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李英敏 赵丹(通讯)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摘要】目的:探讨为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期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纳入81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及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问卷得出的依从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依从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是较干预前提高,而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干预中,可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老年;脑卒中;偏瘫;遵医行为


作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常容易出现偏瘫这一并发症。脑卒中偏瘫因为肢体功能障碍并且康复时间长,这使得此类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出现会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遵医行为改变,这样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及护理医学的发展,阶段目标性护理模式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该护理模式主要通过护理人员连同患者一同制定护理目标,护理内容更贴合患者的需求,有助于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及提升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中就探讨对老年卒中后偏瘫者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1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的相关诊断标准。(2)意识情绪并且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3)本人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患者。(2)失语者。(3)中途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61~83岁,平均(75.12±2.15)岁;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17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2~82岁,平均(74.96±2.12)岁: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16例。2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发放有关卒中后偏瘫康复护理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的手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患者返家后注意事项并定期使用电话随访及返院复诊。

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以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充分沟通交流。病情稳定后听过面对面交流方式掌握患者个体特征、负性情绪、遵医行为等,与患者一同制定护理内容及阶段性护理目标。(2)阶段性目标设定。康复目标分成近、中、长期阶段的目标,其中近期目标上主要是恢复肢体为生理功能位,从卧床到坐起与站立;中期目标是能够在家属协同或者辅助工具的帮助下进行行走;远期目标是可独立进行行走及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3)护理实施。近期护理可根据患者负性情绪给予心理干预,鼓励患者主动倾述并给予疏导,建立信心;护士或家属辅助将患者肢体摆放至功能位,取侧卧位的时候保持肩关节屈曲及踝关节背伸,平卧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及腕关节背伸。中期指导进行患肢被动活动,主要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做背屈伸、前臂旋转、患肢上举等,并可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可进行床上坐起、翻身、站立、抬腿等关节活动。远期指导患者下床行走,根据训练情况由他人辅助逐渐转为自主行走,并且根据训练情况适当调整目标;计划性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比如穿衣、洗漱及大小便等,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

    1. 观察指标

两组随访3个月,使用自制遵医行为问卷评价遵医行为情况,涵盖遵医用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及积极配合随访4个方面,满分100分,分为完全依从(90~100分)、部分依从(70~89分)与不依从(70分以下)三个等级。干预前后使用肢体功能评分(FMA)评价,分成上下肢评分,满分100分,分值同肢体功能呈正比;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分值同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

    1.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

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n(%)]

组别

n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观察组

41

33(80.49)

6(14.63)

2(4.88)

39(95.12)

对照组

40

25(62.50)

7(17.50)

8(20.00)

32(80.00)

x2





4.278

P





0.039

2.2 FMA、BI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FMA、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MA、BI评分比较(60c86bdd77f3d_html_5b36083db750a0ab.gif ,分)

组别

n

FMA

BI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1

48.15±4.21

67.21±3.36*

54.15±4.52

71.12±3.23*

对照组

40

48.21±4.23

59.25±3.85*

54.26±4.51

62.23±3.47*

t

-

0.091

13.241

0.156

16.407

P

-

0.928

<0.001

0.876

<0.001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病机是中枢系统调控神经损伤,神经系统丧失对机体运动的指挥与协调能力,使得偏瘫因此出现。对脑卒中偏瘫既往的干预方式缺乏系统性,虽然查阅相关资料并且结合自身护理经验,但是仍有很多的护理操作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

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则是有效的干预方式,该方式的实施过程强调对患者进行自我评价,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阶段管理目标,护理内容的制定过程强调护理人员同患者协作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及实际情况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可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4]。此外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上以近期目标为基础,强化中期目标的指导并且远期目标以提升为主,借助循序渐进的康复指导及训练,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坚实基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遵医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上,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的干预模式,各项护理内容均更加贴近患者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得患者遵医行为改善,通过积极配合促进患者尽早的康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同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在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均是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这也提示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卒中偏瘫者可促进肢体功能及患者自理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取得良好干预效果,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晓琳,杨婷婷.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9):1702-1704.

[2]邹平,邹青,李倩茹.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2):121+123.

[3]王新德.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029(006):379-380.

[4]唐文淑.临床护理路径对康复精神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8):4996-4998.