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冠疫苗接种意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浅谈新冠疫苗接种意愿

朱懿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温州 325035

  1. 背景分析

我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国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外防输入的压力持续加大。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的多家疫苗企业研究率先进入3期临床试验阶段,位于世界领先地位[1,2]。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的研发与上市标志着新冠肺炎防控有了新手段。而群体免疫是指当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具备免疫力的人数达到一定比例时,整个人群形成一道免疫屏障,即使一个或多个传染源进入社区人群,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疾病暴发流行[3]。根据新冠肺炎的基本传播

指数 R0 值测算,人群中需要 47%~85% 的人感染或接种有效疫苗,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保护效果[4]。通过预防接种,可有效实现群体免疫。因此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尽快实现“应种尽种”,将成为能否尽快实现群体免疫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1. 调查分析

  1. 调查说明

本调查随机抽取了124人,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比较、统计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差异。问卷多为封闭式问题,类型包括单选、多选、填空三种形式,内容覆盖年龄、职业、对新冠疫苗的认知情况和接种态度。

  1. 调查结果

  1. 基本情况

124名调查对象中18岁以下2人(1.61%),18-4489人(71.77%),45-5929人(23.39%),60岁及以上4人(3.23%);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人(3.23%),高中或中专15人(12.1%),大专18人(14.52%,),本科83人(66.9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4人(3.23%);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63人(50.81%),医务人员1人(0.81%),个体户/自由职业者5人(4.03%),学生43人(34.68%),退休人员6人(4.84%),其他职业6人(4.84%)。

  1. 对疫苗认知情况

调查得出所有调查对象了解新冠疫苗的途径主要分三类,其中通过官方媒体新闻有117人次(94.35%),通过网络自媒体有72人次(58.06%),通过家人、朋友了解的有55人次(44.35%),通过其他途径(报纸、学校)有2人次(1.61%);115人(92.74%)认为接种新冠疫苗重要,8人(6.45%)认为接种新冠疫苗一般重要,1人(0.81%)认为是否接种新冠疫苗无所谓。

  1. 对疫苗的接种态度

通过询问调查对象是否会让自己和家人接种疫苗,得出以下结论:106人(85.48%)认为会接种,1人(0.81%)认为不会接种,15人(12.1%)持观望态度,2人(1.61%)表示“自己可以接种,但是家人就算了”。愿意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相信疫苗的保护作用和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包括“我希望保护自己/我相信疫苗能有效保护我”(79.03%)、“我希望保护身边的人”(51.61%)、“我想为社会复原尽一份力,加大群体免疫的效果”(65.32%)、“听从政府呼吁”(58.06%);而不愿意接种疫苗的原因多样,如患有不适合接种疫苗的疾病(32.26%)、担心疫苗副作用(25%)、对疫苗的有效性和保护期存疑(14.52%)、正处在其他疫苗接种期(13.71%)、国内疫情基本消失,感染风险低(8.87%)。

  1.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公众对疫苗的接受程度较高,大部分人对接种疫苗的积极性较高,认为国产疫苗安全、有效,表现出对疫苗保护作用的信任和对社会复原的信心。调查结果指出,加快建立群体免疫屏障为公众愿意接种疫苗的第二大原因,听从政府呼吁为公众愿意接种疫苗的第三大原因,这显示出在面对疫情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中国社会“上一呼,下必应”的高效信息执行效率。不愿意或者持观望态度的除自身身体原因无法接种外,主要是担心疫苗的安全性,怀疑疫苗的有效性,这一方面是由于近些年来疫苗问题层出不穷,公众对于新出现的疫苗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研发新冠疫苗的紧迫性,从对新冠疫苗的需求出现开始,到新冠疫苗上市进入临床使用阶段,前后仅一年左右时间,而正常情况下一种新的疫苗出现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上市推广,因此他们担心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来的疫苗是否具有明显副作用、疫苗有效性是否仅维持几个月,所以这可能是阻碍这部分人接种的主要原因。

本调查还发现,不愿意接种或者持观望态度的人群主要集中在18-44岁,职业以学生为主,受教育程度在高中至本科阶段,这可能是因为青年群体认为自身抵抗力强,不需要过多防护[5],且这部分群体接触到的网络媒体和专业信息更多,对疫苗的顾虑也就更多。而学生可能是因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其他人群更低,该群体新冠肺炎罹患率和病死率相对较低,其对新冠肺炎并无较大担忧,故接种意愿不高。另外,了解疫苗的途径对接种意愿也具有一定程度影响。仅通过官方媒体新闻了解的人群疫苗接种意愿最高,有通过网络自媒体了解的人群接种意愿相对较低。这可能由于官方媒体传达出多为正面的信息,能够向公众清晰明了地阐述疫苗的重要性和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的必要性;而网络自媒体发布的相关科普内容水平参差不齐,文章作者并非专业人员,专业性解释方面不够准确,讲述的疫苗接种反应也由于个体差异而呈现出较大偏差,一些不良反应在其中显得尤为突出,而公众出于谨慎心理,往往更倾向于关注这类信息,使得这类信息在人群中的传播范围自然扩大,减少了公众接种疫苗的意愿,这就使得疫苗接种意愿不高。

  1. 对于实现“应种尽种”的建议

综合以上讨论,公众对于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是新冠疫苗上市后进行推广面临的最大阻碍因素,而公众对疫苗的了解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接种意愿。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有关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信息,并及时解答公众对疫苗的疑惑;官方媒体应科学客观地报道疫苗信息,正向引导舆论;部分自媒体须客观发表评论文章。另外,各媒体平台应多加正面地宣传建立群体免疫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减少公众的犹豫心理。


[参考文献]

[1] THANH L T,ANDREADAKIS Z,KUMAR A,et al.The COVID- 19 vaccine development landscape[J].Nat Rev Drug Dis,2020,19( 5) : 305-306.

[2] 朱萍,吴竞.全球研发竞速中国多种新冠疫苗即将进入三期临床 试验[EB/OL].[2020-06-24].http: / /www.21jingji. com/2020 /6- 24 /4NMDEzODFfMTU3MDQ4NQ.html

[3] 吴丹,郑徽,李艺星,等 . 群体免疫及其对传染病防控的意义[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4):123-127.

[4] 吴尊友 . 群体免疫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可行性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7):986-989.

[5] 王志伟,李智,黄惠民,等. 广州市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认知与接种意愿调查 [J]. 现代预防医学,2021,48(4):7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