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竺琳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0015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特征,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3月典型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输液管理,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分通过观察、交谈,了解患者心理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转变护理服务态度、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与心理学护理、针对性的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工作态度、采用必要的小技巧,解决患者恐惧、不耐烦、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结果所有患者均配合完成输液,未见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患者或患者家属满意率达到100%,护理工作受到好评。结论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可出现恐惧、不耐烦、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问题的产生可能与输液有关,也可能与输液无关,应采取一定的护理对策,改变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同时分析心理问题表现、原因,采取个体化护理对策。

关键词:社区门诊;静脉输液;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最新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构建完善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今后的卫生工作的重点方向。社区门诊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重要的工作窗口,门诊服务水平直接关系服务中心形象,进而影响服务中心长远发展,提升门诊服务水平非常必要。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手段,给药速度快、可持续用药,在我国医院输液率高达90%,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与此同时也带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输液是一种创伤性诊疗活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高,还可能并发静脉炎等多种并发症,许多患者还常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多数患者输液时或多或少会感到不适[3]。输液给药时间长,还可能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输液患者在输液时,还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各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自身依从性与输液安全性。笔者从事于社区门诊常规护理、病患心理咨询与护理,在开展输液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易忽略的问题,现以2015年1月~2016年3月典型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门诊输液过程中患者心理特征,总结心理护理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81岁,中位年龄32岁。上呼吸道感染12例、胆结石发作2例、妇科疾病2例、急慢性胃肠炎2例、小儿腹泻2例。有陪护者11例,主要为父母陪伴子女5例、陪伴伴侣4例、朋友或其他2例。预计输液时间1~3h。

1.2方法

1.2.1输液管理

采用常规的输液管理方法,在确诊后,带领患者在输液区输液,核对药品,肉眼判断,选择粗直、血管条件较好的血管,消毒、规范穿刺,核对药品,挂好吊瓶,必要时现场配药,一般采用注射器配药,粘贴保护贴,医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若需要上厕所可携带支架,调整好输液速度,做好巡查工作,若需连续输液及时更换,对症处理静脉炎等并发症。若天气较寒冷,还医嘱防寒保暖,提供遮盖物。输液后,若今后仍有输液需求,嘱咐按时返院,到接待处要求接待,联系医护人员。

1.2.2心理护理

1.2.2.1心理问题类型与表现:①恐惧,恐惧的来源主要为有过不好的经历或缺少输液经历,主要表现在小儿恐惧穿刺疼痛、输液过程中的受限与不适,研究中有1例小儿甚至大声哭闹,此外在输液过程中部分患者也有恐惧心理,特别是在出现输液反应如寒颤时,常担心为不良反应,此外有报道称有过药物过敏反应者输液时恐惧感较强,部分输液经历较少的青少年女性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甚至出现不敢看针情况,肌肉紧张强,反而可能造成穿刺失败,部分老年人还担心输液安全,临床上不乏老年人因输常规药物直接死亡者;②不耐烦心理,输液耗时,且患者活动受限,许多患者都有不耐烦的心理,部分小儿多动,极易出现不依从情况,甚至可能自行拔管,部分成年人生活工作较繁忙甚至发病本身便可能与近日劳累有关,本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甚至请假输液,11例患者要求加快输液速度,或反复问询还需要多久完成输液;③焦虑,主要为原发病急性发作,如本组2例胆结石,在进入劳累、进食油腻等原因后诱发,疼痛较明显,担心预后,焦虑往往与不耐烦心理同时出现,近期工作非常重要,如考试、升职等;④抑郁,有4例患者有明显的忧郁,均为中青年女性,抑郁产生多与疾病、输液本身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近期生活、工作不顺有关,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沉默、无对答、笑容勉强等。

1.2.2.2心理问题原因:①与输液或疾病有关,包括穿刺输液带来的疼痛、冰冷不适感、输液时活动受限、环境内消毒水气味、输液缺乏娱乐活动较枯燥,受病痛折磨无亲人陪伴等,担心疾病加重;②与输液无关,与近期生活、工作、学习有关,在输液过程中,将日常情绪状态带入输液过程中,或输液耗费大量的时间干扰了原有的生活状态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1.2.2.3护理对策:①转变护理服务态度,以患者为中心,社区门诊接待患者多为本社区居民,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多,医护人员应转变服务态度,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据是否熟悉,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对于较熟悉、亲近的患者,可关心患者的生活,采取更积极的心理护理策略;②掌握科学的方法,包括心理状态评估、分析与心理学护理对策,通过肉眼观察、与患者或陪护者交谈,了解心理状况,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用移情法、焦点心理问题解决法等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指导心理护理活动,必要时采用SAS、SDS等专业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特别关注需多次多日输液者;③针对性的解决心理问题,遵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护理对策,如对于对输液时出血寒颤等表现者,需在积极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输液反应的认识,部分反应是正常情况,不宜过分担心;④在工作中,随时随地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微小热情服务,细心贴心,以感染患者,愉悦患者心情;⑤采用必要的小技巧,如对于性格倔强拒绝亲友陪伴独自输液的青年女性,可细心呵护,必要时帮助联系亲友。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配合完成输液,未见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患者或患者家属满意率达到100%,护理工作受到好评。

3讨论

过去对于输液过程中患者心理问题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心理问题属患者个人问题,但与医疗护理关系密切,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配合能力、依从性,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造成恶劣后果,如逃跑、拒绝继续治疗、隐瞒既往病史与过敏史引起药物不良反应[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根于社区,医学硬件条件有限,更应注重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创造口碑效应,帮助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患者心理健康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任务之一。护士应提高对输液患者心理问题重视程度,将心理护理纳入常规护理范畴,为患者提供输液护理意外的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保障输液安全,还可通过健康教育等途径,提升居民的卫生健康知识水平,解决社会矛盾,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冬梅.现代医学模式与心理.现代医药卫生,2004,20(9):776.

[2]姜维茂,宋茂银.要服务患者应读懂病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16-17.

[3]黄素君.护理心理学在输液过程中的应用.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2.

[4]曾燕辉,曾平辉,赵雪金.门诊输液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