难于咳出,淤积于中小气管,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即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对老年人来说极其危险,控制不好除了可引起败血症、毒血症、呼吸窘迫外,还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导致死亡。因此需要多帮助病人翻身,扣击后背有助于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扣击的手法是轻握拳(注意手掌中空),有节奏地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扣打,边扣边鼓励病人咳嗽。室内通风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一般每次通风30分钟即可,一日2~3次。加强口腔清洁也不可忽略,每日(尤其是进食后)用淡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减少口腔内食物残留,防止细菌繁殖。尤其要注意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家属,暂时不要与病人密切接触,以免传染。

3.3 脂肪栓塞

对骨折进行外固定,操作注意采用轻柔的手法,这对预防脂肪栓塞的发生十分重要。骨折部位如果固定不良,搬动病人容易诱发本病。患肢抬高也有预防作用。当脂栓症状发作时,随意搬动病人,可以加重症状。要及时有效地防治患者休克,因为人体发生休克时脂肪可更快地被吸收到静脉内。患者要多喝水,以保证充足有效的循环血量,尽量避免休克的发生。患者如在骨折发生后或进行骨折手术后的24~48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应考虑有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可能。

4 结论

经对比分析,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A组。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和疼痛评定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ρ>0.05,护理后B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和疼痛评定量表评分均优于A组。B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长高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ρ<0.05。对骨质疏松性高龄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考虑到病症本身,也需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优化护理干预措施,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并发症预防多种有效措施,可大幅提高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雪.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 2018(15).

[2]贾玮芳.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应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9(12).


作者简介:井含龄(1981-),女,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